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巴馬政治經濟學
- 王勇 白云真 王洋 劉瑋
- 1143字
- 2019-09-20 15:24:48
第五節 失落的制造業
2013年7月18日,底特律這座“汽車之城”正式申請破產保護,從而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城市。要知道,在半個世紀前,底特律還是美國產業工人向往的目標,是“美國夢”的最佳實現地;但半個世紀后,一切逐漸歸零,底特律事實上正淪為美國最悲慘的城市。2014年11月7日美國聯邦法官對其破產退出計劃作出許可裁決。2014年12月10日,底特律宣布將結束法庭保護,正式宣告擺脫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市政破產案。
底特律的興衰榮辱與美國汽車工業緊密相連。這里是美國“汽車三巨頭”——通用汽車、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總部所在地。到20世紀50年代,底特律人口增加到了180萬,躋身美國前五大城市之一。
但到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種族問題尖銳,汽車業帶來了大量的黑人工人,而種族沖突又讓白人逃離底特律。在底特律近郊,還可看到不少白人遺棄的豪華別墅。對底特律構成致命打擊的則是汽車業的失落。美國車大多以車體寬大、耗油高而著稱。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機”開始,高油價使美國人越來越傾向于購買更節油和小巧的車,以豐田為代表的日本汽車企業正是在這個時代迅速崛起,并登陸美國市場,憑借著成本優勢不斷侵蝕著傳統美國車的市場份額。
進入21世紀,底特律更是噩夢連連。2008年,每桶超過100美元的油價,讓底特律“汽車三巨頭”雪上加霜;2009年,持續的經濟危機又將它們推到懸崖邊緣,通用和克萊斯勒一度尋求破產保護,盡管在美國政府頻頻輸血之下,兩公司渡過了生存危機,但元氣遠未恢復。在目前的美國汽車市場,日本車占有量超過了1/3,豐田的銷量一度超過福特,躍居美國市場第二。
汽車業的長期不景氣,導致底特律失業大量增加,更導致許多人開始沉迷于毒品的夢幻之中,底特律治安由此急劇惡化。許多被遺棄的房屋成了犯罪和吸毒者的巢穴。2004年和2005年,底特律都排在全美“最危險城市”的第二位。而在2003年和2007年,底特律在“最危險城市”排名中高居榜首。
底特律和汽車業是美國制造業式微的一個縮影。而在這個現象的背后,是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產業價值鏈的重新分配。隨著美國國內資本的過剩,美國大公司通過對外投資,把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從美國搬走,轉移到勞動力成本和環保成本較低的發展中國家。
美國蘋果公司的重要供應商之一中國臺資企業富士康就是這種制造業外包的典型。通過在中國的廣東、河南等地興建大規模的組裝廠,富士康承接了蘋果手機加工鏈的最后一個環節——人工組裝。在整個蘋果公司產品的價值鏈上,最大的一部分由美國本土的產品設計環節拿走,其次是日本、韓國等芯片生產商、電子原配件生產商,而富士康工廠內數百萬中國工人拿到的僅僅是微薄的百分之幾的辛苦錢。與此同時,制造業外包在短期內的確給美國國內的低收入階層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尤其是原本在美國從事相應的勞動密集型工作的人群,不可避免地面臨失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