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成長調查研究報告(2013)
- 伊志宏
- 713字
- 2019-09-20 16:48:28
2.3 國際化戰略
企業國際化戰略是指企業產品與服務在本土之外的發展戰略。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必須進行所要進入國家的環境分析,分析機會和威脅,尤其是要分析環境中的風險。國際化戰略主要的風險在政治和經濟方面,政治方面的風險牽涉到所要進入國家的政府穩定程度及其國內外戰爭,經濟方面的風險主要在于不同國家之間的匯率差異和波動。另一個國際化戰略實施的風險來源是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帶來的管理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制度和文化因素。
對于實施國際化戰略的企業來說,主要的國際化擴張方式是產品出口、特許經營、組成戰略聯盟、收購和建立新的全資子公司。每種進入模式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見表2—1),選擇適合企業的進入模式影響著企業在所進入國家的市場上的表現。
表2—1 主要市場進入模式的特征

此次調查涉及的國際化業務模式包括產品出口、對外直接投資、服務外包、境外股權投資等。圖2—10顯示,樣本企業開展國際業務的最主要方式是產品出口(56%),其次是服務外包(18%),實施境外直接投資和境外股權投資的企業占全部實施國際化戰略的企業的比例則較小,分別為9%和10%。

圖2—10 樣本企業的國際化業務模式
樣本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主要方式是產品出口,這與我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政策是有關系的。境外直接投資和投資規模較小,可能是他國的政策限制,或者是企業經營者意識到新市場中較大的風險、較少的機會。調查結果顯示,在國際化經營中,有77%的企業對國外市場風險持中立態度,12%的企業厭惡經營風險;54%的有國際業務的企業對國際市場上的機會持中立態度,36%的企業對海外市場的機會有較高的興趣。這表明我國企業日臻成熟,一方面樂于尋找和抓住拓展經營的機會,另一方面也保持了客觀理性,做好了承擔國外市場風險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