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網絡范式下企業集團管理控制研究
- 潘愛玲等
- 3148字
- 2019-09-20 16:54:59
2.3 文獻評論及本研究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2.3.1 文獻評論
通過對目前學術界對企業集團管理控制研究現狀的系統梳理,我們發現,理論界關于企業集團管理控制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現有研究仍不夠系統,研究視角也比較陳舊,它們很少從現實的企業集團合作網絡特性的視角探討企業集團的管理控制問題,它們更多地強調剛性的制度控制而忽視了必需的柔性控制、強調結構化控制而忽視了非結構化控制、強調他控而忽視了自控。同時,對企業集團管理控制的探討大都停留在定性分析上,定量分析和模型分析方法運用不夠;技術操作層面上的研究較多,缺乏多學科的理論支撐,理論深度有待加強;對企業集團管理控制評價和反饋方面的研究較少。具體來說,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關于企業集團的管理控制模式。雖然現有研究就古爾德的“三分法”做了較多的論述,但仍未從根本上構建一套可行的企業集團管理控制體系。尤其是隨著企業集團網絡化進程的不同深入,如何將組織屬性變量權變地融合在管理控制系統中,并通過具體的管理控制手段體現這種新型網絡組織的內在要求,已成為理論界亟須解決的重點問題,這也是本研究選擇合作網絡視角的前提。
第二,關于股權控制、信息控制和風險控制。通過對文獻的梳理我們發現,現有的對于企業集團股權控制的研究的匱乏,顯然與其在管理控制系統中的基礎性紐帶地位不匹配,究其原因可能與股權控制的抽象、股權關系的復雜及隱蔽性等屬性有關。對于企業集團內部的信息控制和風險控制,多數研究僅是泛泛地論述其特征、操作要點等內容,并未將企業集團與單一企業進行系統區分,更沒有緊密結合企業集團合作網絡的特殊背景,從而忽視了一些特有的管理控制要素及對其機理的深入剖析。
第三,關于財務控制。雖然目前關于財務控制的研究文獻較多,學者們也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但從整體上看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方面對企業集團尤其是網絡化企業集團這一新型的中間型組織內部的財務控制體系分析不夠,現有的財務控制體系多側重于對財權的集分權配置、財務目標等具體要素的剖析上,未能真正結合其組織屬性來設計具體方案,更未能將研究的重點聚焦于母子公司財務關系這一核心要素上;另一方面現有文獻對契約理論在財務控制中的應用主要集中于顯性契約,未能有效引入以心理契約為代表的隱性契約體系,雖然有學者將協同理念與財務控制進行結合,但未能形成框架性的研究體系。
第四,關于企業集團預算管理?,F有研究較為零散,沒有形成完整而系統的理論體系,且諸多預算管理模式都是針對單個企業提出的,雖然對企業集團有一定的通用性,但既沒有貼合企業集團的實際,也未能充分凸顯集團預算的特點?,F有研究往往將企業集團視為一個整體,研究其整體的組織結構、策略等,至于企業集團內部結構如何則成為一個研究黑箱。同時,預算管理本身會計屬性的制約使得預算管理模式創新面臨著極大的障礙。超越預算概念的提出,雖然擺脫了預算會計屬性的根本弊垢,但其高度關注顧客關系、智力資本、需求多元化、價值創造等的影響與作用,而作為與產業化社會相適應的傳統預算管理注13已對此失去了相關性(Hope and Fraser,2001)。超越預算已經超出了預算管理的范疇。因此,集團預算管理研究迫切需要一個新的研究視角。
第五,關于母子公司的業績評價。首先是對母子公司業績評價的認識仍不到位,沒有真正理解其內涵、特征、重要性及具體要求等內容,很多人仍是簡單地將子公司等同于單一企業來評價其業績表現,而沒有考慮企業集團組織特性以及子公司在這種不同的組織環境中業績構成的不同,從而導致評價系統難以徹底發揮其功效。其次是評價機制缺乏系統性,其不僅忽視了母子公司業績評價系統作為企業集團管理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忽視了各種不確定的權變因素對該系統現實的或者潛在的影響,由此導致母子公司業績評價過于獨立和僵硬,難以適應企業集團的要求。最后是評價內容不夠全面,一方面戰略層指標仍未得到充分的重視,也難以與具體指標進行有效的銜接;另一方面現有評價主要從償債、盈利等財務業績及顧客、市場等非財務業績兩方面來評價子公司的業績,忽視了內部關系、生態效應等方面的評價。尤其是隨著傳統科層制企業集團開始網絡化變革,在這種更加復雜的網絡環境中,無論是業績評價系統本身還是子公司業績結構都會發生變化,傳統的評價體系將難以適應變革的要求。
第六,關于組織學習、信任機制及集團文化。雖然理論界和實務界對于傳統管理控制模式及具體手段的弊端早已清楚,也明確了集團文化等軟因素在企業集團管理控制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但現有研究仍是更多地將上述因素作為控制變量來進行研究,未能真正明確組織學習、信任機制、集團文化與管理控制系統自身及其他管理控制手段之間的內在關系,因此,也就難以切實發揮該類因素的重要功能。
2.3.2 本研究目標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基于以上現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契合企業集團組織網絡化變革,選擇在合作網絡范式下重構企業集團管理控制的主體框架,強調了“母子公司關系”對系統設計及運行的重要影響,并以此為基礎綜合使用多學科交叉分析法、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結合法以及對比分析法等多種方法,深入剖析了企業集團的股權控制、信息控制、風險控制、財務關系控制、預算控制、母子公司業績評價體系以及集團內部的組織學習、信任機制與集團文化等柔性因素。其中,如何有序整合股權控制鏈條以形成完整的股權控制網絡,是充分發揮股權關系核心紐帶作用的基礎;如何變革集團信息結構、搭建信息網絡化平臺以有效防范子公司機會主義行為,是網絡化集團信息控制的關鍵;如何深層次地識別企業集團合作網絡的一般風險及特殊風險并確立針對性的集成風險管理模式,是集團網絡得以健康運轉的保障;如何充分發揮財務關系協調與控制的核心職能,尤其是集團預算和母子公司業績評價在整個管理控制系統中的巨大作用,是合理引導子公司行為獲取最大化協同價值的根本。本書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全面分析,不僅能夠進一步豐富企業集團管理控制的相關理論,還能為優化集團運行模式并提升集團內部的管理效率提供指導性意見。
具體來說,本研究擬解決的關鍵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結合組織網絡化發展和企業集團特性,系統分析企業集團網絡化演進路徑及企業集團合作網絡特征,為企業集團管理控制系統的構建提供真實合理的組織環境,并以此為基礎重構新型的合作網絡范式下企業集團管理控制的主體框架。
第二,股權關系是企業集團管理控制的制度基礎,本研究從企業集團股權控制的特征及關鍵性的影響因素分析入手,構建完整的企業集團持股比例決策體系以及母子公司股權控制體系,包括股權控制鏈條及整體上的股權控制網絡。
第三,根據企業集團網絡組織特性,深入剖析其面臨的一般風險及特殊風險,具體包括相互依賴風險和網絡整合失敗風險,由此給出合作網絡范式下企業集團整合風險管理模式——集成風險管理,并有機運用剛性和柔性兩種機制以提升企業集團實施集成風險管理模式的執行力和效果。
第四,以財務關系的協同與控制為財務控制的核心紐帶,引入心理契約理論,構建母子公司雙重財務契約體系,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以財務協同為導向的雙重契約框架下的企業集團財務關系協調與控制機制,以期能夠將顯性契約的剛性控制與心理契約的柔性控制有機結合,更好地實現母子公司財務協同。
第五,從企業集團預算管理困境入手,以合作、權變、整合、系統為指導理念,構建合作網絡范式下企業集團預算管理系統的三層次要素模型,并以問卷調查所獲取的一手數據為基礎,分別檢驗基礎性要素、發展性要素及組合性要素對企業集團預算效率的影響。
第六,基于企業集團理論、組織間關系理論等多學科基礎理論,重構合作網絡范式下子公司的業績結構,以此為基礎具體設計全新的與企業集團網絡屬性相匹配的母子公司業績評價系統,并實證分析結構業績指標和關系業績指標的價值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