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濫用規制的作用和價值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發展的動力來源于經營者之間永不停息的競爭及創新精神。經營者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地提高生產經營效率,不斷地推出新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經營者銳意進取精神的表現。經營者基于自身的努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消費者的信賴,不斷地擴大市場份額,而經營效率低下的經營者不斷地被蠶食甚至被淘汰,是市場競爭的本來要素。市場競爭推動部分具有競爭力的經營者越來越強大,最后成為市場競爭中的勝利者。只要經營者是憑借自身的競爭力,通過合法的競爭途徑成為市場競爭中的優勝者,就無可厚非。

但是,當經營者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成為市場競爭的勝利者時,會本能地想維持自己獲得的市場支配地位。為了維護和鞏固這種市場支配地位,經營者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一種途徑是經營者繼續保持進取精神,不斷提高產品或服務的質量與水平,尋求長期維持自身的市場支配地位。這是競爭政策所希望達到的市場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經營者始終維持著創新和進取精神,社會產品不斷豐富與發展,人們的消費需求不斷得到滿足,整個社會處于健康的競爭狀態。另一種途徑則是獲取競爭優勢的經營者擔心自己的優勢地位會被其他經營者搶奪,不愿意再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進行研發新產品或者新技術,轉而利用自身的市場優勢地位壓制其他競爭對手,使其無法與自己競爭。這時,經營者利用優勢地位從事的限制競爭行為就與一國的競爭政策相違背,就有可能違反反壟斷法關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制。

事實上,市場競爭是一種充滿各種變數的動態競爭過程,經營者所從事的所有競爭行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某種排除其他競爭者的因素。如何區分經營者的合法競爭行為和限制競爭行為是一個理論和實踐中都很難判斷的問題。反壟斷法的發展歷史表明,在不同時期,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對于經營者利用自身的優勢地位從事限制競爭行為的態度會存在很大差別。美國在反托拉斯法的實施初期,受哈佛學派的構造主義學說的影響,認為企業太大本身就會導致市場壟斷,就會限制人們選擇的自由并阻礙市場競爭,因此,反托拉斯當局對于企業謀求壟斷的行為持嚴厲的規制態度。直到現在,《謝爾曼法》仍然保留著對企業企圖壟斷或者壟斷化的規制條款。但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芝加哥學派的行為主義規制理論成為反托拉斯法實施的主導理念,美國反托拉斯當局對于企業謀求壟斷的單獨行為規制逐漸寬松,更多地利用市場機制來約束經營者謀求壟斷或壟斷化的行為。(注:See Rudolph J.R.Peritz,Competition Policy in America,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pp.229264.)

在歐盟,基于歐盟競爭法的傳統理念以及促進歐共體市場整合的目的,對經營者的單獨行為的規制更為主動,對經營者實施的排他性限制競爭行為的干預也更為積極。事實上,歐盟競爭法中的核心理論就是“支配”理論,這是一種對經營者單獨行為的危害性認識,認為為了維護市場競爭機能,必須對經營者擁有的支配地位保持高度警惕,以防止其可能濫用這種經濟地位。(注:See Gioggio Monti,EC Competition Law,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pp.124158.)因此,歐盟競爭法對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予以嚴厲規制。歐盟競爭法中對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制不局限于經營者單獨進行的排他性行為,還導入對經營者共同支配地位的規制,并且將支配理論擴展適用于縱向協議以及經營者集中規制領域。

反壟斷法的濫用規制的前提是該經營者擁有市場支配地位,能否認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將是決定是否適用這一規制的最重要因素。經營者的市場支配地位可能是通過競爭獲得,也可能是通過立法授予或者是行業本身具有自然壟斷的特征。不管是通過何種途徑獲得,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本身并不違法,只有當經營者濫用這種支配地位,將之使用于獲取不合理的壟斷利潤或者排除或者阻礙市場競爭時,這種濫用行為就要受到反壟斷法的制約。由于獲取市場支配地位的途徑或手段不同,對于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企業的義務要求也不同。對于通過合法競爭獲得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只要其行為沒有違反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或者沒有達到“濫用”的行為標準,競爭主管機關不應當進行過多地干預。但是如果市場支配地位是通過國家立法或者是行業本身的自然壟斷屬性所決定的,除了通過反壟斷法進行規制之外,西方國家自20世紀70年代以后實施的放松管制以及民營化措施也具有很好的促進競爭和提高經濟效率的作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規制往往和公共基礎行業相關,隨著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產業發展模式的急速變化,在高科技行業出現的利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制或者排除競爭的行為越來越多地受到反壟斷法的規制。高科技行業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多和產業標準以及知識產權的使用相關,必須在反壟斷法的實施和知識產權法中知識產權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權利之間尋求一種個體利益和社會利益之間的平衡點。反壟斷法的濫用支配地位規制的目的在于,在民商法對交易自由和所有權予以尊重的基礎之上,通過競爭主管機關的干預來維持交易主體的實質公平,通過對擁有市場支配地位企業的行為限制來維持競爭性的市場結構。因此,雖然反壟斷法的濫用規制已經形成了行為規制的主導模式,但是其最終目的是和結構主義規制的宗旨是相通的。

由于濫用規制對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以及對濫用行為的判斷都具有很大的主觀裁量和標準的不確定性,對于濫用規制的實施就有一個度的把握問題。這在不同時期以及不同國家呈現出不同的特征。概括而言,在反壟斷法的實施早期,受結構主義規制的理論影響,主要國家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制較為嚴格。但自20世紀70、80年代以來,隨著以芝加哥學派為代表的行為主義規制理論成為反壟斷法實施的主要經濟理論,主要國家針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制主要表現為行為規制。就不同國家而言,美國反托拉斯法基于美國國內經濟結構上的全面私有化的特征,對經營者的濫用規制呈現出更為謹慎和更加寬容的特征;歐盟則基于其統一市場的建設目標以及成員國的經濟構造中公有性質濃厚的特征,對濫用規制表現出更為強烈的干預特征;日本禁止獨占法雖然在體系構造上受到美國反托拉斯法的深刻影響,但是基于東方國家的法治文化以及在壟斷問題認識上的偏差,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規制的實施上顯得有點虎頭蛇尾,可以說還沒有形成具有借鑒意義的濫用規制。世界其他各國對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制主要是學習借鑒美、歐的經驗,很難說有哪個國家形成了自身的濫用規制理論。

我國《反壟斷法》起草時參考了眾多國家的反壟斷法律制度,最后確立了不僅包括濫用規制在內的三大規制,還單設了一章關于“行政性限制競爭行為”的規制。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轉軌國家,原經濟體制中的壟斷因素非常明顯,如何運用《反壟斷法》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進行有效地規制是一個重要問題。闡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規制的作用,探討規制的具體步驟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睢宁县| 阿合奇县| 靖边县| 黄冈市| 新民市| 普兰县| 汨罗市| 华阴市| 贵溪市| 上饶县| 滁州市| 奉节县| 抚宁县| 石台县| 娄底市| 呼玛县| 微山县| 台前县| 尼玛县| 安宁市| 星子县| 绵阳市| 德江县| 保山市| 绵阳市| 兴国县| 玉溪市| 汉中市| 腾冲县| 安化县| 开原市| 孟州市| 玉林市| 太原市| 昭平县| 南溪县| 蒙山县| 文登市| 彰武县| 闻喜县|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