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與完善:結構、原則和制度闡釋
- 朱景文主編
- 2054字
- 2019-09-20 16:50:42
三、親屬法
(一)親屬法的界定以及我國親屬法的立法現狀
親屬法是調整親屬關系的法律,用以規定親屬關系的發生、變更、終止以及親屬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目前在我國還沒有親屬法的提法,根據國外的立法例,婚姻的成立、婚姻的效力、婚姻的解除、父母子女關系、收養監護、扶養等問題,都屬于親屬法調整的范圍。親屬法具有強烈的倫理性,與一定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具有密切的聯系。
在我國,《婚姻法》和《收養法》是親屬法的主要淵源。(1)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分為8章,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后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后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新的《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釋。(2)為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維護收養關系當事人的權利而制定的《收養法》于1992年4月1日實施,1998年11月進行了重新修訂,修正后的《收養法》共6章34條。
(二)親屬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
1.基本原則。我國的親屬法主要規定了以下四項基本原則:
(1)婚姻自由原則,即婚姻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結婚或者離婚權利的不受拘束、不受控制、不受非法干預的權利。具體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禁止包辦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違反婚姻自由的行為是侵害婚姻自主權的侵權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一夫一妻原則,即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制度。法律保障一夫一妻原則的實行,反對任何形式的違反一夫一妻制的做法,對于重婚等行為予以法律制裁。
(3)男女平等原則,即兩性平等、男女平權。該原則也是憲法原則,是現代社會的一項基本人權。無論男女,都享有一樣的權利,負擔一樣的義務。在親屬法中,其基本含義有三:一是在婚姻關系中的男女平等;二是家庭成員的地位平等;三是所有的近親屬之間的地位平等。
(4)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原則。我國親屬法特別強調對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益的保護,禁止家庭成員間的遺棄和虐待,保護親屬中的弱勢群體,防止他們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
在婚姻關系中,夫妻之間的財產如何界定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通過以下案例加以具體說明:
2.基本制度。我國的親屬法的基本結構,包括親屬和親屬身份權制度、親屬身份關系的發生和消滅、親屬身份關系以及親屬財產關系四個部分。
(1)親屬和親屬身份權制度,包括親屬身份地位的取得和消滅、親屬身份關系和親屬財產關系三個部分。在親屬法總則中,應當規定親屬法的基本制度如親屬種類、親等和親系等。
(2)親屬身份關系的發生和消滅,親屬法應當明確規定作為親屬關系發生和消滅的基礎法律事實。比如結婚和離婚是配偶法律關系發生和消滅的主要法律事實。
(3)親屬身份關系制度,亦稱身份權制度,包括配偶權、親權和親屬權。對于三個基本身份權及其派生身份權,親屬法應當詳細規定,并對其基本內容、具體規則以及保護方法予以明確。
(4)親屬財產關系,主要是夫妻財產關系、家庭財產關系和家庭成員的個人財產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