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五史故事
- 夢華
- 1615字
- 2020-07-03 17:48:13
大學者孔子
孔子的父親是魯國的一個小貴族,他剛生下來父親就去世了。孔子小時候就喜歡模仿祭祀的游戲,是個很聰明的小孩。孔子出身并不高貴,當初魯國大貴族季氏招待士族,孔子也去了,季氏的家臣陽虎罵他:“季氏招待士族,你跑來干嗎?”孔子只好退下。
孔子雖然很窮,但他擔任任何職務都能干得很好。南宮敬叔向國君推薦了孔子,請他去出使周。孔子到了東周后,在那里學到了很多知識,尤其他問道于老子更是留下一段佳話。孔子回到魯國后繼續收學生,學生數量越來越多。
孔子30歲那年,齊景公和晏嬰來魯國訪問,齊景公問孔子:“當年秦穆公的國家那么小,地方又偏僻,為何還能稱霸?”孔子說:“秦國雖然小,但志向大;地方偏僻,但行為端正。百里奚不過一個奴隸,秦穆公和他談了3天就把國家交給他管理。像這樣尊重人才,稱王都沒問題,稱霸還算小的。”齊景公非常佩服這個年輕人的見解。
孔子最欣賞西周初期的禮儀制度,他一生的夢想就是恢復周公時期的禮儀,用“禮”來教化人心,從而實現天下太平,結束當時的戰亂。
當時魯國的大權是掌握在季、孟、叔三家大夫的手里,國君實際上沒有實權。在孔子35歲那年,國君魯昭公被三家大夫趕跑,孔子一怒之下跑到齊國,求見齊景公。他向齊景公談了自己的政治主張,齊景公很敬佩孔子的才學,想重用他。但齊國相國晏嬰認為他的主張不切實際,齊景公就沒有用他。孔子只好回到魯國教書,他的學生越來越多,其中還有許多貴族子弟,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后來,孔子被任命為司空(掌管水利、營建之事)、司寇(掌刑獄、糾察之事),孔子在任期間把魯國治理得很好。魯國的強大引起齊國的不安,于是齊國給魯定公送去80名歌女,從此魯定公開始不理政事。孔子很失望,帶著學生出走,開始周游列國。
孔子希望能有個國家能夠接受他的政治主張,可是當時的大國忙著兼并戰爭,小國又面臨被吞并的危險,沒有人理會孔子的主張。他先后到過很多國家,他們大多對孔子很客氣,但沒有哪個肯重用他。
孔子在周游列國的過程中還多次遇到危險。他首先到的衛國,衛國國君一開始對他很客氣,招待得也很好。但后來開始不信任他了,還派人監視孔子。孔子害怕被害,就逃往陳國。在路過匡地的時候,因為他長得很像當地人痛恨的陽虎,被他們當作陽虎而圍困了5天之久,好容易解了圍。孔子想去晉國,結果途中聽說晉國內亂,只好返回衛國。誰知道因為拜見衛國國君夫人南子,引起許多猜疑,孔子只好又去了宋國。在那里他得罪了宋國司馬桓魁,差點被殺害。后來他多次往返于陳國和蔡國之間,有一次楚王派人請他,陳、蔡二國害怕他到楚國后對他們不利,竟發兵將孔子師徒圍困起來,孔子因此斷了糧,差點餓死。好容易才等到楚國派兵來解了圍。
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克服了種種困難,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險。但由于他的政治主張不切實際,在外面奔波了七八年,還是沒能讓別人接受。在他68歲的那一年,他的一個學生冉有當了季康子的家臣,受到重用,出兵打敗了齊國的軍隊。冉有勸說季康子將孔子迎回國,季康子就用很高的禮節請孔子回到了魯國。
孔子歲數也很大了,他被魯國人稱為“國老”,很受尊敬。魯國國君和季康子經常就一些國事來咨詢孔子,但始終不重用他。孔子很失望,只好在家整理古代的文獻資料,著書立說。孔子整理了《詩經》《尚書》《春秋》等多部文獻,為保存我國歷史資料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書后來成為儒家的經典著作,是每個讀書人必須研讀的書目。
孔子還教育了許多優秀的學生,據說他的門徒多達3000人,出色的有72個。孔子晚年的時候,他最喜歡的學生顏回早逝、子路戰死,極大地打擊了孔子的精神。很快,在公元前479年,孔子走完了他的人生歷程。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們繼續傳播他的學說,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最重要、影響也是最大的思想流派——儒家學派。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公認為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