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人體經絡養生全書
- 楊克新
- 1427字
- 2020-07-07 15:44:00
午時:養心經,就是養護自己的生命
在古代的計時方法當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子時和午時,如古代的練子午功、睡子午覺,但因為子時正當半夜,我們一般都處于夢鄉之中,所以相對來說,我們對“如日中天”的午時會更為熟悉。
午時,就是正午太陽走到天空正中的時候,又叫日中、日正、中午等,即中午11點至下午1點,是心經當令時間,也是人體氣血陰陽交替轉換的一個臨界點。以人體氣的變化來說,陽氣是從半夜子時開始生,午時陽氣最亢盛,午時過后則陰氣漸盛,子時陰氣最為旺盛,所以人體陰陽氣血的交換是在子、午兩個時辰。明清年間名醫陳士鐸認為,心經有熱則咽干,心經有邪則肋痛、手臂痛、掌中熱痛,心脈痹阻則心痛,心經與心緊密相連,養護心經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因此,午時一定要養好心經。
心經起始于心中,屬于心臟周圍血管等組織(心系),向下通過橫膈,與小腸相聯絡。它的一條分支從心系分出,上行于食道旁邊,聯系于眼球的周圍組織(目系);另一條支脈,從心系直上肺臟,然后向下斜出于腋窩下面,沿上臂內側后邊,行于手太陰肺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的后面,下行于肘的內后方,沿前臂內側后邊,到達腕關節尺側豌豆骨突起處(銳骨骨端),入手掌靠近小指的一側,沿小指的內側到指甲內側末端。

《黃帝內經》中說,當心經異常時,反映到人體的外部癥狀包括:心胸煩悶、疼痛、咽干、口渴、眼睛發黃、脅痛、手臂一面靠小指側那條線疼痛或麻木、手心熱等。經常在上午11點到下午1點之間敲心經就可以緩解這些癥狀,還可以放松上臂肌肉,疏通經絡。另外,點揉和彈撥心經上的重點穴位,還可以改善頸椎病壓迫神經導致的上肢麻木等,還有治療失眠的功效。
午時養心經,最好的方法就是睡午覺了。明朝太醫劉純說:“飯后小憩,以養精神”。午睡對消除疲勞、增進健康非常有益,是一項自我保健措施。尤其在夏天,日長夜短,晚上往往又很悶熱,使人難以入睡,以致睡眠時間不足,白天工作常常會感到頭昏腦漲精神不振,容易疲勞,午睡能起到調節作用。
午睡雖然可以幫助人們補充睡眠,使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增強體力、消除疲勞、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但午睡也需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1)午飯后不可立即睡覺。剛吃完飯就午睡,可能引起食物反流,使胃液刺激食道,輕則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嚴重的則可能產生反流性食管炎。因此,午飯后最好休息20分鐘左右再睡。
(2)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實際的睡眠時間達到十幾分鐘就夠了;習慣睡較長時間的,也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因為睡多了以后,人會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大腦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體內代謝過程逐漸減慢,醒來后就會感到更加困倦。
(3)午睡最好到床上休息,理想的午睡是平臥,平臥能保證更多的血液流到消化器官和大腦,供應充足氧氣和養料,有利大腦功能恢復和幫助消化吸收。不少人習慣坐著或趴在桌上午睡,這樣會壓迫身體,影響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輕則不能使身體得到調劑、休息,嚴重的可能導致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現在越來越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因為睡眠習慣不佳而導致這方面的疾病。專家建議,應該養成在需要休息時上床睡覺的習慣。對于實在沒有條件又需要午睡的白領,至少也應該在沙發上采取臥姿休息。
此外,午睡之后,要慢慢起來,適當活動,可以用冷水洗個臉,喚醒身體,使其恢復到正常的生理狀態。午睡之后要喝果汁,這是補充維生素的時候。這就是養生家說的:“小憩之后喝果汁,以滋血脈。”不要圖省事買果汁喝,要自己動手壓榨水果。最安全的好喝的水果汁,是梨和蘋果等量壓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