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經絡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

經絡系統主要是從經絡的分布和氣血運行等方面來論述人體內臟和體表的相互關系,古代醫家通過長期的實踐,在認識了經絡的分布和氣血運行的基礎上,總結出了經絡腧穴上下內外的對應規律,從而揭示了人體四肢與頭身的密切聯系,突出了四肢遠端的特定穴與頭、胸、腹、背俞穴的關系,形成了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理論。

1 標本

“標本”一詞在這里是以樹梢(標)和樹根(本)來比喻經脈腧穴分布的上下對應關系。“標”代表人體頭面胸背部,“本”代表人體四肢下端。十二經脈皆有“標”部與“本”部。根據《靈樞·衛氣》所載標本位置,結合相應腧穴列表如下:

十二經標本表

figure_0048_0025

2 根結

“根結”指經氣的所起與所歸。“根”指根本、開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結”指結聚、歸結,即頭、胸、腹部。四肢末端和頭、胸、腹又稱為“四根三結”。

根結的分布見下表:

figure_0049_0026

十二經脈的“根”與“本”,“結”與“標”位置相近或相同,意義也相似。“根”有“本”意,“結”有“標”意,“根”與“本”部位在下,皆經氣始生始發之地,為經氣之所出;“結”與“標”部位在上,皆為經氣歸結之所。但它們在具體內容上又有所區別,即“根之上有本”,“結之上有標”,說明“標本”的范圍較“根結”為廣。“標本”理論強調經脈分布上下部位的相應關系,即經氣的集中和擴散,而“根結”理論強調經氣兩極間的聯系。

標本根結的理論補充說明了經氣的流注運行情況,即經氣循行的多樣性和彌散作用,強調了人體頭身與四肢的密切聯系,為針灸臨床中四肢肘膝以下的特定穴治療遠離腧穴部位的臟腑疾病、頭面五官疾病,以及“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提供了理論依據。例如:《針灸聚英·肘后歌》中的“頭面之疾尋至陰”的方法,就是上病(結部)取下(根部)之法;睛明配光明治目疾,是足太陽和足少陽標本互配之法。

3 氣街

經絡理論指出,氣街是經氣匯集,縱橫通行的共同道路。《靈樞·衛氣》說:“胸氣有街,腹氣有街,頭氣有街,脛氣有街。”《靈樞·動輸》說:“四街者,氣之徑路也。”這說明,人體的胸、腹、頭、脛部是經脈之氣聚集循行的部位。

由于十二經脈的氣血都是“上于面而走空竅”,所以《靈樞·衛氣》說“氣在頭者,止之于腦”,即腦為頭氣之街。十二經脈臟腑之氣均集聚于胸腹和背脊等部,故說“氣在胸者,止之于膺與背俞,氣在腹者,止之于背俞,與沖脈于臍左右之動脈者”,即胸氣之街是在膺與背俞(心俞、肺俞等),腹之氣街是在沖脈和背俞(肝、脾、腎)。下肢經脈的經氣多匯集在少腹氣街(氣沖)部位,故說“氣在脛者,止之于氣街”,即氣沖、承山、踝上以下為脛氣之街。

氣街部位多為“結”與“標”的部位。基于這一理論,針灸臨床中可取頭身腧穴治療局部和內臟疾患,還可取頭身的部分腧穴治療四肢病癥。例如,風池、風府均為頭部穴,可主治頭面五官疾病,下腹部的氣沖穴主治奔豚、腹痛、陰痿及胎產諸疾。

4 四海

四海,是指人體氣血營衛產生、分化和匯聚的四個重要部位,即髓海、血海、氣海、水谷之海的總稱。海是百川歸聚之所,凡龐大的匯合現象均可以“海”喻之,經絡學說認為十二經脈象大地上的水流一樣,故稱為“十二經水”,十二經內流行的氣血像百川歸海一樣匯集到一定的部位,由此形成了“海”的概念。《靈樞·海論》指出:“人亦有四海……胃者水谷之海,其輸上在氣街,下至三里;沖脈者為十二經之海,其輸上在大杼,下出于巨虛之上下廉;膻中者為氣之海,其輸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于蓋,下在風府。”

所以,可據此并結合中醫有關論述歸納“四海”部位及其功能意義如下:

腦為髓海,在頭部,為神氣的本源,是臟腑、經絡活動的主宰。

膻中為氣海,在胸部,為宗氣所聚之處,推動肺的呼吸和心血的運行。

胃為水谷之海,在上腹部,是營氣、衛氣生化之源,即氣血化生之處。

沖脈為血海,又稱十二經之海。沖脈總領十二經氣血之要沖,故沖脈為血海。又因沖脈起于胞中,伴足少陰經上行至“臍下,腎間動氣者”,為十二經之根本,是原氣生發的本源,而原氣通過三焦分布全身,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故沖脈又為十二經之海。

《靈樞·海論》指出,當四海有余或不足時,就會出現相應的病候,如“氣海有余者,氣滿胸中,免息面赤;氣海不足,則少氣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則腹滿;水谷之海不足,則饑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等。這時就要取四海中相應的腧穴,調其虛實而治療,對針灸臨床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四海病變,主要分為有余、不足兩大類,臨床上可據此辨證施治。

figure_0050_0027
◎血海穴是人體穴位之一,位于膝蓋上方。對其按摩或針灸可治療痛經、產婦腰酸痛等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江市| 乾安县| 井研县| 精河县| 黄平县| 安陆市| 咸丰县| 海盐县| 新沂市| 吉隆县| 兖州市| 大埔区| 唐山市| 乌拉特前旗| 自贡市| 玛沁县| 海阳市| 伊宁县| 缙云县| 安国市| 漳浦县| 大邑县| 三穗县| 开原市| 利川市| 葵青区| 博兴县| 潜江市| 湖州市| 唐海县| 阳西县| 洪江市| 霸州市| 定陶县| 越西县| 宁波市| 疏勒县| 乌兰浩特市| 双牌县| 镇安县| 娄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