- 奧巴馬政治經濟學
- 王勇 白云真 王洋 劉瑋
- 2955字
- 2019-09-20 15:24:46
第二節 救市:政府干預主義經濟學
1996年,克林頓總統在右翼勢力的圍攻之下,曾宣稱“大政府時代已經結束”。但正如保羅·克魯格曼所言,“如今已是保守主義遭到普遍憎惡的時候。” [1]盛行30年的“撒切爾里根”右翼潮流已經顯露疲態,奧巴馬的競選綱領就以左翼路線為指導,倡導“改變”政府無所作為的局面,意味著一個美國“大政府”將要出現。奧巴馬的就職演講則佐證了這一趨勢——投資基建、提高醫療教育保障、提高家庭收入、批評市場調節失敗。新總統奧巴馬表示要讓“政府重振雄風”,他強調,“我們的自由市場體系的獲益主要來自幾代人追求個人幸福前景的奮斗和努力,在每個歷史時期,每個發生巨大經濟動蕩和變革的階段,我們還是要依靠政府的行動去開放經濟機會、鼓勵競爭,并且保證市場更好地運轉……林肯的座右銘告訴我們:有些事是我們以個體名義或私人名義都無法做到的,那我們就共同去做,通過我們的政府去做。”奧巴馬尤其注重政府在促進經濟機會、社會公正中的責任,他以羅斯福時代之后從未采用過的方式對經濟進行干預,范圍涉及從汽車到能源乃至銀行等諸多領域。
2008年9月28日,美國眾議院在激烈的辯論中通過了美國“史上最大的政府救援計劃”,預算支出7000億美元收購深陷危機的華爾街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布什政府在2008年已經通過向銀行注資使用了其中的3500億美元,但是這筆資金主要是防止了美國的金融系統徹底崩潰,并沒有扭轉金融系統不斷惡化的趨勢。
奧巴馬總統上任之后,開出兩劑藥方應對經濟危機。首先,在支持布什政府救市方案的基礎上,奧巴馬政府推出了全面的金融市場穩定計劃。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公布新修改的救助計劃時,承諾將清除銀行資產負債表上高達1萬億美元的不良資產,并向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注入新的資金。 [2]該計劃集合聯邦政府的全部力量與私營部門合作,以穩定美國的金融體系和維持信貸流動性。第一,協調聯邦政府的所有金融監管機構,確立統一的標準以幫助清理銀行壞賬并加強銀行的能力,同時進行“壓力測試”以確保國家各個大規模銀行可以經得起日益糟糕的經濟所帶來的沖擊。第二,為了激活消費者和商業放貸業務并提高信貸流通性,財政部和聯邦政府制定了新的消費者商業貸款提案,利用1萬億美元打開二級借貸市場,以降低借款成本和促進信貸的再次流通。第三,該計劃創立了一個新的公私合作的“壞賬銀行”來提供政府資金和融資,以平衡私人資產,用于購買那些不利于借貸業務的“有毒資產”。第四,為了控制房地產危機,財政部與美聯儲共同撥款500億美元,用來降低月供,并為政府和私人項目制定貸款調整細則。 [3]
經濟刺激計劃是奧巴馬的第二劑藥方。奧巴馬總統就職后不到一個月就快速簽署了總額高達7870億美元的《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ARRA)。在奧巴馬的經濟刺激計劃中,消費刺激占主導地位,其中包括2000多億美元的減稅措施,1400億美元的州政府“財政平衡”和“財政紓困”支出,以及600億美元的“失業和最困難家庭救助”。此外,在經濟刺激計劃中,基礎設施的投資占據相當比重,近500億美元用于高速公路以及隧道、橋梁和鐵路等基礎設施投資。經濟刺激計劃還對新能源等新興領域進行約450億美元的獨立預算投入。 [4]為增強刺激政策的效果,美國國會于2009年11月5日通過了《2009年工人、房主和企業援助法案》(Worker,Homeownership,and Business Assistance Act of2009),把首次購房稅收優惠條款執行期延長到2010年4月底。另外,對數以百萬計失業者提供的救助補貼在原法案規定基礎上延長14周,對失業率超過8 5%的各州的失業救濟在上述規定基礎上延長6周。
奧巴馬的金融救助和經濟刺激計劃也引起了爭論。白宮經濟顧問薩默斯堅決支持奧巴馬的立場,認為當市場無法正常運作時,政府有發揮作用的法律義務。他堅持認為奧巴馬政府的經濟政策避免了在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中發生經濟蕭條。當然,而正如克魯格曼所預言的,“與羅斯福‘新政’一樣,奧巴馬團隊面對的政敵會抓住任何腐敗或濫用權力的蛛絲馬跡。”《華盛頓監察報》著名調查記者蒂莫西·P·卡恩在其所著的《奧巴馬經濟學》中就強調華爾街的大型金融機構和大企業是如何游說奧巴馬的救助和刺激政策,并從中獲益的。為了加強對財政部拓寬的職權范圍的監管,美國眾議院2009年3月26日經投票表決同意對政府7000億美元的金融業救助計劃加強監管。“停止救助華爾街”的呼聲也在逐漸增強,民眾認為政府的救助計劃正在延續華爾街高管們的行為方式和投資銀行的業務模式。
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競選陣營經濟顧問道格拉斯·霍爾茨埃金(Douglas Holtz-Eakin)表示,“美國經濟能夠長久繁榮并不是因為政府干得多出色,而是因為我們允許人們失敗。奧巴馬應對汽車、能源和銀行業等不同問題所制定的政策正形成他的整體政策立場,在某些深度層面上這一點會非常危險。”
民眾也表現出對奧巴馬政府采取的多項經濟干預措施的懷疑。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和《華爾街日報》的聯合民調顯示,近70%的受訪者對奧巴馬政府的巨額財政支出、對汽車工業的救助以及其他經濟政策的憂慮日益增長。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紐約時報》的聯合民調顯示,只有不到半數的受訪者支持奧巴馬政府加大政府介入力度的醫療改革方案,以及政府接管通用汽車公司等舉措。另外,兩大民調均顯示,美國人對不斷攀升的財政赤字深感不安,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政府和國會應著力削減財政赤字,即便這意味著將延緩經濟的復蘇。 [5]
雖然奧巴馬的金融救助和經濟刺激計劃面臨很多爭議,但這項方案仍是奧巴馬“新政”的核心。奧巴馬的主張基本延續民主黨傳統政策,擴大政府干預經濟的職能,緩和貧富矛盾,創造共同繁榮。奧巴馬的白宮辦公廳主任拉姆·伊曼紐爾(Rahm Emanuel)在《華爾街日報》組織的商界領袖會議上表示,“眼下的經濟危機也是一個機遇,美國可以嘗試此前不可能做的事。我們不該錯過一場嚴重危機帶來的機遇。”作為20世紀80年代產業政策擴張的支持者,奧巴馬經濟顧問、前眾議員大衛·邦寧(David Bonior)強調,“我們正身處一場大規模重組過程中,不僅是汽車行業,還包括金融、信息技術等其他領域,所有這些都有助于……我們著手打造一個綠色能源的新經濟。” [6]在這一輪大規模重組過程中,政府干預自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奧巴馬的政府干預主義,是對民主黨左翼理念傳統的繼承。雖然美國的立國之本仍舊是二百多年以來的自由主義傳統,但美國以共和黨為代表的右翼和以民主黨為代表的左翼對于自由主義的理解出現了分歧。相較于共和黨對自由市場原則的堅持,左翼的民主黨認為需要正視自由放任市場經濟所造成的缺陷,為了對付市場失靈和促進個體的發展,政府必須擴大其職能、對經濟運行進行必要甚至積極的干預,同時負擔其公民的福利、養老、就業保障等方面的義務。奧巴馬希望通過政府對經濟和民生的積極干預來領導美國走出金融危機,重新恢復美國資本主義的活力。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第二個任期就職演說中就為政府干預主義辯護,強調“保護個人自由最終需要集體行動”。
注釋
[1]克魯格曼:《奧巴馬怎樣學習小羅斯福》,載《時代周報》,2009。
[2]參見《美國財政部公布銀行救助計劃》,http://www ftchinese com/story/001024619/ce,20090211。
[3]參見《奧巴馬政府的金融穩定計劃》,http://chinese.usembassy-china.org.cn/021309a.html。
[4]關于《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的內容,參見盧鋒等:《復蘇不易景氣難再——奧巴馬元年美國經濟透視》,載《國際經濟評論》,2010(3)。
[5]參見王珊珊:《民調顯示七成美國人對政府干預經濟感到憂慮》,http://news.eastday.com/w/20090619/u1a4445549.html,20090619。
[6]Jonathan Weisman,“Wider U S Interventions Would Yield Winners,Losers as Industries Realign,”The Wall Street Journal,November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