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與完善:結構、原則和制度闡釋
- 朱景文主編
- 1823字
- 2019-09-20 16:50:42
四、繼承法
(一)我國繼承法的歷史演變
繼承作為古老的法律制度,萌芽于原始社會末期的父系氏族時期,成熟于國家出現之時。而繼承法則是關于自然人死后由其繼承人對其財產權利和義務予以承受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我國古代的繼承制度經歷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兩個時期,近現代繼承法始于清末民初。1930年12月,《中華民國民法》通過并頒布的繼承編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開始進行繼承法的立法。1985年4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通過,并于1985年10月1日正式實施。該法共分總則、法定繼承、遺囑繼承和遺贈、遺產的處理、附則等5章,共計37條。該法自實施后至今仍未修改,是我國最為穩定的民法單行法。
(二)繼承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
1.基本原則
(1)保護公民繼承權原則。我國憲法規定,法律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繼承權,這是我國繼承法的立法依據,也同時決定了我國繼承法的立法宗旨和首要任務就是保護自然人的私有財產繼承權。這一原則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法律保護公民享有依法繼承遺產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干涉;二是公民的繼承權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時,有權依照法律的規定請求國家以其強制力保護。
(2)公序良俗原則,即繼承人在繼承活動中必須遵循該原則,不得破壞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人們的思想觀念受到沖擊,強調公序良俗原則可以維護社會道德秩序,維護正常的繼承秩序,為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助力。
(3)繼承權平等原則。具體而言包括:一是男女繼承權平等;二是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繼承權平等;三是養子女與親生子女繼承權平等;四是兒媳與女婿繼承權平等;五是同一順序的繼承人繼承權平等。
(4)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主要表現:一是喪偶兒媳與女婿的權利義務相一致;二是同一順序的繼承人盡了主要撫養義務的權利義務相一致;三是接受遺產與清償遺產債務的權利義務相一致;四是遺贈撫養協議中的權利義務相一致;五是遺囑繼承和附義務遺贈的權利義務相一致;六是繼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權利義務相一致;七是盡到扶養義務不同的繼承人的權利義務相一致。
(5)遺囑自由原則。《繼承法》賦予自然人訂立遺囑的自由,遺囑人可以變更法定繼承人的繼承順序和應繼份,甚至可以取消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將遺產遺贈給法定繼承人之外的自然人、國家或集體。然而近幾年來,“第三者”案件逐年增多,在社會上反映強烈,公民遺囑自由的權利與社會的道德底線發生沖突,對此要如何平衡呢?我們先看一下案件:
2.基本制度
(1)繼承法總則。規定繼承法的基本原則和繼承權的基本問題,重點在于繼承的基本規則和繼承權的規定。
(2)遺產繼承。《繼承法》規定的基本繼承方式,是遺贈繼承和法定繼承。遺贈繼承作為最主要的、具有排除法定繼承效力的繼承方式,具有優先適用的效力。
(3)遺產贈與。《繼承法》規定遺產贈與包括遺贈和遺贈扶養協議,其中遺贈扶養協議是我國的特色制度。
(4)遺產處理。規定遺產繼承和遺產贈與效果的最后實現過程的規則,特別是繼承開始、遺產管理、遺產債務清償等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