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于國家未來:大學基礎研究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 蘇竣 何晉秋 黃萃等
- 695字
- 2019-09-20 15:50:08
1.6 抓住機遇,投資于國家未來
科學和社會的發展歷史表明,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泉,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石。基礎研究已經成為國家的一種戰略資源,國家之間的競爭開始明顯前移到基礎研究的競爭。胡錦濤同志曾指出:“只有以深入的基礎研究作后盾,才能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增強國家發展的后勁。”注7
當前,我國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國際社會正在走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陰影,全球氣候變化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孕育重大突破的科技革命則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曙光。未來十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成創新型國家的快速發展期和戰略機遇期。中國必須明確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方位,明確基礎研究的地位和作用,認清大學是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的核心力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高等教育強國,把握住當前即將出現重大突破的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堅定信心,采取有力措施,勇往直前。
然而,盡管近年來我國政府對基礎研究越來越重視,基礎研究投入不斷增加,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基礎研究的發展仍然面臨眾多問題和困難。我國基礎研究投入總量不足,資助模式不利于基礎研究發展,杰出人才的培養與基礎研究分離,大學基礎研究亟待加強,很多學科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基礎研究代表著國家和人民的長遠利益,投資基礎研究,就是投資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國,要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高等教育強國的步伐,搶抓世界科技突破的重大機遇,必須提升基礎研究的整體水平,登高望遠,統籌部署,對我國基礎研究作出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部署,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扎實投資于我們國家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