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美國聯邦環境公民訴訟條款的主要內容

美國聯邦環境法律中的公民訴訟條款的內容十分復雜和豐富,一般而言,典型的環境公民訴訟條款是這樣描述的:任何人(任何公民)有權代表自己對任何人(包括美國政府及其政府機構)提起一項民事訴訟,以實施授權該公民訴訟條款的環境法律,以及依據該成文法頒布的行政規章、其他諸如許可證以及行政命令等特定的法律要求。(注:William H.Timbers,David A.Wirth,“Private Rights of Action and Judicial Review in Federal Environmental Law,”70 Cornell L.Rev.,403,405(1985).)

依據美國聯邦環境法律中的公民訴訟條款的具體法律規定(有關這些法律公民訴訟條款的具體內容可參見附錄一),我們發現,聯邦環境公民訴訟條款主要包含以下內容:原告、被告、可訴范圍、訴訟類型、訴訟限制、管轄法院、判決類型、保護美國政府利益、參加訴訟、訴訟費用分配、不得限制其他權利等。

一、原告

幾乎所有的聯邦環境公民訴訟條款都規定,為實施該聯邦環境法律,任何人(any person)或任何公民(any citizen)都可以代表自己提起一項民事訴訟。任何人或任何公民一般被界定為聯邦環境公民訴訟的原告。單從公民訴訟條款的法律規定來看,原告范圍極其廣泛,涉及美國社會公共與私人領域的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任何法律實體。如“人”(person)在《資源保護和再生法》中為:“人”是指個人,信托基金機構,商號,合股公司,公司,法人(包括政府法人),合伙,社團,州政府、市、鎮等市政當局,州委員會,州政府機構,任何州際法律實體(包括所有的部門和機構)和美國聯邦政府的任何機構。(注:42 U.S.C.§ 6903(15).)但是,也有法律規定原告必須是符合法定條件的法律主體,如《清潔水法》規定“公民”(citizen)是指其利益受到或可能遭受不利影響的個人或人們。(注:33 U.S.C.§ 1365(g).)大多數聯邦環境法律的公民訴訟條款規定的原告包括個人、組織、州以及聯邦政府,不過,也有例外,如《地表采礦控制和回收法》就把政府機構排除在外了。

從美國聯邦環境法律的公民訴訟條款來看,任何公私法律主體,如公民個人、團體、公權力機構都可以成為公民訴訟的原告。但在司法實踐中,有關環境公民訴訟的原告范圍存在爭議。如州政府是否可以成為原告,就有不同看法。如1986年的著名案例加利福尼亞州訴海軍部案(California v.Navy Department,DC Ncal,24 ERC 1177)的判決認為,國會并沒有把州政府包含在有權依據《清潔水法》提起公民訴訟的公民之列的意圖。(注:Lisa Jorgenson,“Jeffrey J.Kimmel,Environmental Citizen Suits:Confronting the Corporation,”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1988),(Washington,D.C.),pp.56.)也有案例Warren County v.North Carolina(528 F.Supp.276(E.D.N.C.1981))認為,州政府不是環境公民訴訟的合適原告。不過,卻有不少案例說明州可以成為原告。(注:認為州可以作為原告的案例還有Ohio v.Department of Energy,503 U.S.607(1992); Hancock v.Train,426 U.S.167(1976); Massachusetts v.United States Veterans Administration,541 F.2d 119(1st Cir.1976); United States v.City of Toledo,867 F.Supp.598(N.D.Ohio 1994)。 參見Edward Lloyd,“Citizen Suits and Defenses Against Them,”ALI-ABA Course of Study Materials,Environmental Litigation,June 2008,pp.56(LexisNexis)。)最近的典型案例如2007年聯邦最高法院判決的馬薩諸塞州訴聯邦環保局案(Massachusetts v.EPA)(注:127 S.Ct.1438(2007).不過,該案并非依據《清潔空氣法》提起的環境公民訴訟,但作為美國環境公益訴訟的典型案例,對于環境公民訴訟同樣產生深遠的影響。),則認為州具有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起訴資格。

而美國聯邦政府是否可以成為原告呢?根據聯邦環境法律的公民訴訟條款來看,聯邦政府可以成為公民訴訟的原告。不過,美國人卻認為,聯邦政府成為環境公民訴訟的原告看來沒有理由,因為它已經擁有了這些環境法律所授予的實施法律的足夠權力,這些權力也大大超越了公民訴訟條款所賦予的起訴權。從這點看,美國聯邦政府作為美國環境公民訴訟的原告無甚意義。(注:Edward Lloyd,“Citizen Suits and Defenses Against Them,”ALI-ABA Course of Study Materials,Environmental Litigation,June 2008,p.6(LexisNexis).)

至于聯邦環保局等執行聯邦環境法律的聯邦行政機構是否可以成為環境公民訴訟的原告?答案是肯定的。這點應從廣義上去理解。因為,根據美國聯邦環境法律的公民訴訟條款,諸如聯邦環保局這樣的執法機構可以依據公民訴訟條款提起環境公民訴訟。不過,這種環境公民訴訟并非由聯邦環保局直接提起,而是提交至美國聯邦司法部(The U.S.Department of Justice,DOJ),由司法部下屬的環境與自然資源司(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Division)具體執行。有一點需注意的是,美國司法部的性質是美國聯邦政府的行政機構,并非司法機構。

據美國學者調研,在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這6年間,依據6部聯邦環境法律即《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資源保護與再生法》、《有毒物質控制法》、《安全飲用水法》以及《噪音控制法》,由美國聯邦環保局提交至司法部提起的環境公民訴訟的案件數量一共是610起。(注:Kristi M.Smith,“Who‘s Suing Whom?:A Comparison of Government and Citizen Suit Environmental Enforcement Actions Brought Under EPA-Administered Statutes,19952000,”29 Colum.J.Envtl.L.,359,368369,385(2004).)

綜上所述,在美國,有關聯邦環境公民訴訟的原告,從廣義上看,既包括私人原告,如公民個人和團體,也包括各種官方法律主體。不過,美國人所理解的公民訴訟往往是從狹義上來看的,即,在聯邦環境法律層面,環境公民訴訟的原告通常被解釋為公民個人和代表其成員的團體。但是,在美國聯邦環境公民訴訟的制度實踐中,公民個人成為環境公民訴訟的原告并非主流,由環境團體所提起的環境公民訴訟在私人原告提起的環境公民訴訟中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在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這6年間,私人依據上述6部聯邦環境法律所提起的公民訴訟的數量共287起,而這些幾乎全部都是由環境團體提起的。(注:Kristi M.Smith,“Who’s Suing Whom?:A Comparison of Government and Citizen Suit Environmental Enforcement Actions Brought Under EPA-Administered Statutes,19952000,”29 Colum.J.Envtl.L.,359,385(2004).)

僅從聯邦環境法律的公民訴訟條款的規定來看,原告范圍甚是廣泛。但事實上,聯邦環境公民訴訟的原告在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原告起訴資格(standing)問題。即,環境公民訴訟原告提起訴訟時,必須首先滿足對原告起訴資格的證明,這是美國聯邦憲法對聯邦法院的要求,也是美國聯邦憲法經由司法的發展而對公民訴訟的要求。在美國聯邦環境法律的司法實踐中,僅憑一項單獨的環境公民訴訟條款,是不能賦予原告起訴資格的。原告起訴資格問題是環境公民訴訟進入法院所必須跨越的首道障礙。在美國聯邦環境法律的司法實踐中,原告起訴資格問題是環境公民訴訟領域中一個極其復雜的法律問題,也是一個備受爭議與矚目的問題,甚至可以將其視為環境公民訴訟的核心問題。

在美國聯邦環境公民訴訟40余年的歷史發展中,有關環境公民訴訟的原告起訴資格問題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也相繼形成了一定意義上的原告起訴資格規則。從總體上來看,司法對于原告起訴資格是施加了一定的法律限制的。有關環境公民訴訟的原告起訴資格問題,詳見下文,此不贅述。

二、被告

在聯邦環境法律的公民訴訟條款中,公民訴訟的被告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在司法實踐中并不存在太多的爭議。如《清潔水法》規定公民訴訟的潛在被告范圍包括美國聯邦政府及其聯邦機構,州政府及其機構,持有NPDES許可證的任何公司、個人,以及其他受制于《清潔水法》規定的排放標準、限制及行政規章的任何人。(注:33 U.S.C.§ 1365(a).)《資源保護和再生法》規定公民訴訟的潛在被告范圍包括違反依照本章已生效的任何許可證、標準、規章、條款、要求、禁令或命令的任何人,還包括任何過去的或現在的處理、儲藏或清除設施的生產者、運輸者、所有者和經營者,以及不能履行本法所規定的不屬于環保局局長自由裁量領域的行為或義務的環保局局長。(注:42 U.S.C.§ 6972(a).)

就聯邦環境公民訴訟條款而言,公民訴訟被告的范圍一般包括以下兩種:

1.違反公民訴訟條款可訴范圍事項的“任何人”

環境公民訴訟條款往往規定,如果違反環境標準、限制、許可證、行政規章或命令,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被告。“任何人”的概念與范圍基本上等同于原告中的“任何人(公民)”的定義。如《瀕危物種法》規定,“人”是指個人、法人、合伙、信托基金機構、社團或其他任何民間實體;聯邦政府、州政府、市、鎮等市政當局或州政府機構,或任何外國政府的任何官員、雇員、代理人、部門或機構;任何州政府、市、鎮等市政當局,州政府機構或受制于美國司法管轄的其他法律實體。(注:16 U.S.C.§ 1532(15).其他法律中也都有基本相同的對“人”的界定的法律條款,比如《清潔水法》(33 U.S.C.§ 1362(5))和《安全飲用水法》(42 U.S.C.§300f(9))中的規定。)值得注意的是,環境公民訴訟條款一般都特別標注出:“任何人”必然包括美國聯邦政府以及在美國憲法第十一條修正案所許可范圍內的其他聯邦政府機構、部門等法律實體。也就是說,美國聯邦政府機構如果存在違反公民訴訟條款可訴范圍之情形,該政府機構(包括總統)同樣可以成為環境公民訴訟的原告。

不過,在聯邦環境公民訴訟的司法實踐中,有關州與聯邦政府是否可以成為被告,存在爭議。爭議的焦點主要集中于憲法層面的各州主權豁免(sovereign immunity)理論方面以及聯邦主義(federalism)理論等方面。

2.授權該環境公民訴訟條款的聯邦環境法律的執法機構

如實施《清潔水法》、《清潔空氣法》的聯邦政府機構——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實施《瀕危物種法》的內政部和商業部。如果執法機構不能履行其非自由裁量領域的行為即不作為違法時,公民可以對其行政首腦提起公民訴訟。

三、可訴范圍

明晰環境公民訴訟的可訴范圍是我們正確理解美國環境公民訴訟的一個關鍵。可訴范圍是指,公民的權利受到不法侵害或者與他人發生糾紛和爭議時,可以提起訴訟要求法院予以司法保護的范圍。換言之,可訴范圍解決公民“對什么可以提起訴訟”的問題。(注:參見左衛民等:《訴訟權研究》,53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該書是從權利受到侵害這個角度對可訴范圍進行研究,參照權利的三種形式即應有權利、法定權利和現實權利,將可訴范圍分為應有可訴范圍、法定可訴范圍和現實可訴范圍三種形式。本書此處僅從“法定可訴范圍”這個層面對可訴范圍進行研究。)這里需要澄清的一點是:環境公益訴訟是否意味著公民可以基于環境公益之目的,而對其認為的一切環境權益侵害事宜起訴呢?從美國聯邦環境法律的規定來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美國聯邦環境法律的公民訴訟條款中,可訴范圍是受到法律嚴格界定的,可訴范圍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涉及兩層含義:

第一,公民訴訟必須依據聯邦環境法律的公民訴訟條款提起。也就是說,只有授權了環境公民訴訟條款的聯邦環境法律才存在環境公民訴訟。在美國提起環境公民訴訟,必須依據前述21部包含公民訴訟條款的環境法律的公民訴訟條款方可提起。因為,在美國聯邦環境法律層面,并不存在有關環境公民訴訟的一個統一的或普遍意義的條款或有關環境公民訴訟的專門法,而環境公民訴訟條款是由各個單獨的環境法律特別規定的。

第二,各聯邦環境法律的公民訴訟條款規定了各自的可訴范圍。在這21部聯邦環境法律中,公民訴訟條款一般都明確了各法的可訴范圍。各法的可訴范圍是具有特定內涵的,是具體而明確的。只有符合公民訴訟條款中的相關法律規定,環境公民訴訟才得以被提起,這些相關法律規定既是環境公民訴訟可訴范圍的法律依據,同時也是可訴范圍的界限。

從總體上看,聯邦環境法律的公民訴訟條款對環境公民訴訟的可訴范圍一般作了明確的法律界定,但不同的環境法律對公民訴訟可訴范圍的規定不盡相同。公民訴訟條款所規定的可訴范圍一般局限于違反特定法律內容的行為,具體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涉嫌違反授予公民訴訟條款的聯邦環境法律的任何條款和依據該法授權頒布的任何行政規章的行為。如《瀕危物種法》規定:“任何公民可以代表自己提起一項民事訴訟:(A)命令任何人,包括美國聯邦政府和其他任何政府部門或機構(在美國憲法第十一條修正案許可范圍內的),指控其違反本法任何條款和政府機構依據本法授權頒布的行政規章;或者(B)根據本法第6(g)(2)(B)(ii)(16 USCS § 1535(g)(2)(B)(ii))的規定,內政部部長或商業部部長必須運用本法第4(d)或9(a)(1)(B)(16 USCS §§ 1533(d),1538(a)(1)(B))所規定或授權的有關對各州棲息的‘瀕臨滅絕物種’或‘受威脅物種’的‘奪取’之禁令;或者(C)起訴內政部部長或商業部部長,指控其不能履行本法第4條(16 USCS § 1533)所規定的不屬于其自由裁量領域的行為或義務。”(注:16 U.S.C.§ 1540(g)(1)(A).)其實美國絕大多數的聯邦環境法律的公民訴訟條款所規定的可訴范圍都不如《瀕危物種法》規定得廣泛。

第二種,涉嫌違反授予公民訴訟條款的聯邦環境法律特定條款和內容的行為。這種規定并未將該聯邦法律的所有條款都作為公民訴訟的可訴范圍,而是規定公民僅對違反該法特定條款的行為提起公民訴訟。具體包括:(1)違反該法特別規定的排污標準、限制、排污許可證及其條款,以及行政執法機關根據上述標準、限制、許可證所作出的行政命令、要求以及行政規章等具有明確含義的事項。如《清潔空氣法》和《清潔水法》均規定凡是違反本法所規定的排放標準和限制、特定的許可證及其條款以及違反聯邦環境保護局和州依據該標準和限制所頒布的行政規章與命令的行為均屬于環境公民訴訟的可訴范圍。(注:42 U.S.C.§7604(a)(1),(3); 33 U.S.C.§ 1365(a)(1).)至于何謂排放標準、限制和許可證、行政規章等,上述兩部法律對此都有明確的界定。(注:42 U.S.C.§7604(f);33 U.S.C.§ 1365(f).)同樣,《資源保護和再生法》和《超級基金法》也分別規定了凡違反依據本法已經生效的任何標準、要求、許可證及其條款、行政規章、命令等事項屬于環境公民訴訟的可訴范圍。(注:42 U.S.C.§6972(a)(1)(A); 42 U.S.C.§9659(a)(1).)(2)違反授予公民訴訟條款的聯邦環境法律特定內容的行為。這種違反與違反上述排污標準、限制、許可證等相比,內容較寬泛。如《資源保護和再生法》規定:對于那些可能會對公眾健康或環境帶來危險的固體或危險廢棄物,過去的或現在的為其管理、儲藏、處理、運輸或清除提供了幫助或正在幫助的人(包括美國聯邦政府以及其他政府機構),公民可以提起公民訴訟。(注:42 U.S.C.§6972(a)(1)(B).)

第三種,聯邦環境法律的行政執法機關的不作為違法行為。如《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和《資源保護和再生法》均規定,若這些法律的執法者——聯邦環保局局長不能履行本法規定的不屬于其自由裁量領域的行為或義務,公民可以對其提起公民訴訟。(注:42 U.S.C.§7604(a)(2);33 U.S.C.§ 1365(a)(2);42 U.S.C.§6972(a)(2).)《超級基金法》則規定公民可以起訴美國總統或聯邦其他官員(包括環保局局長和有毒物質與疾病登記局(ATSDR)局長),指控其不能履行本法所規定的不屬于他們自由裁量領域的行為或義務。(注:42 U.S.C.§9659(a)(2).)

美國環境公民訴訟的實質就在于任何私人主體都可以根據環境公民訴訟條款提起公民訴訟,并不強調起訴主體與可訴范圍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利益關聯。雖然在美國環境法律的司法實踐中,公民訴訟原告起訴資格問題事實上存在著對起訴主體與可訴范圍之間利益關聯的考慮,但是,僅從環境公民訴訟條款的規定來看,在國會立法層面并未要求原告與可訴范圍必須具有利益關聯,只要存在公民訴訟所允許的可訴事項,任何公民都可基于公民訴訟條款起訴。從這點可以管窺到美國環境公民訴訟的精髓:強調私人主體針對環境違法行為發揮實施環境法律的作用。

四、訴訟類型

美國聯邦環境法律的公民訴訟條款一般被表述為“任何人(任何公民)可以代表自己提起一項民事訴訟”。由此可見,聯邦環境公民訴訟屬于美國法律制度體系中的“民事訴訟”。在美國的法律制度體系內,“訴訟”這一范疇只有兩類:“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所謂刑事訴訟是指由美國聯邦政府或州政府針對觸犯刑法的行為,在法院提起的旨在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訴訟。民事訴訟是指除刑事訴訟以外,在美國法院提起的其他所有訴訟。民事訴訟不僅包括私法領域內的因權益侵害、合同或其他民事糾紛而引起的普通民事訴訟,還包括屬于公法領域的涉及公共利益的訴訟。具體而言,涉及公法領域的民事訴訟包括三種類型:“關于立法合憲性的訴訟、政府官員行為合法性訴訟,以及有關行政與管理機構所獲授權范圍的訴訟。”(注:[美]杰弗里·C·哈澤德、米歇爾·塔魯伊:《美國民事訴訟法導論》,29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將公法領域內的涉及公共利益的訴訟也納入民事訴訟領域,并且與普通的民事訴訟適用基本相同的法院和訴訟規則,是因為美國人認為,涉及公共利益的訴訟同普通的民事訴訟具有同樣的形式平等性,都涉及對公民權利的維護和公共秩序的保存;法院之門應該向所有人敞開,所有人均有同等的機會訴諸法院解決糾紛;不論糾紛的法律性質如何,進入法院是公民的一項基本人權。因此,在美國的民事訴訟中,涉及公法領域的訴訟和發生于私法領域的普通民事訴訟均由同類法院受理,并適用基本相同的民事訴訟規則。(注:參見[美]杰弗里·C·哈澤德、米歇爾·塔魯伊:《美國民事訴訟法導論》,1~68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有關美國民事訴訟的具體內容,還可參見[美]史蒂文·蘇本、瑪格瑞特(綺劍)·伍:《美國民事訴訟的真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從美國聯邦環境公民訴訟的可訴范圍來看,聯邦環境公民訴訟包括兩類訴訟:

第一類,針對違反授予公民訴訟條款的聯邦環境法律特定條款和內容的行為提起的公民訴訟。這類訴訟的被告是指任何人,主要包括私人(主要是企業)與政府機構。這里的“任何人”意指負有遵守該聯邦環境法律義務的主體,其守法義務是指諸如遵守該法規定的排污標準、限制、許可證、行政命令及行政規章等。若守法義務主體不能履行其法律義務——主要是指違反排污限制、標準、許可證、行政規章等行為,那么,環境公民訴訟即得以提起。其實,這類環境公民訴訟所涉及的違法行為范圍極其廣泛,除了普遍意義上的守法主體對環境法律的違反等單純的違法之外,還可能包括行政機構的行政行為是否違法等問題,諸如頒布行政規章等行政立法行為就有可能涉及公法意義上的立法合憲性問題,從而引起環境公民訴訟的啟動。

第二類,針對不作為違法提起的公民訴訟。這類訴訟主要是指要求實施聯邦環境法律的行政機構履行屬于其非自由裁量領域的行為和義務。而有關針對行政機構不作為違法提起的公民訴訟,也會涉及公法意義上的司法審查訴訟,而且也可能出現與傳統意義上的司法審查訴訟的競合問題。

從聯邦環境公民訴訟條款規定來看,可以看出環境公民訴訟的訴訟類型復雜而廣泛,并非局限于我國法律語境下的民事訴訟的范疇,而是在美國法背景下的民事訴訟。美國環境公民訴訟除了一般意義上的民事訴訟外,還包括公法意義上的各種司法審查訴訟。諸如審查行政機構是否存在不作為違法,審查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包括聯邦立法、行政決策等是否違反聯邦環境法以及是否合憲等諸多涉及公法領域的問題。因此,可以說,美國環境公民訴訟實際上是融合了公法與私法領域的一種新型的訴訟形式,本質上屬于廣義的公益訴訟的范疇。

美國環境公民訴訟與集團訴訟、示范訴訟這些訴訟形式既有關聯也有區別。

首先,與傳統性“兩造訴訟”相比,三者都屬于新型的現代性訴訟。

其次,從訴訟形式來看,集團訴訟和示范訴訟都屬于群體性訴訟、共同訴訟,其針對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存在共同或共通性的事實問題、法律問題、訴訟請求等,并且與所涉事宜相關的人數眾多。集團訴訟與示范訴訟在功能上具有共通性、可替代性,均為群體性訴訟的典范。源于美國的集團訴訟的邏輯在于“將大量同類或者有關聯的個別案件合并為一個案件,在‘兩造訴訟’的結構中審理,而審理結果適用于所有個別案件”(注:吳澤勇:《群體性糾紛解決機制的建構原理》,載《法學家》,2010(5),96頁。)。源于德國的示范訴訟的邏輯在于“它通過個案審理明確具有共通性的事實或法律問題,一次性解決具有共同爭點的大量訴訟請求,并使未參加訴訟的利害關系人經由示范判決預知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從而選擇是否與侵害方在訴訟外達成解決方案”(注:齊樹潔、徐雁:《群體訴訟的困境與出路:示范訴訟制度的建構》,載《中州學刊》,2009(1),76頁。)。環境公民訴訟的邏輯則與集團訴訟和示范訴訟不同,環境公民訴訟除了可以構成群體性訴訟外,也可以是一對一的兩造訴訟。

再次,從性質來看,環境公民訴訟本質上屬于美國環境法的一項基本制度,屬于公益訴訟,而集團訴訟、示范訴訟既可以構成私益訴訟,也可以構成公益訴訟。

最后,從訴訟裁判效力來看,集團訴訟的裁判對集團所有成員具有效力,“集團訴訟判決不僅約束直接參加訴訟的集團成員,也約束那些沒有參加訴訟或在未來就同一事件起訴或應訴的主體”(注:胡敏飛:《中美環境侵權群體訴訟之比較》,載《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86頁。)。而示范訴訟的裁判效力則為示范訴訟的共同起訴人以及簽訂示范訴訟契約的人,其效力并不必然延伸至其他未提起訴訟者以及沒有簽訂示范訴訟契約的人。而環境公民訴訟的裁判效力則不具有延伸性,只對于起訴者有效。

五、訴訟限制

在聯邦環境公民訴訟條款中,環境公民訴訟是受到一定的立法限制的。即在某種法定之情形下,即使存在符合公民訴訟條款的起訴基礎,公民也不得依據公民訴訟條款提起訴訟。公民訴訟條款對公民訴訟的提起施加了以下立法限制:

1.起訴前歷經通知(notice)程序是對公民訴訟的限制

具體內容包括:(1)在違反聯邦環境法律特定條款或內容之情形下,比如違反法律規定的排放標準、限制、許可證以及法律執行機構頒布的規章與命令以及違反法定的“危險”等,如果公民訴訟的原告有提起公民訴訟之意圖,應該在起訴前將被控違法行為以及起訴之意圖向特定對象發出通知,在原告發出通知之日起一定期限內(一般為60日),任何人不得提起環境公民訴訟。(2)在行政執行機構的不作為違法之情形下,環境公民訴訟條款均規定,原告將該被控違法行為和提起公民訴訟之意圖通知給該執法機構行政首腦之日起60日內,不得提起公民訴訟。

2.行政機關勤勉的執法(diligently enforcement)是對公民訴訟的限制

如果聯邦環境法律的執法者針對公民訴訟原告起訴前通知中所涉及的同一違法行為,已經或正在采取一定的執法措施,那么,公民訴訟將會受到阻止。

六、管轄法院

公民訴訟條款一般規定,有權受理公民訴訟的法院是被控違法行為發生地或其他被控事項發生地所在區域的聯邦地區法院。如《清潔空氣法》和《清潔水法》均規定:因排放源違反排放標準和限制或有關上述標準或限制的命令而依據該法所提起的任何訴訟,只能在該排放源所在地的聯邦地區法院提起。(注:42 U.S.C.§7604(c);33 U.S.C.§ 1365(c).)不過,某些聯邦環境法律也有一些特別的規定。比如《超級基金法》規定:針對美國總統或聯邦其他官員(包括環保局局長和有毒物質與疾病登記局(ATSDR)局長)提起的,指控他們不能履行本法所規定的(包括第120條規定的有關聯邦設施的)不屬于其自由裁量領域的行為或義務的公民訴訟,應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所在行政區——哥倫比亞特區的聯邦地區法院提起。(注:42 U.S.C.§9659(b)(2).)《資源保護和再生法》則規定:對于環保局局長不能履行本法所規定的不屬于其自由裁量領域的行為或義務而提起的公民訴訟,應該在被控違法行為發生地所在地的聯邦地區法院或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提起。(注:42 U.S.C.§6972(a)(2).)

七、判決類型

在美國聯邦環境法律的公民訴訟條款中,有關判決類型或救濟類型也是美國環境公民訴訟的重要內容。為了促使違法者履行守法義務,使環境法律得到有效實施,聯邦環境法的公民訴訟條款一般明確規定,法院有權對環境公民訴訟作出包括禁制令(injunction)(注:禁制令是指法院簽發的要求當事人做某事或某行為或者禁止其做某事或某行為的命令。它是一項衡平法上的救濟措施。當普通法上對某種損害行為不能提供充分的救濟時,便可尋求以禁制令來作為補救。它主要用于防止將來某種損害行為的發生,而不是對已發生的損害給予補償,或者是對不能以金錢來衡量或給予金錢損害賠償并非恰當的解決方式的損害行為提供救濟。參見薛波主編:《元照英美法詞典》,696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民事處罰(civil penalty)(注:民事懲罰是指對特定違法行為,如違反《反托拉斯法》和《證券法》的行為的懲罰,通常采取罰金和賠償損失的方式。參見薛波主編:《元照英美法詞典》,230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以及協議(settlement)等形式的判決。在環境公民訴訟的司法實踐中,禁制令性判決可謂美國環境公民訴訟常用的救濟形式,這種救濟形式主要體現為一種衡平法上的救濟模式。

八、保護美國政府利益

為了保護美國政府的利益,環境公民訴訟條款一般規定,美國政府或者州政府若非公民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可基于其權利參加訴訟。若美國政府不是當事人,訴訟判決對美國政府不具有法律效力。《清潔水法》和《清潔空氣法》還規定,基于該法所提起的所有公民訴訟,原告應將起訴書副本送達美國司法部部長(總檢察長)和環保局局長。對于美國政府不是當事人的訴訟,在司法部部長和環保局局長收到訴訟和解協議建議稿副本之日起45日內(在此期間美國政府可以向法院或當事人提交對該建議稿的意見或者基于其權利參加訴訟),法院不得對該訴訟和解協議作出判決。(注:33 U.S.C.§ 1365(c)(3);42 U.S.C.§7604(c)(3).)設計該條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美國政府的利益。在45天期限內,聯邦環保局或司法部可以對有可能對政府的權利造成損害的行為予以反對,也可以基于其權利參加訴訟;另外,還可對公民訴訟當事人達成的協議提出意見,并提交給法院,法院對于政府的意見也應該予以全面考慮。(注:Edward Lloyd,“Citizen Suits and Defenses Against Them,”ALI-ABA Course of Study Materials,Environmental Litigation,June 2008,p.17(LexisNexis).)

九、參加訴訟

美國環境公民訴訟條款一般規定,除了提起公民訴訟的原告,其他任何人(包括美國政府)可基于其權利參加在美國聯邦法院提起的公民訴訟。(注:該權利根基就是美國聯邦民事訴訟規則有關參與權利的規定,見FRCP Rule 24。)不過,其他公民參加訴訟,必須是基于其一定的權利。也就是說,該申請人應具備一定的原告適格,如主張自己與該訴訟主題有利益關聯等。而且,參加者往往限制為試圖成為共同原告者,而非幫助被告者。(注:Edward Lloyd,“Citizen Suits and Defenses Against Them,”ALI-ABA Course of Study Materials,Environmental Litigation,June 2008,p.14(LexisNexis).)

十、訴訟費用分配

在美國聯邦環境公民訴訟領域,有關訴訟費用分配問題,實行“律師費轉移條款”(shifting attorneys‘ fees provisions)規則,而非美國訴訟費用分配領域的一般規則——“美國規則”(American rule)。有關環境公民訴訟的訴訟費用,各單行聯邦環境法律中均有律師費轉移條款,主要有兩種立法模式:一種是適當模式,一種是勝訴當事人模式。前者是指在環境公民訴訟中,法院認為“適當之時”(whenever appropriate),可把有關律師費等訴訟費用判決給任何一方獲取。后者是指法院認為,只有環境公民訴訟的“勝訴方或實質勝訴方”(prevailing or substantially prevailing party)才可以獲取律師費等訴訟費用的判決。(注:Daniel E.Burgoyne,“Environmental Law’s Path Through the 4th Estate:Environmental Law and the Media; Note:Attorneys‘ Fees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Rule 68 and the Clean Water Act’s Citizen Suit Provision,”33 B.C.Envtl.Aff.L.Rev.,627,634(2006).)

十一、不得限制其他權利

環境公民訴訟條款一般規定,公民訴訟只是美國公民實施聯邦環境法律的一種法律手段,而非排他的法律手段。公民訴訟條款不得對任何人依據任何成文法或普通法所享有的尋求實施環境法律的救濟的權利進行限制,以及公民訴訟不得限制政府機構為實施環境法律而針對違法行為采取的任何行政的或者司法的救濟或實施措施的行為或職權。如《清潔空氣法》的相關規定。(注:33 U.S.C.§7604(e).具體法條可參見附錄一(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阳县| 兖州市| 茂名市| 邢台县| 崇文区| 莱西市| 扶绥县| 德庆县| 沈丘县| 永州市| 武乡县| 巴林左旗| 科技| 类乌齐县| 措勤县| 白朗县| 南京市| 且末县| 土默特右旗| 秦安县| 遂溪县| 科尔| 武夷山市| 达日县| 田阳县| 蒙城县| 久治县| 深州市| 临泉县| 宜丰县| 左云县| 商河县| 泰州市| 康定县| 大埔县| 枣强县| 安仁县| 来凤县| 水城县| 梅州市| 巴林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