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投資,快而準
在某種程度上,集中投資是對投資不確定性的一種回避,使投資盡量具有確定性后再投資,這在客觀上存在一定難度。集中投資具有將更大比例甚至全部比例的資金籌碼投資于高概率的收益品種上的特點。在集中投資前,精密仔細地分析研究和把握是必需的。在投資的過程中個人投資者需要做到富有耐心、客觀地、仔細地分析以應對股市不可預測的風險。
巴菲特認為既然集中投資是市場賦予個人投資者的一個優勢,那么個人投資者更應該利用這個優勢。事實上,集中投資這種方法盡管是一種快而準的投資方式,但長期被市場投資者所忽略。我們身邊的不少個人投資者,10萬元資金擁有5只以上股票的人不在少數,而這些人絕大部分是賠錢的。其實在現在的市場規模和流動性中,就算是1000萬的資金擁有一只股票也未嘗不可,作為個人投資者更多要做的是投資背后的工夫。
美國投資大師林奇在《戰勝華爾街》中就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在眾多的股票中找到幾個十年不遇的大贏家才是你真正需要做的。如果你有10只股票,其中3只是大贏家,一兩只賠錢,余下6~7只表現一般,你就能賺大錢。如果你能找到幾個翻3倍的贏家,你就不會缺錢花,不管你同時選了多少賠錢的股票。如果你懂得如何了解公司的發展狀況,你就會把更多的錢投入到成功的公司中去。你也不需要經常把錢翻3倍,只需一生中抓住幾次翻3倍的機會,就會建立相當可觀的財富。假若你開始投資時用1萬美元,然后有5次機會翻3倍,你就可以得到240萬美元;如果有10次翻3倍的機會,你的錢就變成了5.9億美元。”
巴菲特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投資應該像馬克·吐溫那樣,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這個籃子。我們的投資集中在少數幾家杰出的公司上。我們是集中投資者。”選股不在多,而在于精。我們常說“精選”,就意味著少選,精在于少,而不在于多。巴菲特告訴我們,選擇越少,反而越好。
巴菲特認為,我們在選股時態度要非常慎重,標準要非常嚴格,把選擇的數量限制在少數股票上,這樣反而更容易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更容易取得較好的投資業績。1977~2004年這27年間,巴菲特研究分析了美國上市的1萬多只股票,卻只選了22只,1年多才選1只,而其中重倉股只有7只,4年左右才選出一只重倉股。巴菲特按照嚴格標準選出這7只股票,做出投資決策反而很容易,其中包括可口可樂、吉列、華盛頓郵報,這些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眾所周知的好公司。
在巴菲特的股票投資中,他選的7只超級明星股,只投資了40多億美元,就賺了280多億美元,占了他股票投資總盈利的9成左右??梢姡?只優質股勝過100只甚至1000只垃圾股。
巴菲特說:“對于每一筆投資,你都應該有勇氣和信心將你凈資產的10%以上投入此股?!笨梢?,巴菲特認為同時持有10只股票就夠了。巴菲特的投資業績遠遠超過市場的平均水平也正得益于此。事實上,很多年份巴菲特重倉持有的股票不到10只。他集中投資的股票數目平均只有8.4只左右,而這幾只股票的市值占整個投資組合的比重平均為91.54%。
對中小股民來說,集中投資是一種快而準的投資方式。因為個人投資相對于機構投資者在集中投資上更有優勢。機構投資者即便再集中,政策確定、回避風險和其他基金的競爭不可能使其資金過分地集中在幾只股票上,個人的特征也決定了進行集中投資是快而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