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探索幼兒早期閱讀環境的實踐研究

摘要:幼兒閱讀環境的創設包括良好的閱讀視覺環境,適宜的閱讀物質環境,溫馨、舒適、安靜的室內外閱讀環境和親子般的閱讀心理環境。

關鍵詞:幼兒 閱讀 環境 引領 技巧

一、實踐研究背景

在0~6歲教養活動中,應該特別強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開展早期閱讀活動中,應該把幼兒的健康、安全以及養育工作放在首位,應該在“閱讀中講保育,保育中進行閱讀”。但在0~6歲幼兒早期閱讀潛能開發中,我們發現人們普遍關注幼兒閱讀興趣、習慣,甚至能力的培養,而比較忽視早期閱讀中的保育工作,即忽視早期閱讀環境的研究,存在“重教育,輕保育”、“憑經驗做事”的現象。例如,有人認為,幼兒閱讀時間短,無所謂保育,忽視了閱讀桌椅的制作、燈光照明等保育措施;有人認為,隨便給孩子看些書就行了,把大年齡班的圖書搬過來給幼兒閱讀,對圖書的大小、色彩、厚薄更是未加重視;有些人對安全工作、衛生消毒、不良的閱讀習慣等不予重視;等等。我們認為,這些問題若不解決必將影響幼兒潛能的開發。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快速期,他們骨骼柔軟、易變形,不科學的桌椅高度會使孩子脊柱彎曲,帶來近視、弱視等疾患。更嚴重的是,這些不良閱讀習慣如不及時糾正,將影響其終生。為此,我們開展了早期閱讀環境科學性的實踐研究。

二、實踐研究內容與成果

圍繞“幼兒閱讀環境”,我們采用了邊學習邊實踐的行動研究法,注重在實踐中及時調整研究內容。在0~6歲幼兒的閱讀潛能開發中,必須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遵循0~6歲幼兒的年齡特點、合乎0~6歲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并能使幼兒在閱讀潛能開發中獲得身心健康和諧的全面發展。

在閱讀環境創設中,我們根據幼兒骨骼有機質多、無機質少、易變形,眼球鞏膜弱、眼軸易伸長、易患近視,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大腦易疲勞,直覺動作思維是幼兒最初的思維方式,不能主動應付不適壓力的特點,力求創設與幼兒身心特點相符的閱讀環境(包括物質、情感和心理環境),使幼兒在寬松、安靜的閱讀氛圍中愉快、主動地與圖書進行近距離接觸,獲得閱讀興趣、習慣、能力的良好發展。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一)創設良好的閱讀視覺環境,保護幼兒視力

眼睛是人的重要器官,人腦信息的80%是通過視覺獲得的。但是,幼兒視神經組織尚未發育完善,因此,在早期閱讀中應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視覺環境。

視覺環境創設主要取決于采光條件。采光包括自然采光與人工照明兩部分。按自然采光要求,玻璃面積比不能低于1∶5(即閱覽室玻璃窗至少是地面面積1/5),教室的室深系數不低于1∶2(窗上框到地面的高度至少是房間深度的1/2)。我們選擇的閱覽室,玻璃窗是地面面積的1/3,窗戶明亮、通透,室內光線充足;我們閱覽室玻璃窗高度是房間深度的1/1.8,符合幼兒閱讀的自然采光要求。

人工照明要求照明度分布均勻,不能產生或少產生陰影。為達到照明要求,我們在閱覽室安裝了48寸40W日光燈8只,并把日光燈分布在閱覽室四周,這樣光源照度合適,減少了眩光,減少了過度光線對幼兒視線的干擾。

我們還注意消除“光污染”。“光污染”是由電視光線的輻射、太陽光線的耀眼等造成的,這些存在于閱讀活動中的光污染會嚴重影響幼兒的視覺功能。我們參照科普雜志介紹的方法,在閱覽室四周栽植仙人掌、仙人球之類植物,直接起到吸收電視輻射、排除光污染的功能;在閱覽室窗戶上裝上色彩柔和的淡綠色窗簾,以阻擋陽光直射,避免反光、眩目。

在早期閱讀活動中,對如何保護幼兒的視力,我們還從以下方面進行了實踐研究:

(1)合理安排各年齡班的閱讀時間。這是預防幼兒視覺器官和神經系統疲勞的重要措施。根據幼兒注意、動作以及神經系統發育等特點,我們將每次閱讀時間安排為:1.5~2歲為5~8分鐘,2~2.5歲為8~12分鐘,2.5~3歲為12~15分鐘。實施的結果表明,這樣的時間安排較為妥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閱讀時間的做法是符合幼兒注意力逐年穩定、動作自控逐漸增強等特點的。

(2)注重幼兒良好閱讀習慣之養成。為了使幼兒在閱讀起始階段就有良好的習慣,我們隨時用動作和語言提醒幼兒在閱讀時使書與眼睛保持一定的距離;在進行動態閱讀(看動畫片和電視節目)時也注意保持距離,以免因視物過近、眼睛肌肉緊張收縮、用力過度而引發的調節性近視(假性近視)和軸性近視(真性近視)。此外,我們還非常注意在幼兒閱讀時保持充足的光線,使照明燈光從幼兒左方射入、不讓幼兒在陽光下看書等。同時,教師還通過閱讀情景表演《小花貓哭了》,讓幼兒在看看、說說、做做中了解小花貓眼睛生病的主要原因,知道看書時不能躺著、不能把書緊貼眼睛,初步了解用眼衛生常識。

(3)開展靈活多樣的閱讀活動。幼兒的認知特點及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集中活動的時間不宜過長、喜動不易靜。因此,除科學合理安排各班閱讀時間外,在每次閱讀活動中,我們還注意引導幼兒對圖書上的角色進行動作、語言的“模仿秀”;在閱覽室閱讀活動之后,我們會安排幼兒進行戶外活動,讓他們看看綠色的花草樹木,放眼遠眺,松弛眼部肌肉;有時,在天氣晴朗、空氣清新的時候,我們交換閱讀活動場地,帶領幼兒在戶外開展閱讀活動。這樣“動靜交替,室內室外”的閱讀活動方式,有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使幼兒視力疲勞很快得到解除,不斷感受到早期閱讀的快樂。

(4)科學安排膳食,促進幼兒生理健康發育。1~3歲是小兒眼球發育的快速增長期,科學安排膳食,適量增加維生素,有助于幼兒眼球的正常發育。在安排膳食時,我們經常挑選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如瘦肉、肝類、胡蘿卜、韭菜、柑橘等,為幼兒的眼睛發育提供了必要的營養。

(二)科學地選擇與開發,為幼兒提供舒適、適宜的閱讀設備

我們認為,早期閱讀環境的科學性還應該體現在為幼兒配置合適的書架、桌凳、書籍上。根據幼兒骨骼發育特點,我們制作的書架是淺紅色的木質小屋書架,高86厘米,分隔成上、中、下三層,以便于高低不同的幼兒取書。我們制作的小木桌,分高低兩種,較高的月亮桌高40厘米,較低的各式字母桌高30厘米,各年齡幼兒可按需選擇不同高度的桌子,閱讀時雙臂能自然擺放在桌面,輕松、自然而且舒適。我們為幼兒選制的凳子也分高、中、低三種,較高的是字母凳,中等的有塑料小圓凳,低的有各色布藝軟墊,孩子們閱讀時能自由選擇。這樣的桌、凳和書架便于幼兒取書、放書和閱讀,并使幼兒保持良好的坐姿,有效預防了閱讀時的姿勢性脊柱彎曲。

在“舒適、適宜的閱讀設備”中體現科學保育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即為幼兒提供合適的閱讀材料。因為環境再好,如果沒有適合幼兒閱讀的書,就難以吸引幼兒的閱讀興趣、正常開展閱讀活動,也更難體現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此問題,我們進行了探索與研究。在有目的的選擇和開發中,我們制作了一套符合幼兒年齡特征的圖書,包括以下幾種:“感知書”——使幼兒在閱讀的同時,獲得感覺智能的和諧開發。如:將不同色彩、不同質感的絲、布、呢等自制成能觸摸的圖書;用干花粘貼成各種美麗花形,制成能讓幼兒嗅聞的“香書”;選購木料材質做成能發出聲響的聲音書。“動作書”——使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獲得(小肌肉)動作智能的良好開發。根據幼兒(1.5~2歲)手腕力度小、小肌肉發育差的特點,我們選擇25.5厘米×18.5厘米左右、有一定厚度、頁數較少的圖書,以減少幼兒翻閱圖書的困難、疲勞,如:“手帕書”、“布袋書”、用識圖小卡制成的“小小卡片書”、用小朋友相片制成的“照片書”等等。2~2.5歲幼兒動作較前組幼兒相對更加靈活些,我們就選擇21.5厘米×19厘米左右的圖書,使幼兒在翻閱中得到精細動作的鍛煉,如:各式布料制成的“四季服裝書”、硬封面圖書“小滴答”等等。

實踐表明,適宜、多樣的閱讀材料不僅滿足了幼兒動作、感知覺、情感發展的需求,而且使幼兒在玩玩、看看中,感覺智能、動作智能、語言智能等得到了良好的開發,使幼兒產生了一定的閱讀興趣。

在為幼兒提供適宜、多樣的閱讀材料的同時,我們還通過加強衛生消毒來確保閱讀材料的衛生、安全。根據幼兒呼吸系統的基本特征(組織嬌嫩、血管豐富、易感染),我們強調對閱覽室環境、物體、圖書材料的日常消毒工作。具體做法如下:

(1)自然通風:適用于閱覽室空氣的消毒。具體操作要求是:夏天——保持全天通風,冬天——除早晚一日兩次通風外,每次幼兒閱讀活動后開窗通風消毒。在雨天,由于氣候潮濕,細菌容易繁殖,夏天就全日通風,冬天則適當增加通風次數。

(2)化學消毒:適用于書架、桌、凳、空氣及塑料、木制類易于擦拭圖書的消毒。具體操作要求是:用含氯消毒藥粉配制成250毫克/升濃度的消毒水,對書架、桌、凳每天揩擦一次,對塑料書三天揩擦一次;每晚在房間噴灑一次用于空氣消毒。

(3)紫外線消毒:適用于紙張卡片類、香花類、布藝絲綢類不易擦拭圖書的消毒。具體操作要求是:紙張、香花、皮毛、絲綢類圖書至少三天一次用移式紫外線燈照射,消毒時,周圍距離不超過2米,照射高度掌握在25~60厘米,每次消毒30分鐘以上。如果天氣晴朗,增加消毒次數,即把圖書在陽光下攤開,翻動暴曬,消毒時間在3小時以上。

(三)營造氛圍,努力形成溫馨、舒適、寧靜的室內外閱讀環境

幼兒的活動與環境的刺激有著密切的關系。為此,我們“刻意”為幼兒創設了一個閱覽室,增添了無限的童趣和生機,提高了閱覽室對幼兒的吸引力,使幼兒喜歡到閱覽室去“玩”書,找書“做朋友”。

此外,我們對閱覽室的室外環境也進行了安排。閱覽室的室外環境也要求安靜,因此,為配合閱讀活動,我們把強烈、喧鬧的戶外活動與閱讀活動的時間叉開,合理安排閱讀時間,采用分段、分組進入閱覽室活動的方式,力求使幼兒閱讀活動時避噪求靜,排除各種聲音的干擾。

(四)關愛兒童,滿足需求,建立親子般的閱讀心理環境

良好的閱讀心理環境是保證幼兒積極參與閱讀活動的關鍵因素,是保證幼兒產生閱讀興趣的首要條件。作為教師必須具備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要時刻以自己的輕柔、溫和、關心、體貼來引導孩子輕松、愉快地投入閱讀活動。閱讀中要關愛幼兒,經常與幼兒進行一對一式、一對二式的“親子閱讀”,滿足幼兒不同需求,激起幼兒對閱讀活動的喜愛。例如,對個別幼兒(18個月)抱在腿上進行共同閱讀,以滿足其閱讀中的“肌膚接觸”需求;對28個月左右的幼兒采用三三兩兩式的小組閱讀方式,以促進其閱讀中交往智能的發展;對30個月左右的幼兒則采用短時間(5分鐘左右)的集體分享閱讀方式,以提高其閱讀中社會智能的發展。這些因年齡而異的閱讀方式旨在為幼兒創設一個愉悅、寬松的閱讀心理環境,這也是科學保育工作的一部分。

另外,由于幼兒年齡小,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因而在開展早期閱讀活動中,我們要加強安全防范,注意排除各種不安全因素,體現閱讀環境創設中的科學性。例如,在閱覽室,我們在地面上鋪設地毯,以增加幼兒行走活動的安全性;在書架、桌、凳的制作上強調邊緣光滑,以防銳角扎痛幼兒;在閱覽室的上下樓梯扶手的頂端,用毛巾裹住棉花包扎好,以避免幼兒上下樓的磕碰,并提醒幼兒扶著樓梯把手依次上下樓等。這些看似與閱讀無關的做法實際上都保證了幼兒閱讀活動的正常開展。

(五)嘗試在家庭環境下引領幼兒閱讀的技巧

1.興趣購書

如果您的孩子喜歡小鼴鼠的光盤,您就可以買來小鼴鼠的故事書給他講,孩子對喜歡的東西會一遍又一遍地去看,您完全可以通過他對小鼴鼠的喜愛,引發他讀書的興趣。

2.共同閱讀

晚飯后可以全家人圍坐,輪流讀書或是講一則書中的故事,不管孩子講得怎么樣,都要給予鼓勵和贊揚。在入睡前的20分鐘或半個小時的時間里,您可以打開床頭燈,和孩子一同坐在床上閱讀圖書。

3.用書獎勵

當孩子過生日、節日以及平時值得慶祝的時候,都可以用書作為禮物,也可以告訴孩子,看完四本書,就可以再買一本書。在買書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您在一旁提建議。

4.隨處見書

電話、枕邊、衛生間、電視機旁隨處都放上一些彩色、有趣的讀物,這樣您可以和孩子隨時觸及圖書。慢慢地孩子也會被書的色彩和內容吸引,喜歡讀書。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難題,您還可以有意識地和孩子一同查閱圖書,到書中尋找答案。

5.書店之旅

常帶孩子到書店、圖書館,并力爭每一次的“書店旅行”都是快樂和有趣的。到達書店后,要先帶孩子到他感興趣的書架旁共同翻閱圖書,然后再向孩子推薦您認為不錯的圖書,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向孩子簡單介紹一下這些書的有趣之處。

三、認識與思考

通過這些實踐,我們體會到了創設良好的早期閱讀環境的好處,同時也感到:

(1)保證閱讀環境是幼兒閱讀潛能開發活動的潛在條件。在閱讀活動開展過程中,由于我們創設了良好的身心環境,配置了有利于幼兒感知運動語言等發育發展的讀物,使幼兒身心得到較好發展。同時,我們加強了衛生消毒、視力保護、安全工作系列保育措施,幼兒視力明顯好轉,出勤率也較以前明顯提高,保證了閱讀活動正常有序的開展。事實證明,閱讀活動是幼兒獲得信息、知識的途徑之一,但獲取信息必須以身心健康為基礎,閱讀環境將直接影響閱讀的質量。保育與教育及家庭是閱讀活動的三個方面,不可偏頗。

(2)良好的閱讀環境能誘發幼兒閱讀興趣,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注重閱讀環境的創設,使閱讀中的保育教育結合滲透,才能在閱讀活動中更好地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及良好的閱讀習慣。實踐研究使我們認識到,閱讀環境的創設就是強調閱讀中落實每一細節、每一環節,強調閱讀必須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必須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必須注重閱讀中多元潛能的開發。

中三班 蔡秀麗 梁素卿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北市| 逊克县| 田东县| 安泽县| 怀远县| 玉龙| 大荔县| 华宁县| 金堂县| 嘉定区| 万山特区| 榆中县| 修水县| 舟山市| 灵武市| 大冶市| 新疆| 沛县| 北辰区| 汤阴县| 临安市| 新津县| 仪陇县| 泽普县| 珲春市| 贵德县| 乌拉特中旗| 沅陵县| 德庆县| 志丹县| 祁连县| 南部县| 庆云县| 舞钢市| 竹山县| 台北县| 丘北县| 洛扎县| 察雅县| 株洲县|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