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我國科學家在基礎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

(1)基礎研究的新發現豐富了人類的知識寶庫。

我國科學家吳文俊在計算數學研究的基礎上,首次創立和發展了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方法和用機器求解方程的方法,在自動推理研究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理論,被人們稱為“吳方法”?!皡欠椒ā钡某霈F對幾何學的發展具有難以估量的作用。國際學術界對此給予高度評價,并致力于對“吳方法”的應用。

郭可信及其集體,在深入系統地研究具有二十面體結構單元的合金相時,在美國學者發現準晶體的同一年(1984年)發現了5次對稱。在此基礎上,又于1985年春獨立地在鈦—釩—鎳急冷合金中發現了具有5次對稱的準晶。在十余種合金中找到了二十面體準晶,并進一步發現了具有8次、10次、12次旋轉對稱的二維準晶體,使我國的準晶實驗研究一直居國際前列。

唐敖慶等人在分子軌道圖形理論方法方面提出和發展了一系列新的數學技巧和模型方法,使分子圖形的推理方法概括性好、含義直觀且廣泛應用于化學化工領域,指導分子產品設計。

鄒承魯對蛋白質(包括酶)分子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研究總結和分析了大量實驗結果,概括了蛋白質分子的生物活性和必需基團之間的定量關系,用統計學方法給出了確定必需基團性質和數目的定量公式,建立了鄒氏作圖法。這一方法是當前研究蛋白質功能基團的修飾與其生物活性之間的定量關系的最好方法。它不僅使這一問題的研究由定性描述轉入定量,而且為蛋白質工程的設計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手段,從而使我國在這方面處于世界先進行列。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在云南保山發掘到人類祖先下頜骨化石。這項重大考古發現,填補了古猿向人類進化的一個缺環,對人類起源及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家對澄江動物群的研究已被國際古生物學界譽為20世紀全球最大的科學發現之一。這一距今約5.7億年的古老動物群以其豐富的化石材料及其一系列驚人的發現,揭示了自古生物代以來最早的軟體動物的組合面貌。

(2)基礎研究推動以新技術為基礎的產業部門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建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

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大面積推廣,是我國水稻育種的重大突破。這一成果大大豐富了農作物遺傳育種和水稻高產栽培的理論與實踐,為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開辟了新的途徑。同時,我國利用雄性不育雜種優勢在許多作物品種(如棉花、小麥、油菜等)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

我國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試驗成功,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和回收,試驗通訊衛星及微波測控系統的試驗成功,南京長江大橋和葛洲壩二、三期工程的建設,以及億次銀河計算機、千萬次向量計算機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研制成功,表明我國科學技術達到了新的水平,以新技術為基礎的產業部門和國防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這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工作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從中藥青蒿中發掘出新類型的抗瘧藥——青蒿素,被認為是抗瘧研究史上的一個突破。我國研制成功的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其免疫性能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已廣泛為國外所采用,對控制和消滅歐洲國家的豬瘟作出了貢獻。

我國在光學非線性晶體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陳創天等人詳細研究了具有優良非線性效應的晶體材料所應具備的微觀結構條件,從而為新晶體材料的探索、篩選提出了一套定性結構判據。在此基礎上,經過多方面專業人員的綜合研究,終于研制出完全由我國首創的偏硼酸鋇等若干功能晶體。不僅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贊揚,而且多種高技術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

遙感技術在國土整治、區域規劃、資源調查等方面的應用,計算機—激光漢字編排系統、激光通訊系統的投入使用和計算機軟件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合成橡膠、硅氟材料等各種新型材料的研制成功,推動著新技術工業的發展。磁性材料的基礎研究推動了我國釹鐵硼永磁材料的生產。葉輪機械三元流動理論、淺海聲場研究等理論成果,也都在生產中得到了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煤成氣的開發研究成果應用于生產,收到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基礎研究通過對資源、環境、生態、自然災害等重大問題的系統調查、研究和預測,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綜合性基礎資料和開發方案,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從而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避免或減少了對國家造成的危害和損失。

我國地質學家提出的關于沉降帶成油理論,以及地球科學方面的一些推斷、學說,經過我國西部地區的實踐檢驗,否定了某些外國學者關于中國貧油的說法。這對指導我國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黃汲清等人對中國大地構造及其演化進行了長期的研究,提出了中國大地三大構造域的概念,對研究中國及鄰區地質構造和礦產分布規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陳國達在野外實地考察基礎上大膽創新,創立了地洼學說,從而開辟了大地構造研究的新領域,指導了找礦及其他生產實踐。

黃河大量泥沙淤積,構成對廣大華北平原的嚴重威脅,我國科學工作者證明了造成黃河下游淤積的主要根源是粒徑0.005毫米的粗沙,如果首先集中治理黃河中游的10萬平方公里的粗沙來源區,即可控制80%的粗泥沙,這是治黃認識的一個重要突破。華南衡陽花崗巖的地質、地球化學及成礦規律的研究,取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直接為礦產資源的有效尋找和開發提供了科學依據。我國的地質工作者應用新構造理論找地下水資源,為我國十幾個省市的200多個缺水地區找水,定500個井位,成功率達80%,為解決當地生產、國防建設和生活供水問題作出了貢獻。

葉篤正等我國科學家緊密聯系我國天氣預報的實際,對東亞大氣環流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東亞海陸分布和青藏高原對北半球大氣環流的作用,開創了我國近代大氣環流和氣候學新的研究領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在國內對大氣環流和天氣學的研究起著指導作用。

(4)在思想、文化建設中,基礎研究的重大成果往往具有深刻的哲學意義,導致人們自然觀、價值觀的重大轉變,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它有利于發揚科學傳統,培植科學精神,提高人民的科學素質和理性思維能力。一個民族只有站在最新科學思想和科學成就的高度上觀察和處理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擺脫愚昧落后,才能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基礎科學的研究對中國的哲學和中國人的思維方法也帶來很大的影響。古代中國有許多著名的思想家和注重應用的科學家,但卻存在一些明顯的弱點,例如:定性描述多,定量確定少,沒有符號系統,使許多關系和規律的簡要準確的表達受到嚴重阻礙。因此,近代基礎科學的研究對于提高中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影響思維方式,提高人民的科學素質是有重大意義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泉市| 鹤峰县| 乐平市| 莫力| 尤溪县| 民乐县| 读书| 翁牛特旗| 龙井市| 武宣县| 萨嘎县| 离岛区| 耿马| 南木林县| 乐都县| 邢台市| 轮台县| 彭山县| 长乐市| 烟台市| 张家港市| 安溪县| 缙云县| 衡水市| 儋州市| 双辽市| 长泰县| 万载县| 仁化县| 保康县| 松江区| 镇宁| 旬阳县| 合山市| 湖州市| 芮城县| 鹤庆县| 民县| 襄垣县| 武平县| 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