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哪些研究方法
心理學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測驗法、實驗法、調查法和個案法等,這些方法都屬于科學性方法,具有一致的基本過程,即根據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假設,進行研究設計;采用恰當的方法技術搜集資料;按照一定程序進行結果的統計處理;最終進行理論分析,得出結論。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對人的行為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觀察并記錄,然后對所做的記錄進行分析,以期發現心理活動變化和發展的規律的方法。所謂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觀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正在受到觀察。觀察法一般適用于下面的條件:對所研究的對象出于多種原因無法進行控制的情況,以及研究對象在控制條件下會發生質的改變,或由于道德倫理等因素不應該對之進行控制的那些行為。觀察法的成功取決于觀察的目的與任務、觀察和記錄的手段以及觀察者的毅力和態度。觀察法是對被觀察者的行為進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資料。由于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的,不為被觀察者所知,他們的行為和心理活動較少或沒有受到環境的干擾。因此,應用這種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現象的真實狀況。
◇觀察法——考察和描述客觀對象◇

根據觀察時情境的人為性,可以將觀察分為自然觀察和控制觀察。前者是在自然情境中對被觀察者的行為直接進行的觀察,后者則是在預先設置的情境中進行觀察。
根據觀察時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的關系,則可以將觀察分為非參與觀察和參與觀察。前者是觀察者不參加被觀察者的活動,不以被觀察者團體中的一個成員而出現;后者是觀察者成為被觀察者活動中一個正式的成員,但其雙重身份一般不為其他參與者所知曉。
根據觀察要求的不同,又可以將觀察法分為非系統觀察和系統觀察。前者是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的一種方法,可以激發做進一步的系統研究;后者則是有目的、有計劃地收集觀察資料的過程。
為了避免觀察的主觀性和片面性,使觀察時能夠獲得正確的資料,在使用觀察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觀察必須要有明確的研究目的,對擬觀察的行為特征要加以明確界定,做好計劃,按計劃進行觀察。
(2)觀察必須是系統的,而不是零星、偶然的。
(3)必須隨時如實地做好記錄。嚴格地把“傳聞”與“事實”、“描述”與“解釋”區分開來。如果能用錄音機、錄像機做記錄,效果更好。
(4)應在被觀察者處于自然狀態的情況下進行觀察。
測驗法
測驗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為工具,對個體的心理特征進行間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結論的研究方法。使用測驗法,第一,可以了解個體或團體的心理特征,如用智力量表測量兒童的智力水平,用人格量表了解人各不相同的心理特征;第二,可以探討心理特征與外界因素的關系,如考察智力與學習成績是否相關,性格內向是否影響社會交往;第三,可以比較不同個體或團體之間的心理差異。
測驗的種類很多。按一次測量的人數,可把測驗分為個別測驗(一次測一人)和團體測驗(一次同時測多人)。按測驗的目的,又可把測驗分為智力測驗、特殊能力測驗(性向測驗)和人格測驗等。
用標準化的量表來測量心理特征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用的測量工具應適合于研究目的的需要。
(2)主持測驗的人應具備使用測驗的基本條件,如口齒清楚、態度平和,了解測驗的實施程序和指導語,有嚴格控制時間的能力,并嚴格按測量手冊上載明的實施程序進行測驗等。
(3)應嚴格按測驗手冊上載明的方法記分和處理結果。
(4)測驗分數的解釋應有一定的依據,不能隨意解釋。
實施測驗時要注意兩個基本要求:即測驗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一個測驗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個測驗有效地測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質。它可以通過對行為的預測來表示。
為了保證心理測驗的信度與效度,一方面要對某種心理品質進行深入的研究。如我們對智力或性格的了解越深入,那么相應的量表就會越完善。另一方面,在編制心理量表時要注意嚴謹性和科學性。只有按科學程序嚴謹地編制出來的心理量表,才可能有效而可靠地測量出人的心理品質。
實驗法
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行為或者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稱為實驗法。在實驗法中,研究者可以積極地利用儀器設備干預被試者的心理活動,人為地創設出一些條件,使得被試者做出某些行為,并且這些行為是可以重復出現的。這是實驗法與觀察法的不同之處。
研究者在進行實驗研究時,必須考慮到三類變量:
(1)自變量,即實驗者控制的刺激條件或實驗條件。
(2)因變量,即反應變量。
它是實驗者所要測定和研究的行為和心理活動,是實驗者要研究的真正對象。
(3)控制變量。
即實驗中除自變量外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變量。為了避免這些變量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需要設法予以控制。總之,采用實驗法研究個體行為時,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考察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內在關系。因此,實驗法不但能揭示問題“是什么”,而且還能進一步探求問題的根源,即“為什么”。
用實驗法研究心理學問題必須設立實驗組和控制組,并使這兩個組在機體變量方面大致相同,控制實驗條件大致相同,然后對實驗組施加實驗變量的影響,對控制則不施加影響,考察并比較這兩組的反應是否不同,以確定實驗變量的效應。
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實驗室實驗是借助專門的實驗設備,在對實驗條件嚴加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的。例如,我們在實驗室中安排三種不同的照明條件(由弱到強),讓被試分別在不同照明條件下,對一個短暫出現的信號做出按鍵反應,通過儀器記錄被試每次的反應時間。這樣就可以了解照明對反應時的不同影響。由于對實驗條件進行了嚴格控制,運用這種方法有助于發現事件的因果關系,并允許人們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反復驗證。實驗室實驗的缺點是由主試嚴格控制實驗條件,使實驗情境帶有極大的人為性質。被試處在這樣的情境中,又意識到自己正在接受實驗,就有可能干擾實驗結果的客觀性質,并影響到將實驗結果應用于日常生活中。
自然實驗也叫現場實驗,在某種程度上克服了實驗室實驗的缺點。自然實驗雖然也對實驗條件進行適當的控制,但它是在人們正常學習和工作的情境中進行的。例如,在教學條件下,由教師向兩組學生傳授相同的材料。其中甲組學生在學習以后完全休息,而乙組學生繼續進行另外的工作。一小時后,再比較他們的回憶成績。結果甲組學生比乙組學生成績好。這說明學習后適當休息有助于知識的記憶。由于實驗是在正常的情境中進行的,因此,自然實驗的結果比較合乎實際。但是,在自然實驗中,由于條件的控制不夠嚴格,因而難以得到精確的實驗結果。
個案法
個案法是收集單個被試各方面的資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通常收集的資料包括個人的生活史、家庭關系、生活環境和人際關系等特點的資料。根據需要,也常對被試做智力和人格測驗,從熟悉被試的親近者那里了解情況,或從被試的書信、日記、自傳或他人為被試寫的資料(如傳記、病歷)等進行分析。
個案法要求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例如,通過個案分析,可以了解電視臺的不同節目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也可以了解家庭破裂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等等。個案法有時和其他方法(如觀察法、傳記法、測驗法等)配合使用,這樣可以收集更豐富的個人資料。用個案法研究兒童的心理發展,在現代心理學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
個案法的優點是,能加深對特定個人的了解,以便發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個案法的缺點是,所收集到的資料往往缺乏可靠性,而研究的結果也可能只適合于個別情況。因此,一般說來,個案法常用于提出理論或假說,要進一步檢驗理論或假設,則有賴于其他方法。
調查法
調查法是以提問題的方式,要求被調查者就某個或某些問題做出回答的方法。調查法可以用來探討被調查者的機體變量(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經濟狀況等)、反應變量(即他對問題的理解、態度、期望、信念、行為等)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根據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調查者本人做調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調查者的人做調查。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遠不止上述的幾種,同時,上述幾種研究方法都有各自的優點,但也有各自的不足之處。人的心理活動是非常復雜的,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現象不能只采用一種方法,應該根據研究的需要,靈活地選用幾種方法,使之共同發揮作用,以便相互補充,使研究收到更好的效果。
◇調查法的兩種方式◇
調查法可分為問卷法和談話法兩種方式。

問卷法是指采用預先擬定好的問題表,由被試自行填寫來搜集資料進行研究的方法。

談話法是指研究者預先擬好問題,面對面向被調查者提出,從中搜集資料,對其心理特點及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和推測。
問卷法可以同時搜集許多人對同類問題的資料,比較節省人力和物力。而談話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條件和設備,比較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