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濫用規制與我國反壟斷法

第一節 反壟斷法的濫用規制概述

一、反壟斷法的規制體系

反壟斷法最初是從規制經營者達成操縱價格的壟斷協議以及對擁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濫用這種支配地位的行為開始的,隨著企業跨國經營活動的擴大及跨國合并行為的增加,以控制企業合并為主的經營者集中規制成為各國反壟斷法所面臨的一項越來越重要的規制內容。(注:美國最初頒布的《謝爾曼法》并沒有規定企業合并規制;只是到了后來的《克萊頓法》頒布時才納入企業合并規制;歐盟競爭法只規定了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規制,經營者集中規制是后來通過單行條例的形式予以規定,從這一歷史可見一斑。)在傳統反壟斷法的規制中,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及經營者集中規制是競爭法的三大支柱,也是現今世界各國反壟斷法的共同規制對象。由于各國反壟斷法的立法背景及法制文化的差異,各國反壟斷法對三大支柱的語言表述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同是壟斷協議行為,在美國反托拉斯法中表述為“聯合、共謀”,在日本禁止獨占法中則被稱為“不當限制交易”行為;同是經營者集中,在美國反托拉斯法中被稱為“企業合并”,在日本禁止獨占法中則被稱為“企業結合”。本書使用的“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及“經營者集中”的提法是我國《反壟斷法》規定的法定術語,和歐盟競爭法的提法相一致。(反壟斷法的規制體系參考圖1)。

圖1 反壟斷法的三大支柱

按照經營者是單獨實施還是共同實施,可以將經營者實施的限制競爭行為區分為共同行為與單獨行為。單獨行為是經營者通過自身的市場優勢地位單獨實施的剝削消費者或者排除競爭者的行為。單個企業只有具有在某個市場的支配地位時,才能夠實施這種剝削消費者或者排除競爭者的行為。(注:將經營者實施的限制競爭行為區分為單獨行為和共同行為只是一種相對的劃分。在歐盟競爭法中有“共同支配地位”的提法,專門針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經營者在法律上獨立,但是在市場上采取共同行為,對競爭者、交易對象或者消費者實施限制競爭進行規制。我國《反壟斷法》第19條就規定了共同支配地位的推定方法。參見本書第五章相關論述。)但是,市場競爭的本質就是不斷地壯大自己,提高競爭能力,牟取在市場競爭中的有利地位,經營者實施的牟利行為都帶有某種排除競爭者的目的。只要經營者運用合法手段進行競爭,依靠自身實力打敗競爭對手,進而獲取市場支配地位,本身并不違法。只有當經營者獲取市場支配地位之后,利用這種市場支配地位從事不合理的排除或者限制其他經營者的合法競爭行為時,才有可能受到反壟斷法的規制。反壟斷法將這種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的不合理的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行為稱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反壟斷法對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制簡稱為“濫用規制”。

共同行為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經營者共同實施的限制或排除競爭的行為,也稱“聯合限制競爭行為”。這種聯合限制競爭行為,既可能是限制實施聯合的經營者之間的競爭,也可能是限制或排除其他競爭對手的競爭,其目的都是謀求實施聯合的經營者的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聯合限制競爭行為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經營者之間通過達成協議、協定或者協調一致達到相互之間避免競爭或限制其他競爭對手的競爭;二是經營者通過合并、資產收購或者人事控制等方式實現經營者之間的經濟力量的集中,進而達到限制相互之間的競爭或者排除其他競爭對手的競爭。第一種形式在反壟斷法中就是壟斷協議,與之相對應的規制簡稱為“協議規制”;第二種形式在反壟斷法中就是經營者集中,與之相對應的規制簡稱為“集中規制”。

“濫用規制”、“協議規制”和“集中規制”構成傳統反壟斷法的三大支柱,也是世界各國反壟斷法的共同規制對象。三大規制之間既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經營者可能從事的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進行規制,共同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自反壟斷法于19世紀末產生以來,這三大規制一直都是反壟斷法的核心規制內容。

20世紀90年代以來,原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崩潰,絕大多數的原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實施市場導向的經濟制度。這些國家在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為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制定了以培育市場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為目的的反壟斷法。由于原社會主義國家普遍存在政企不分、國有經濟主導的經濟體制,如何在過渡期內防止行政權力對市場的過度干預就成為一個重要問題。這些轉軌國家的經濟構成中,私營經濟普遍規模小、力量單薄,實踐中出現的濫用支配地位行為基本上都是國有企業甚至是政府等行政機關所實施。由于轉軌國家在維持市場競爭秩序時所面對的主要問題是所謂的“行政性限制競爭行為”(我國習慣上稱之為“行政性壟斷”),所以轉軌國家在制定反壟斷法時除了傳統的三大規制之外,增加了對于“行政性限制競爭行為”的規制。(注:在20世紀90年代制定反壟斷法的原社會主義國家中,俄羅斯、烏克蘭、匈牙利、烏茲別克斯坦、保加利亞等國的反壟斷法中都包括有關于行政性限制競爭行為的規制。俄羅斯反壟斷法關于反競爭行為的主要條款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針對行政性限制競爭行為規制的規定。我國1993年制定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第7條也是專門針對政府及其下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實施的限制競爭行為作出的禁止性規定。)但是,由于傳統反壟斷法主要以規制私營企業的壟斷行為為主,當其規制范圍擴大到行政性限制競爭行為時,就產生了如何實施這種規制的問題。原社會主義國家普遍存在著司法不獨立以及執法能力較弱等問題,而行政性限制競爭行為往往不單是一個經濟行為問題,轉軌國家的反壟斷法在規制行政性限制競爭行為方面面臨重大挑戰,是一個長期并且艱巨的課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台市| 灵宝市| 青州市| 姚安县| 镇赉县| 文安县| 通江县| 花莲县| 崇义县| 镇安县| 静乐县| 四子王旗| 平利县| 灌云县| 孟连| 朝阳区| 西贡区| 汨罗市| 肃宁县| 平阳县| 璧山县| 南阳市| 抚远县| 宜兴市| 新宾| 克东县| 城口县| 正宁县| 永济市| 海安县| 涟水县| 阿鲁科尔沁旗| 民乐县| 克拉玛依市| 方城县| 左云县| 延川县| 临夏市| 镇雄县| 法库县| 卢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