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于國家未來:大學基礎研究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 蘇竣 何晉秋 黃萃等
- 1120字
- 2019-09-20 15:50:07
1.4 基礎研究的主體和核心力量
從事包括基礎研究在內的科學技術研究的研究力量主要是獨立科研機構、大學及企業的研究機構。獨立科研機構根據其承擔的任務確定其研究工作的內容,一般都會開展與其學科、專業相關的基礎研究,綜合性科研機構涉及基礎研究范圍較廣。但是,由于獨立科研機構主要承擔了服務于本系統、本行業或研究機構內學科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任務,同時多數專業性較強的科研機構其學科相對比較單一,這使得基礎研究的深入開展受到一定的局限。企業的研究機構主要是進行技術開發,雖然有的企業也會進行一些與企業發展相關的基礎研究,但其學科比較單一,與本企業的實際應用聯系更為密切,所以它們不可能成為基礎研究的主體。
大學蓬勃發展的400年也是近代科學獲得突破性進展的400年。可以舉出許多例子來說明,很多重要的基礎研究是在大學進行的,如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的研究等。以諾貝爾獎為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諾貝爾獎的科學獎項獲得者當中有近八成來自世界一流大學。雖然近代以來世界上出現了一批研究機構,但從基礎研究的廣度、深度和成果的數量來看,大學仍然是最適合從事基礎研究的場所。此外,在西方,即便是一些很有名的研究所在體制機制上也與大學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這是因為,大學通過教學和科研促進了自由奔放的最新演講與交流,形成了多學科交叉的學術環境,培養了大批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才,孕育了持續創新的巨大動力。如今,世界各地的人口密集的城市都有大學。接受大學教育的人數成倍增長,大學學科專業體系更加完善,師資力量更加雄厚,高等教育和科研結合的結構更加合理,為人類知識的創造、傳播和應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大學特別是高學術水平大學或研究型大學,學科比較齊全,并有利于發揮學科的綜合優勢,進行學科交叉、融合,容易在發展邊緣學科、新興學科方面出現新的知識生長點注4,這對于開展基礎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大學擁有不同學術水平及不同年齡層次的量大面廣的研究及技術人才,而且由于每年的研究生、本科生的進入和離校,大學保持了研究隊伍的不斷更新,這為開展基礎研究提供了最強大的智力保障。另外,大學還具有相對寬松、自由的學術生態環境,為研究人員沉下心來從事研究工作創造了較好的條件。因此,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體和核心力量,在全世界科技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均是如此,在科研方面迅速崛起的中國也不會例外。
在我國,在鄧小平同志關于大學應該是科學研究中心和教育中心的思想指引下,大學的科研工作迅速發展,大學的基礎研究力量不斷壯大。從每年發表的論文、專利、大學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數量以及大學科學研究機構的數量來看,大學科學研究具有學科齊全、年輕人才多、易于開放流動等綜合優勢。因而,大學已成為我國基礎研究的重要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