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詞)
- 李榮 馮蕓
- 1231字
- 2019-09-29 16:42:28
第一章 溯本求源話友善
一、何謂友善
友善是人類大家庭中的成員和諧相處、共同生活和共同發展必不可少的要求。人類社會的存在和延續不僅需要有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保障,更需要友善作為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潤滑劑和精神支撐。友善不僅是個人不可或缺的美德,也是一切道德修養的起點。友善作為一種價值觀,不管在中國傳統文化還是西方文化中,都有著深刻的思想淵源。
從字源上分析,現代漢語中的“友善”在古代漢語中是分別作單字使用的。“友”在甲骨文中是“善,吉也?!彼浴吧啤钡谋疽鉃榧??!坝选迸c“善”結合成友善,從字面上說就是像朋友一樣善良。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孟子曾說過:“與人為善,善莫大焉?!痹谌寮椅幕校焉频膬群▋蓚€相互聯系的層面:第一,友善并不是空洞的教條,而是一個人愛心的外化,孔子認為“仁者愛人”,就是說一個人友善的動力源于內心的仁愛,只有一個具有仁愛之心的人,才會對人友善,把這種愛傳遞給他人與社會。因此,中國儒家文化才會強調個人內在修養的重要性。第二,與人友善的前提是做到“將心比心”,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與孟子強調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要求人們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真正理解他人,從而減少人際關系中的誤解與分歧,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友善。我們看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友善首先是一種個人品德,是一切道德修養的起點;友善還作為一種重要的道德規范來維系人類社會的道德秩序。
名人雋語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同樣,西方文化也非常重視友善這一價值。在古希臘,任何兩個人在共同體中所發生的任何實際的相互交往都被看作友愛的關系,也就是說,友愛是把兩個人相互吸引到一起的那種力量。因此,友愛在古希臘被視為維系社會秩序的重要紐帶。古希臘自然哲學家恩培多克勒認為,世界萬物從日月星辰到人的四肢身骸都是四種元素(水、火、氣、土)在“愛”與“恨”兩種力量作用下的結果,其中,“愛”是一種結合的力,“恨”則是一種分離的力。亞里士多德進一步把友愛看作維系城邦存在的基本因素,亞里士多德指出,友愛把城邦聯系起來,與公正相比,立法者更重視友愛。實際上,古希臘哲學中,友愛就是意味著與朋友共同生活,從事共同的活動。也就是說,共同生活屬于友愛自身,它就像友愛的承載體一樣。亞里士多德認為,沒有什么比尋求共同的生活更是友愛的標志了。顯然,在古希臘,友愛的目的就是消除人們彼此之間的仇恨與對立,從而增強共同體的友愛與團結。在此基礎上,亞里士多德把友愛分為善的友愛、有用的友愛和快樂的友愛三種,并倡導人們追求“善的愛”,因為他認為只有善的友愛才是穩定、持久、值得人們追求的。
名人雋語
人類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談談道德方面的事情。無靈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價值。
——蘇格拉底
善性是難能可貴的,也是高尚和值得稱贊的。
——亞里士多德
總之,無論是中國傳統文化還是西方傳統文化,都將友善看作人與人相互聯系的紐帶,友善的最終目的乃是為了實現社會和諧,讓人們能夠共同生活和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