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正義的選擇與規范
- 洪冬英
- 2159字
- 2019-09-21 01:32:56
第二章 法院調解的規范
從一般意義上理解,司法調解、法院調解和訴訟調解的含義是相通的、相同的,均是指法院在處理糾紛(大多為民事糾紛,亦有少量的行政糾紛和輕微刑事案件,經法院主持以和解方式解決)時,主持使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從而解決糾紛。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中對此未規定刻意的、明確的名詞,如關于訴訟過程中的調解,在總則第9條中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愿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第八章“調解”專章規定,通篇均是“調解”,未有司法調解、法院調解及訴訟調解,而眾多學術文章,較多地則以法院調解制度和訴訟調解冠之。(注: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及“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1994—2010年)中以“法院調解”作為檢索詞,以題名為檢索項,搜得相關文章655篇;以“訴訟調解”作為檢索項,相關文章634篇;而如以“司法調解”作為檢索項,則相關文章有338篇,“司法調解”相關文章多見于報紙。)近年來,關于調解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則均有不同的表述。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的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把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結合起來,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2009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的全國法院調解經驗工作交流會提出,認真貫徹“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原則,全面加強法院調解工作,積極爭取各方面支持,著力推動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的大調解格局。2007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發揮訴訟調解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積極作用的若干意見》則用了“訴訟調解”名稱。細究之下,這三個名稱是有區別的。
長期以來,法院調解是最常用的名詞。(注:參見廣海、來璧:《略談法院調解的若干問題》,載《法學》,1957(1);鄭仁:《法院調解是人民法院處理人民內部糾紛的重要方法》,載《法學》,1958(5);尚修建:《試論法院調解應當作為審理一般民事案件的必經程序》,載《教學與研究(北京)》,1958(10)。資料來源:http://read.ludrs.com/n/printing.htm。)(在民事糾紛解決過程中)它強調了以民事訴訟法為根據,調解主體是人民法院,法院調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一種方式,法院調解結案是與判決結案并行的程序。但隨著對調解的強調和重視,法院在審理尤其是民事案件時,嘗試了委托調解、訴前調解等諸多方式,這些一般也被認為是包含在法院調解中,法院調解在一般意義上作了擴大解釋。“目前我國法院的調解有兩種:一種是根據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調解的司法解釋在一些法院開始嘗試的非訟化調解,我們一般稱之為訴前調解或審前調解,這屬于司法ADR的主要表現形式;另一種是我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訴訟調解,其與判決一樣是法院行使民事審判權的一種方式。由于這種調解不存在替代訴訟的問題,因此,嚴格來講,其不屬于ADR的組成部分。”(注:章武生:《論我國大調解機制的構建——兼析大調解與ADR的關系》,載《法商研究》2007(6)。)從這個意義上講,現稱之為法院調解的范圍寬于訴訟調解,訴訟調解則是嚴格意義上、純粹的法院調解(注: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如果在訴訟過程中,經法院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可以制作調解書,也可由當事人申請撤訴。筆者認為,民事訴訟以法院調解書結案的,才是真正的訴訟調解;以撤訴結案的,則不是訴訟調解,可以認為是廣義的法院調解。),而法院調解還包括委托調解、訴前調解等非訟化的法院調解,如各地法院的調解新經驗體現在:(1)將調解時間延長,從立案前延長至執行過程中;(2)擴大調解隊伍,由法院組織、培訓、引導人民調解員、司法所工作人員、律師參加調解活動……(注:參見最高人民法院編:《全國法院調解經驗交流會材料》(二),2009年。此外還體現在:(1)增加強制調解的案件類型,對家事案件、民間借貸、買賣合同等案件采取強制調解;(2)用考核鼓勵刺激法官調解,甚至鼓勵法官主動下基層下農村,進行巡回調解。)司法調解之稱呼,較多的是用于與人民調解(在大調解格局中,也應當理解為是民間調解的代表)、行政調解并行時,以強調調解的性質不同。司法調解的范疇應當等同于廣義的法院調解,有時甚至也包含其他調解協議經司法確認的狀態,其他調解協議經司法確認,以法院調解書的形式解決糾紛,不屬于法院調解,僅是司法權對訴訟外調解的效力認定。(注:李浩教授主張,要依據法院介入調解活動的程度來定性,如果法院介入的程度很深,那么無疑應定性為法院調解(參見李浩:《委托調解若干問題研究》,載《法商研究》,2008(1));潘劍鋒教授也認為,這類調解(指協助調解、委托調解等)雖然最終以法院出具調解書的方式結案,但其實已經不具備法院調解的屬性,不宜再視為法院調解(參見潘劍鋒:《論法院調解與糾紛解決之關系》,載《比較法研究》,2010(4))。)本章所述法院調解,取狹義之意,即以法院調解書結案的訴訟調解。
世界各國均強調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的建立,在我國,大調解格局的構建是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形成的一個標志。法院調解的全面回歸與重興,盡管有著多重的原因與目的,但其目前與審判不相上下、甚至略高一籌的地位,無論是對宏觀的社會秩序維護還是對微觀的審判程序,均有著深刻的影響。法院調解在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中,究竟應有如何的定位,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