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商務發展報告(2013)
- 張為付
- 3673字
- 2019-09-29 12:36:59
第8章 江蘇內貿發展的區域比較
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的地理位置及資源配置等因素影響了其經濟發展。以人均經濟指標為標準,2012年,蘇南5個地級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01370元,是蘇中3個地級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的1.63倍,是蘇北5個地級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的2.48倍。蘇南地區包括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和鎮江五市,屬于長三角的核心區域。作為江蘇推進“兩個率先”的先行區,蘇南地區走出了一條開放創新、由內及外、以工促農、城鄉區域統籌、共同富裕的發展道路。2012年蘇南地區的人均GDP是全國人均GDP的2.6倍,達到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水平。蘇南地區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制造基地,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傳統流通業提檔升級,在全國率先進入工業化后期。蘇中地區包括沿長江北岸的南通、揚州、泰州三市,蘇中沿江岸線蘊含四通八達的黃金水道、產業升級的創新地帶和生態文明的綠色走廊。如南通在陸海、揚州在跨江、泰州在產業統籌發展上取得重要突破,蘇中地區彰顯出古代文化與現代產業名城的地位。蘇北是全國沿海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蘇北地勢以平原為主,轄江臨海,扼淮控湖,交通發達。蘇北地區包括徐州、鹽城、宿遷、淮安、連云港5個地級市。蘇北地區交通狀況有了根本性改善,區位優勢凸顯,擁有新亞歐大陸橋即隴海鐵路、京滬鐵路、京杭大運河,蘇北地區的高速公路密度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一、區域流通規模差距較大,但蘇北地區增長速度較快
如表8—1所示,2012年,蘇南、蘇中、蘇北三個區域的第三產業產值逐年增長,分別是蘇南15416.8億元、蘇中4074.42億元、蘇北4843.59億元。從全省角度看,蘇南地區服務業比較發達,蘇北、蘇中地區相對落后,兩者第三產業產值之和僅占蘇南的57.8%。與2008年相比,第三產業產值分別增長了1.06倍、1.13倍、1.31倍,服務業的增長幅度很大,從某種意義上說,商貿流通業的發展也相當迅速,蘇北地區的增長速度更快。第三產業產值占本地區GDP比重分別為蘇南46.2%、蘇中40.0%、蘇北39.8%,比2008年均提高了五六個百分點。蘇北地區的第三產業產值占江蘇省的比重由2008年的18.2%增加到2012年的19.9%,有明顯上升的趨勢,蘇南地區由65.1%下降到63.4%,略有下滑。這表明,2008—2012年5年間,在各區域流通規模增大的情況下,三區域的差距沒有縮小,但在占全省第三產業比重方面,2012年蘇北地區比重的增幅明顯快于蘇南地區。
表8—1 2008年、2012年蘇南、蘇中、蘇北三區域地區生產總值及構成

2012年,蘇南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34萬億元,占全國的6.5%,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服務業比重達到46.2%。縣域經濟發達,區內14個縣(市)中有12個縣(市)進入全國百強縣,其中6個縣位列前十,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人均GDP,無錫為117100元、蘇州為113900元,分別位列第一、第二名;南京、常州、鎮江與之相比,有些差距,都在89000元以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最高南京為53.4%,后面依次是無錫、蘇州、常州、鎮江。2012年,蘇中地區人均GDP達到62178元,是全國人均GDP的1.6倍。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2萬億元,占全國的2.0%,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0%。縣域經濟發達,區內12個縣(市)中有10個縣(市)進入全國百強縣。人均GDP,依次為揚州65600元、南通62400元、泰州58300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三城市相近,均為40%。2012年,蘇北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2萬億元,占全國的2.3%,地區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平均達到39.8%。縣域經濟發達,區內23個縣(市)中有3個縣(市)進入全國百強縣。人均GDP蘇北地區依次為徐州46900元、鹽城43200元、淮安39980元、連云港36400元、宿遷31700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徐州為41.5%、淮安為40.8%,位于前列,其他三城市均在38%以上(見表8—2)。
表8—2 2012年蘇南、蘇中、蘇北三區域國內貿易指標

二、消費品市場發展平穩,區域差距仍然明顯
由表8—3可計算出,從2008—2012年這五年的數據來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幅度較快,增長率分別為蘇南90.3%、蘇中87.3%、蘇北90.3%。通過比較可知,三區域5年的年增長率均為17%左右,增長幅度差距不明顯。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中有很大比重的兩項,即批發零售銷售額和住宿餐飲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2008—2012年三個區域都分別是85%和12%左右。另外,三大區域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也是穩定的,分別是蘇南60%、蘇中19%和蘇北20%左右。這表明,從近5年的發展情況來看,蘇南、蘇中、蘇北地區的消費品市場發展平穩,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穩步增長,三區域的差距沒有拉大和縮小。
表8—3 2008—2012年蘇南、蘇中、蘇北三區域社會消費品銷售額 單位:億元

蘇南地區消費品市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占全國的比重為5.2%,蘇州、南京分列第一、第二名;無錫、常州的批發零售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所占比重位居前列,均大于91%;蘇州、鎮江的住宿和餐飲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所占比重位居前列,均大于11%。在消費收入和消費支出水平方面,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蘇南地區是全國的1.46倍,蘇州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上都是最高水平,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蘇州最低,為33.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蘇南地區是全國的2.17倍,蘇州、無錫位居前列,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蘇州最低,為33.9%。城鄉收入差距之比南京最高,為2.37,南通最低。居民人均儲蓄存款,蘇南地區是全國的1.82倍,蘇州、南京位居前列,分別為5787.75元和4465.37元。蘇中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占全國的比重為1.6%,由高到低依次為南通、揚州和泰州;批發零售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所占比重,南通最高,為91.7%;泰州的住宿和餐飲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所占比重最高,為1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蘇中地區是全國的1.1倍,優勢已不明顯,南通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上都是最高水平,南通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最低,為34.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蘇中地區是全國的1.63倍,南通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生活費支出方面位居前列,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泰州最低,為33.1%。城鄉收入差距之比南通最高,為2.14,三城市都大于2;居民人均儲蓄存款與全國的平均水平差距不大。蘇北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占全國的比重為1.87%,徐州、鹽城位居前列,其他三個城市與前兩個城市差距比較大,徐州是宿遷的3.38倍;批發零售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所占比重,連云港最高,為91.3%,其他城市都低于90%。宿遷的住宿和餐飲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所占比重最高,為13.6%。居民收入支出水平方面,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蘇北地區略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淮安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為21716元,鹽城的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最高,為15430元,鹽城的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最低,為34.3%,宿遷最高,為37.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蘇北地區是全國的1.33倍,鹽城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生活費支出上位居前列,其他城市之間的差距不大。城鄉收入差距之比最高為淮安和宿遷,均為2.21,徐州最低,為1.58。居民人均儲蓄存款與全國的平均水平差距不大。
三、城鄉差距逐步縮小,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隨著江蘇內貿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全省消費市場規模增長速度較快。我們下面對2012年與2008年的蘇南、蘇中、蘇北三區域的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收入與消費支出方面的數據進行比較。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蘇南為35827元,比2008年增長57.4%;蘇中為27095元,比2008年增長63.5%;蘇北為20822元,比2008年增長66.1%。三區域在五年間的增幅最高的是蘇北地區,比蘇南高出8個百分點。2012年,蘇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蘇中的1.32倍、蘇北的1.72倍。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方面,2012年,蘇南為22786元,比2008年增長56%;蘇中為17103元,比2008年增長63.1%;蘇北為13837元,比2008年增長67.7%。蘇北地區增幅最高,比蘇南高出11個百分點。2012年,蘇南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是蘇中的1.33倍、蘇北的1.65倍,絕對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方面,2012年,蘇南為34.3%、蘇中為35.6%、蘇北為35.5%,分別比2008年下降2.2、3.5、3.9個百分點(見表8—4和表8—5),這表明,三區域的城鎮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式等方面變化明顯,蘇中和蘇北地區逐步與蘇南地區縮小恩格爾系數的差距,這或者與當地物價水平及消費模式有關。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方面,蘇南為17160元,比2008年增長64.1%;蘇中為12877元,比2008年增長69.8%;蘇北為10502元,比2008年增長73.9%。增幅最高的仍是蘇北地區,比蘇南高出近10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生活費支出方面,蘇南為12427元,比2008年增長59.8%;蘇中為9301元,比2008年增長70.8%;蘇北為6660元,比2008年增長66.1%。五年間增幅最高的是蘇中地區,比蘇南高出1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方面,2012年,蘇南為35.7%、蘇中為35.3%、蘇北為36.5%,分別比2008年下降1.1、3.3、5.2個百分點(見表8—4和表8—5),蘇北地區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降幅最大,其消費模式和消費結構變化最大。依據世界糧農組織的標準,到2012年,江蘇居民已從小康向富裕水平邁進,城鄉間的差距逐步縮小。
表8—4 2008年蘇南、蘇中、蘇北三區域居民收入消費情況

表8—5 2012年蘇南、蘇中、蘇北三區域居民收入消費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