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美國聯邦環境公民訴訟的制度保障:公民訴訟條款

公民訴訟條款美國采用一種聯邦政體形式,其法律體系、政府結構都是雙重模式,有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州憲法和州法律兩重法律體系,在聯邦和州層面同時存在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及法院系統。相應地,環境公民訴訟在美國也是二元結構的,既有聯邦層面,也有州層面。由于聯邦政體雙重模式之復雜性,導致環境公民訴訟在聯邦與州兩個層面也呈現復雜多樣的狀態。因此,為了透徹全面地研究美國環境公民訴訟制度,有必要從聯邦與州兩個層面對美國環境公民訴訟進行研究。

本章重點在于考察美國聯邦環境公民訴訟的法律依據或曰制度保障即聯邦環境法律體系中的公民訴訟條款,這種考察主要用一種靜態的視角,擬從美國聯邦環境法律中有關公民訴訟條款的法律規定入手,著重對公民訴訟條款的主要內容進行闡釋,其研究重點并非公民訴訟的具體法律實踐,諸如司法實踐、實施效果、制度生成的社會文化背景等制度分析。就環境公民訴訟的研究而言,這種靜態的考察并非毫無意義。了解外國的一種法律制度,如果不首先還原制度的具體文本表達,以此開展的學術研究,其求真務實性值得懷疑。鑒于此,本章立足于美國聯邦環境法律的公民訴訟條款,對其予以詳細解讀,力求較完整全面地透視與展現美國聯邦環境公民訴訟條款的原貌。

而對外國法律制度的立法規定進行研究,是比較法研究的前提。不過這種詮釋主義法學的研究實質上并未涉及比較法的精髓,屬于“敘述的比較法”。(注:參見[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較法總論》,9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比較法的精髓實際上也是法學研究的常態,即對法律制度進行動態的考察,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以法律制度的實踐為研究的起點和核心,深入研究法律制度的各種社會背景、法律實施及價值考量等。一種法律制度如果脫離了社會生活的各種人文與物質的制度背景,如果不考慮具體的法律實施,這種制度是沒有生命力的。誠如梁治平先生所言,比較法學的原則就是,“用法律去闡明文化,用文化去闡明法律”(注:梁治平:《法辨》,11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因為,“法律的精神就存在于法律與其他社會生活的各種聯系之中”(注:[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7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本章的研究雖未涉及比較法的精髓,但其意義在于為環境公民訴訟的后續研究提供研究的前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州市| 乾安县| 临清市| 龙井市| 绩溪县| 山东省| 牡丹江市| 黑河市| 文水县| 莎车县| 湘乡市| 大同县| 格尔木市| 会理县| 溧水县| 麻江县| 桦南县| 轮台县| 东阳市| 灵台县| 高邮市| 盐亭县| 高陵县| 龙南县| 吴堡县| 黔东| 田阳县| 新平| 建瓯市| 阿拉善盟| 平潭县| 洪江市| 汉中市| 洱源县| 临泽县| 宁陕县| 延边| 伽师县| 英吉沙县| 青河县| 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