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中國消費、商業、零售的結構與比例

由于統計數據發布的原因,每年的統計年鑒發布較晚,分析中國消費和商業零售領域的結構性數據時,我們只能采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上年數據和以前各年份的《中國統計年鑒》數據。

1.3.1 經濟增長與零售商業投資的結構和比例

2011年中國大陸總人口約13.47億人,創造了47.29萬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天創造GDP約1296億元,全國人均GDP約3.51萬元。

在此過程中,全中國全年投入的全社會口徑固定資產投資31.15萬億元,平均每天約853.4億元,全國人均約2.31萬元,其中,批發零售業約7439億元,城鎮零售業約3838億元。稅收收入89738億元,平均每天約245.86億元,全國人均繳納稅收約6662.1元。稅收約占全國城鄉可支配收入與純收入總量的45.68%。

從發展趨勢來看,2005年以來批發零售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金額穩步增長,從1716.4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9816億元,即將超萬億元大關,出現了歷史性的增長和跨越,除2010年等個別年份外,批發零售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明顯高于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中批發零售業的占比也由2004年的1.81%增長到2012年的2.62%。

同時,城鎮零售業口徑的新增固定資產也有較大增長,2011年達到2603億元(見圖1—5)。城鎮零售業規模以上的施工項目自2009年以來明顯上了一個臺階,從之前的每年約六七千個增長到每年約一萬個,進而全部建成投產的城鎮零售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在2009年到2011年間分別達到7803、7938和6592個,極大地改變了中國零售業的面貌。

圖1—5 批發與零售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長率

1.3.2 居民收入和社會消費的結構與比例

2011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按照城鎮人口總量估算約15.07萬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按照鄉村人口總量估算約4.58萬億元,合計全國約為19.65萬億元。

全年實現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919億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9552億元,約占86.75%;商品零售額163284億元,約占88.78%。

按照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中最終消費支出中政府消費占比約27.83%的比例估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約有政府消費部分5.12萬億元,約有居民消費部分13.27萬億元,約占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純收入合計總量的67.56%,約占全國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的計總量的95.48%。

從發展趨勢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2004年以來發布的統計年鑒中按照支出法計算的GDP中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的數據,2005年以后政府消費支出占比有較大幅度提高,目前基本上在27%~28%,而城鎮居民消費增長率略快于農村居民(見圖1—6),導致農村居民消費占比自2005年以來持續下降,目前約為16.36%。

圖1—6 三類消費支出及其增長率

1.3.3 批發零售業外商投資的結構與比例

2012年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為33116億美元,全國人均約2446美元;2011年為31811億美元,人均約2361美元。2012年全年非金融領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資企業中批發零售業為7029家,約占全國24925家的28.2%;2012年非金融領域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中批發零售業占94.6億美元,約占全國1117.2億美元的8.47%;2011年為84.25億美元,約占全國的7.54%。

另外,2011年年底批發零售業外商投資企業注冊登記數為73163戶,約占全國總外商投資企業注冊登記數的16.39%,但行業內的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和注冊資本相對偏低,分別是1295.1億美元和749.9億美元,占全國的比例僅為4.33%和4.34%。但是,批發零售業對外投資額相對較高,其中對外直接投資凈額103.24億美元,占全國的13.83%,對外直接投資存量490.94億美元,占全國的11.56%。

從發展趨勢來看,2004—2007年全國批發零售業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個數從1700個增長到6338個,邁上了一個重要的臺階,2011年為7259個。同時,批發零售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在2005—2008年出現過爆發式增長,最高年份增長率達到了72.3%,2009年以來穩定在20%多的增長率水平(見圖1—7)。

圖1—7 批發零售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及其增長率

1.3.4 批發零售業提供就業的結構與比例

2011年中國的批發零售業擁有法人單位227.63萬個,批發零售業提供了城鎮單位就業人數647.5萬人,提供了私營企業和個體就業人數7425.3萬人,合計提供了8072.8萬人的就業崗位。從全國占比角度來看,批發零售業以占全國23.73%的單位,提供了至少占全國45%的就業崗位,是中國勞動力就業的主戰場。

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法人企業12.52萬個,占全部批發零售業法人單位數的5.5%,就業數的11.2%;其中限額以上零售業法人企業5.85萬個,提供就業527.6萬人,即以占全部批發零售業法人單位數的2.57%,提供了6.54%的就業。

但是,批發零售業就業人員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從行業角度看,城鎮單位的人員工資水平約4萬元/年,不及全國平均水平,城鎮的私營單位人員工資水平更低,僅為2.28萬元/年,只到全國水平的92.81%。

1.3.5 零售商業和工農業生產的結構與比例

2005年以來,中國的工農業生產保持了較好較快的增長勢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基本上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商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速度持平,商品零售額和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例在2010和2011年穩定在0.5的水平。

全國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和全部工業增加值近幾年來波動幅度較大,其中2011年商品零售額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比例增速較快,商品零售額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比例較上一年有所增加,為5.17;而商品零售額和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例在2010年和2011年穩定在1.15的水平,但是2012年全部工業增加值的增速有所放緩,該比例下降到1.07。

1.3.6 零售商業和地區發展的結構與比例

從零售商業發展的地區結構看,人口和消費的城市化集聚現象較為突出,大中型城市具有遠超出其人口應有比例的消費輻射能力。國內的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作為國內的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代表,2011年僅用18.82%的全國人口,創造了40.63%的GDP,貢獻了45.71%的社零額;國內地級城市的全部市轄區,即一般意義上的中國全部城市市區,擁有29.54%的全國人口,創造了61.97%的GDP,實現了61.87%的社零額。

從發展趨勢來看,中國國內的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總人口2004年以來稍有增長,2011年為25352萬人,GDP增長和全國水平基本持平,占比基本上維持在40%左右(見圖1—8),相應的財富占有和社會消費水平也基本穩定,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城鄉居民儲蓄年末余額占全國的比例大約為42%,消費能力也大約為46%。

圖1—8 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GDP、社零額及其占全國的比重

中國國內的地級城市2005年以來擴張較為明顯,表現在:一方面地級城市的土地面積從2005年的57.4萬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64.3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比例也增加將近1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人口也有明顯增長,從2005年的36285萬人增長到2011年的39807萬人,占全國的比例則增長了將近2個百分點。地級城市的GDP增速和消費增速2009年以來有所放緩,目前兩者占全國的比例大約維持在62%的水平(見圖1—9)。

圖1—9 地級城市GDP、社零額及其占全國的比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城县| 阿拉善右旗| 乌鲁木齐县| 健康| 栾城县| 乡城县| 合肥市| 平昌县| 泰来县| 小金县| 百色市| 准格尔旗| 都匀市| 桐乡市| 高雄县| 大余县| 都江堰市| 运城市| 林州市| 略阳县| 印江| 元氏县| 称多县| 礼泉县| 宽城| 尤溪县| 信丰县| 汾西县| 咸阳市| 大新县| 项城市| 巢湖市| 永登县| 蓝山县| 缙云县| 汽车| 泽普县| 溆浦县| 平谷区| 宝鸡市| 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