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人體經絡養生全書
- 楊克新
- 2043字
- 2020-07-07 15:43:57
十五絡脈:流在山谷中的溪水
絡脈是由經脈分出行于淺層的支脈,絡脈的主干脈被稱為別絡,共有15條,由手足三陰三陽經在腕踝關節上下各分出一支絡脈,加上軀干部任脈之絡、督脈之絡及脾之大絡所組成,故又稱十五別絡、十五絡脈。從別絡往下,還會分出許多細小的絡脈,被稱為孫絡,即《靈樞》中所謂的“絡之別者為孫”。另外,在全身絡脈中,浮行于淺表部位的稱為“浮絡”,它分布在皮膚表面,其主要作用是輸布氣血以濡養全身。
十五別絡分別以十五絡所發出的腧穴命名,其中十二經的別絡均從本經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的絡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經脈,即陰經別走于陽經,陽經別走于陰經,加強了十二經中表里兩經的聯系,溝通了表里兩經的經氣,補充了十二經脈循行的不足。任脈、督脈的別絡以及脾之大絡主要分布在頭身部。任脈的別脈從鳩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脈的別絡從長強分出后散布于頭,左右別走足太陽經;脾之大絡從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脅,分別溝通了腹、背和全身經氣。
1 手太陰絡——列缺
起始于手腕上部列缺穴兩肌肉分歧處,與手太陰經相并而行,散布于手大魚的邊緣部(魚際),由腕后一寸半(即列缺)處走向手陽明經。此絡脈病候分為虛實兩證:實證為手掌熱;虛證為呵欠,氣短,或尿頻、遺尿等。
2 手少陰絡——通里
起始于腕橫紋后一寸半(通里)處,由此向上與手少陰經并行于淺層,沿經脈而進入心中,聯系舌根部,又聯屬于眼睛的根部;在掌后一寸半(通里)處走向手太陽小腸經。此絡脈病候分為虛實兩證:實證為胸脅及膈上撐脹不舒;虛證為不能言。
3 手厥陰絡脈——內關
在腕橫紋后兩寸(內關)處,于掌長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分出,然后沿著手厥陰經循行部之淺層上行,聯系心包絡。此絡脈病候分為虛實兩證:實證為心痛;虛證為頭項強直。
4 手太陽絡——支正

于腕橫紋上五寸(支正)處出來后向內注入于手少陰經;另一支沿手太陽經之淺層上行至肘關節部,再上行絡于肩髃穴處。此絡脈病候分為虛實兩證:實證為肘關節弛緩而不得屈伸,肘關節痿廢;虛證為皮膚生贅疣,小的如同指間生的疥結痂。
5 手陽明絡——偏歷
在腕橫紋上三寸(偏歷)處分出來后進入手太陰肺經;另一支沿上肢行于手陽明經淺層,上行至肩髃穴處,然后上行至面部頰側屈曲處,即下頜角部,遍布于下齒中;另一支則入于耳中會合聚集于耳的宗脈。此絡脈病候分為虛實兩證:實證為齲齒、耳聾;虛證為牙齒寒涼、胸膈氣塞不暢等。
6 手少陽絡——外關
在腕橫紋上兩寸(外關)處分出來后向上繞過前臂外側上行,注入于胸中會合手厥陰經至心包絡。此絡脈病候分為虛實兩證:實證為肘關節部痙攣;虛證為肘關節部縱緩不收,即不能屈。
7 足太陽絡——飛揚
在踝關節上七寸(飛揚)處分出后走向足少陰經。此絡脈病候分為虛實兩證:實證為鼻塞流涕,頭背疼痛;虛證為鼻流清涕和鼻出血。
8 足少陽絡——光明
在踝關節以上五寸(光明)處分出后走向足厥陰經脈,向下絡于足背部。此絡脈病候分為虛實兩證:實證為厥冷;虛證為痿躄,即筋肉萎縮或萎軟無力,坐而不能站起。
9 足陽明絡——豐隆
在踝關節上八寸(豐?。┨幏殖龊笞呦蜃闾幗浢};另一支沿脛骨外緣上行于同名經脈之淺層,直達頭項部,會合諸經脈之氣,向下絡于喉部。此絡脈病候分為氣逆及虛實證:氣逆,指本絡脈之氣上逆則喉痹,卒瘖,即喉部諸疾引起氣塞不通之癥,故常突然音??;實證為狂證和癲證;虛證為足脛屈伸不得,脛部肌肉枯萎。
10 足太陰絡——公孫
在第一跖趾關節后一寸(公孫)處分出后走向足陽明經脈;另一支則沿同名經脈淺層上行直絡于腸胃。此絡脈病候分氣逆及虛實證:氣逆,即本絡脈厥氣上逆時則病發霍亂;實證為腸中切切而痛;虛證則腹部鼓脹。

11 足少陰絡——大鐘
從大鐘穴由足少陰經脈分出,在踝關節后面繞過足跟后走向足太陽經脈。另一支則與足少陰經相并行于淺層,上行走于心包之下,向外則貫穿腰脊部。此絡脈病候分為氣逆及虛實證:氣逆證則心煩胸悶不舒;實證則小便不通或淋漓不盡;虛證為腰痛。
12 足厥陰絡——蠡溝
在踝關節內側以上五寸(蠡溝)處分出后走向足少陽經脈;另一支沿著同名經脈的淺層經過脛骨內側上行至睪丸處,結聚于陰莖。此絡脈病候分為氣逆及虛實證:氣逆證為睪丸腫大,猝然發生疝氣病;實證為陰器挺長不收;虛證為陰囊突然瘙癢。當取蠡溝穴治之。

13 任脈之絡——尾翳
由任脈之鳩尾穴上面分出后下行至鳩尾穴后再散絡于腹部。此絡脈病候分為虛實兩證:實證為腹壁皮膚疼痛;虛證為腹壁皮膚瘙癢。
14 督脈之絡——長強
從長強穴處由督脈分出,然后在脊柱兩旁肌肉邊上上行,直達項部,散絡于頭上。下面則在肩胛部左右有分支走向足太陽經脈,穿入于脊柱兩旁肌肉之內。此絡脈病候分為虛實兩證:實證為脊柱強直;虛證為頭部沉重。
15 脾之大絡——大包
在腋窩部下三寸的淵腋穴(足少陽)下方三寸處分出后散布于脅肋及胸側。此絡脈病候分為虛實兩證:實證為全身疼痛;虛證為各關節皆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