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第二卷·1949-1976
- 王樹蔭
- 5940字
- 2019-09-29 16:58:50
三、新中國初期的整風整黨運動
黨的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要經驗,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加強黨的領導和適應黨的地位的歷史性轉變,中共中央從實際情況出發,高度重視和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開展了整風整黨、“三反”、“五反”等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1.執政黨面臨的新考驗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由戰爭時期轉入和平建設時期,面臨著百廢待興的新局面,肩負著艱巨而繁重的新任務。中國共產黨的地位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由一個被壓迫、被圍剿、被屠殺的不合法的在野黨,變為擔負著全國領導責任和執掌著全國政權的勝利的黨、領導的黨和執政的黨”(注:林蘊暉等:《凱歌行進的時期》,18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這一變化,使黨內一些黨員、干部不能適應,產生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第一,在共產黨內部,黨的巨大發展給黨內教育帶來了巨大挑戰。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已發展成為擁有450萬黨員、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大黨。據統計,在這450萬黨員中,“大革命時期及以前入黨的只有600余人,土地革命時期入黨的有3萬人左右,抗日戰爭時期入黨的也只有111萬人,而解放戰爭時期以來入黨的就達380萬人以上”(注:陳明顯、張恒等編著:《新中國四十年研究》,61頁,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89。)。這說明,大部分黨員是近幾年入黨的,入黨時間不長。因此,黨內人員迅速發展,新黨員太多太雜,黨來不及對其進行有計劃的教育與訓練,不可避免地帶有魚龍混雜的現象。過去,中國共產黨處于被壓迫、被鎮壓、被屠殺的地位,參加中國共產黨必須有很高的政治覺悟和勇氣,不僅要能吃苦,而且要隨時面對被捕坐牢以及殺頭的危險,還要面對在戰爭中犧牲生命的危險。這樣,就在客觀上筑起了一道屏障,防止投機分子混入黨內,并且經常自然地把一些動搖分子淘汰出黨。革命勝利后,加入中國共產黨不僅不會有什么危險,似乎還會撈取到許多好處。一些心術不正、別有用心的投機分子看到入黨有利于牟取個人私利,就削尖腦袋、挖空心思、千方百計地鉆進黨內來。陳云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指出:“物質享受是很具備的,很可以腐化。從前在瑞金、延安時,想腐化也很難,現在腐化很容易。”(注:《陳云文選(1949—1956)》,23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黨組織的不純,可能影響黨的性質上的變化,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后面臨的一大危險。
第二,由于中國革命發展的不平衡,黨的組織分布也很不平衡。隨著地方各級人民政權的建立,發展黨員、建立基層黨組織等工作在各地展開。1950年6月7日,安子文在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作了《關于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情況及發展和鞏固黨的組織》的專題發言。在發言中,安子文較全面地介紹了黨的組織狀況,當時全國共建立了約20萬個黨支部。在169019個地方支部中,農村支部占79.8%,大部分集中在老解放區和半老解放區的農村地區,工廠、礦山、企業支部只占3.65%。據1949年下半年的統計,在3263696個地方黨員中,文盲半文盲占69%,小學程度占27.66%,中學文化程度占3.20%,大學以上文化程度占0.32%,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黨組織的這種狀況,對黨作為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新中國的執政黨的地位和任務提出了挑戰。
第三,從黨的外部環境來說,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向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的主要任務是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用武裝力量奪取政權。經過長期的浴血奮戰,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革命經驗,開創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工作作風,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由革命戰爭轉向經濟建設,由奪取政權轉向發展社會生產力。隨著工作重心的轉移,中國共產黨的任務也發生了變化,黨的主要任務是繼續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下來的任務,徹底消滅國民黨殘余勢力,建立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迅速恢復國民經濟,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為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創造條件。和指導革命戰爭比起來,在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后的國家進行經濟建設的任務更加艱巨,尤其是在經過長期戰爭后生產凋敝、交通阻塞、物資匱乏、物價上漲的新中國。黨面臨的形勢是前所未有的,過去革命戰爭的經驗已經不能用了。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嚴重的經濟建設任務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熟習的東西有些快要閑起來了,我們不熟習的東西正在強迫我們去做。”(注:《毛澤東選集》,2版,第4卷,1480頁。)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黨員在新的形勢下要從頭學習,進行一場新的實驗和探索。
面對新的環境、新的任務,絕大多數黨員能夠在革命勝利、執掌政權的形勢下,遵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克己奉公、甘為公仆、艱苦奮斗、遵守紀律,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但是,也有很多黨員因為勝利滋生了驕傲自滿情緒,產生了許多非無產階級的思想和作風,“任意違反黨與人民政府的政策,采取蠻橫態度去完成工作任務,破壞黨與人民政府的威信,引起人民不滿,甚且有貪污腐化、政治上墮落頹廢、犯法亂紀等極端嚴重現象發生”(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187頁。)。針對這種情況,中共中央清醒地認識到,鞏固黨與人民群眾的緊密聯系,改善黨和人民的關系,已經成為黨和國家繼續前進的重要環節。
2.中國共產黨的整風和整黨
結合黨的中心任務和黨內存在的問題,開展整風和整黨運動,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優良傳統和有效方法。
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在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隨后又發出了《關于發展和鞏固黨的組織的指示》,要求在全黨全軍進行一次整風運動。這次整風的重點是整頓黨員干部,首先是領導干部中存在的驕傲自滿情緒,克服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作風,以改善黨和人民的關系。在關于整風運動的五月指示中,中共中央明確規定了此次整風運動的主要方式是:閱讀某些指定的文件,總結工作,分析情況,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此次整風任務,要求在1950年夏秋冬三季內完成。
1950年6月,黨的七屆三中全會召開,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重要報告。他指出,加強黨的建設是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的重要工作。他要求全黨堅決地執行關于鞏固和發展黨的組織的指示,關于加強黨和人民群眾聯系的指示,關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指示,關于全黨整風的指示。毛澤東在會上的講話,成為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一個綱領性文件,要求全體黨員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另外,全會對整風工作作了具體部署,要求整風必須和各項工作密切結合,提高效率,充分發揮黨的領導作用。
中共中央關于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下達后,各中央局、分局及各大軍區黨委立即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作了部署和安排。1950年7月以后,全黨全軍的整風運動迅速開展。按照中央的指示,各地整風一般由首長負責,召開自上而下的整風會議,組織干部黨員學習文件,討論政策執行情況,總結工作,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然后訂出改進辦法和建立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各地在整風中,將由上而下的整頓領導和由下而上的檢查工作相結合,有針對性地糾正老黨員中的驕傲自滿情緒,檢查新黨員中個人與黨的關系,克服領導機關和干部中的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做到有重點地進行。
這次整風運動時間較短,到1950年底基本結束。雖然只有半年時間,但成效顯著,黨內的驕傲自滿情緒和官僚主義、命令主義作風得到一定的克服,黨員的思想、政治水平有所提高,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不斷密切。但是,這次整風運動只是初步解決工作作風方面的問題,對基層黨組織還沒有來得及進行全面的整頓,尚未解決黨內思想不純和組織不純等問題。為了嚴格黨員的標準,純潔黨的組織,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中共中央決定,在整風的基礎上開展一個以整頓全黨基層組織為中心的整黨運動。
1951年2月,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發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議要點》,提出以三年時間進行一次整黨任務,并對即將開始的整黨建黨工作作了規劃,對整黨內容、方法、步驟作了原則規定。為貫徹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決議,1951年3月28日至4月9日,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在會上,劉少奇作了《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報告》,分析了黨的組織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并作了《為更高的共產黨員的條件而斗爭》的總結。會議指出,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領導是正確的,在組織上是密切聯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我們黨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在黨內有數十萬久經考驗的干部和數百萬對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無限忠心的優秀黨員。這是我們黨的總的主要的情況。但是,由于黨執政后,一些投機分子、壞分子趁機鉆入黨內,一些黨員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缺點,缺乏積極性和責任心、鬧名譽、爭享受、官僚主義、脫離群眾等。因此,有必要對黨的基層組織進行一次普遍的整頓。會議通過了《關于整頓黨的基層組織的決議》和《關于發展新黨員的決議》,對整黨工作作了具體部署,并規定了共產黨員標準的若干基本條件。5月,中共中央將第一次組織工作會議上通過的兩個決議連同劉少奇在會議上所作的報告批發全黨,要求貫徹執行。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從1951年5月開始,整黨運動有步驟地在全黨展開。
根據會議的決定,這次整黨,第一,是要對所有黨員進行一次共產主義和共產黨的教育,從思想上對共產黨員進行改造;第二,對黨的基層組織進行一次普遍審查,清除黨內的各種壞分子和不合格的黨員,保持黨組織的純潔性。
為了對黨員進行一次普遍教育,使每個黨員都明白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的標準,會議制定了共產黨員必備的八項條件:(1)共產黨員必須了解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的有組織的部隊。(2)中國共產黨的最終目的,是要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在建成完全的社會主義社會之后,還要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一切黨員必須具有為徹底實現黨的這些目標而堅持奮斗的決心。(3)每一個共產黨員,必須下定決心終身英勇地堅持革命斗爭,在任何情況下,不退縮,不叛變黨,不投降敵人。(4)一切共產黨員的斗爭和工作,必須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一切黨員必須執行黨的政策和決議,嚴格遵守黨的紀律,積極參加黨所領導的革命運動和建設工作,并在人民群眾中起模范作用。(5)黨員必須把人民群眾的公共利益即黨的利益擺在私人利益之上,黨員的私人利益必須服從人民即黨的公共集體利益。(6)黨員應經常地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檢討自己工作中的錯誤和缺點,并及時地加以改正。(7)一切黨員必須全心全意地為人民群眾服務,虛心地聽取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意見,及時地向黨反映,并把黨的政策向人民群眾作宣傳和解釋,使黨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8)一切黨員必須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不斷提高自己的覺悟。上述各項內容,就是教育和考察全體共產黨員,包括接收新黨員所必須堅持的條件。這項教育對于共產黨員堅定政治信念,明確政治方向,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具有深遠意義。
在對黨員進行共產黨員標準八項條件的教育之后,開始對黨員進行審查,針對不同類型的黨員采取不同的方針。對于已經發現的混入黨內的壞分子,堅決予以清除。整黨決議明確指出,“屢次違反黨的政策和人民政府的法令,或用惡劣的態度對待人民群眾,在人民群眾中造下嚴重的不良影響,而不能改正的分子,或在人民群眾中劣跡昭著的分子”和“嚴重的自私自利、墮落蛻化而不能改正的分子”,均屬于壞分子之列。另外,應對有各種缺點的共產黨員和不夠黨員條件的消極落后分子,加以區別對待。首先應該用與人為善的態度去幫助他們改正缺點,只要他們愿意接受黨的教育,提高自己,且達到黨員標準的,就可以繼續做黨員。但對于那些拒絕接受或敷衍黨的教育或經過教育仍確定不符合黨員條件者,應勸其退黨或撤銷其黨籍。這樣,才能保持和提高黨的純潔性和戰斗力。
整黨運動在全國相繼開展之際,中共中央還作出了大張旗鼓地進行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的決定,以配合整黨運動,徹底消除黨員和干部中貪污浪費和受資產階級嚴重腐蝕的現象。1952年2月和5月,中共中央相繼發出《關于“三反”運動和整黨運動結合進行的指示》和《中共中央關于在“三反”運動的基礎上進行整黨建黨工作的指示》,使整黨運動和“三反”運動結合起來,對黨組織進行一次徹底有效的清理。整黨在“三反”運動中進行,“三反”運動為整黨運動增添了新的內容和動力。針對違法資本家對國家干部的腐蝕拉攏和對國民經濟的干擾破壞,在“三反”運動的基礎上,1952年初又開展了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
整黨運動期間,按照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通過的《關于發展新黨員的決議》的規定,各地積極慎重地發展新黨員。根據嚴格管理黨的發展工作的要求,各地黨組織對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進行長期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考察工作,選擇確實符合黨員條件的人入黨。新黨員入黨之后,黨還必須加強對他們的教育,使其經過嚴格的組織生活,樹立優良作風。
這次整黨運動,始終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到1954年基本結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據統計,從1951年3月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決定整黨以來,到1953年6月底,全國近24.6萬個黨支部,已有65%進行了整頓。在這些已完成整頓的基層組織中,平均90%以上的黨員是符合或基本符合黨員標準的,約有10%不符合黨員標準。在整黨過程中,有32.8萬人離開黨組織。其中有23.8萬人是混入黨內的各種壞分子和墮落蛻化分子,有9萬余人是自覺不夠黨員條件自愿退黨或經教育未達到黨員標準而被勸告退黨。
在整黨運動期間,全國各地共接收新黨員107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工業戰線上的積極分子,新建黨支部8.2萬個。經過整頓黨的基層組織和發展新黨員,黨的組織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黨的支部由1950年底的24.6320萬個發展到32.8334萬個,工礦企業中的黨支部增加最多,從1.37萬個增加到3萬多個。全國共產黨員總數由582萬余人增加到636.9萬余人,其中,工礦企業中的黨員由32萬余人增加到66.6萬余人,增加了108%;學校教職人員和學生黨員14.3萬余人,增加了30%;農村黨員337.2萬余人,增加了8.7%。(注:參見《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第9卷,下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全國職工人數在50人以上的工礦企業、大專學校一般都有了黨的組織,初步改變了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分布不平衡的狀態,密切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
經過整黨,廣大黨員的思想覺悟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增強了對共產黨員標準的認識,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改進了作風,密切了黨群關系。這次整黨,也為革命勝利后執政黨的建設積累了經驗,使黨經受住了勝利和執政的考驗,從而為推動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作了思想上、組織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