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的財富金律
- 德群
- 1374字
- 2019-09-16 11:41:54
長期投資能減少摩擦成本
對于投資者而言,現實的問題是由于摩擦成本的存在,股東獲得的收益肯定要小于公司的資金積累。如果這種摩擦成本呈現越來越高的趨勢,那么勢必會導致投資者未來的收益水平的降低,當然也會更低于該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在交易大廳中,總會有一群伶牙俐齒的家伙,百般勸說每一個投資者去賣掉某只股票,同時買入另一只股票。你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只是意圖獲得更多的手續費用,因為隨著你交易次數的不斷增加,這些伶牙俐齒的家伙就會從中獲取越來越多的傭金。
巴菲特說:“事實上,摩擦成本是存在的,這樣導致股東獲得的收益肯定要比公司的收益要少。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這些成本越來越高,就會導致股東們未來的收益水平要遠遠低于他們的歷史的收益水平。”
巴菲特認為,摩擦成本可以消減股東的收益,從而使股東的未來收益要低于他們預期的水平。所以他支持的是,如果投資者不準備10年持有某只股票的話,頻繁地買進賣出會大大增加股票投資的摩擦成本,從而變相降低投資回報率。
一個真正稱得上長期投資的例子是,道瓊斯工業指數從1899年12月31日的66點上漲到1999年12月31日的11497點,這整整100年間上漲了173倍,看起來升幅非常大,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20世紀美國的企業經營得非常出色。投資者只要憑借企業繁榮的東風,躺在那里持股不動,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了。
巴菲特說,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沒能賺到這樣大的投資回報,這不能怪別人,只能怪自己。因為正是投資者受到了一系列傷害,才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減少了本該屬于他們的投資回報。
巴菲特這里所指的一系列傷害,主要是指股票投資中頻繁地買進賣出。他說,這可以從一個最基本的事實來理解:在大多數情況下,投資者所能得到的投資回報應該和企業在這期間內所能獲得的收益同步。
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者100%擁有這家公司,而該公司在這10年間的積累增長了10倍,那么毫無疑問,這10倍資金積累都是這位投資者的。同樣的道理,如果有1萬名股東擁有該上市公司,那么這筆資金積累就應該是這1萬名股東按照持股比例進行分配的。
然而現實是,這1萬名股東中有的賺到了平均數,有的超過平均數,有的甚至還造成了虧損。投資者A通過聰明的買入賣出,能夠得到比B更多的投資收益,但總體來看,這些A們和B們的盈虧是相等的。當股市上漲時,所有投資者都覺得自己賺錢了,但其中有一個投資者要拋出該股票,必定需要得到其他投資者的接盤才能實現交易。所以,如果不考慮摩擦成本的話,他們的盈虧是相等的。
現在的問題是,由于摩擦成本的存在,股東獲得的收益肯定要小于公司的資金積累。巴菲特的看法是,這種摩擦成本有越來越高的趨勢,相比而言,投資者未來的收益水平要遠遠低于過去的收益水平,當然更要低于該上市公司總的收益水平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5年的年報中,以美國人最容易理解的一個故事對此進行了解釋。他說:“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美國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被某一個家庭擁有,并且這種情形將永遠持續下去,姑且稱之為Gotrocks。這個家庭在把投資所得分紅納稅后,將會由于這些公司所獲得的利潤越來越多而變得越來越富有。就目前而言,美國所有上市公司的年利潤大約為7000億美元,也就是說,這個家庭每年都有差不多7000億美元的收入。當然,其中必須有一部分要用于生活開支,但這個家庭每年的積蓄還是會以穩定復利不斷增長的。并且,在這個Gotrocks大家庭里,所有人的財富都會以同樣的速度增長,一切都顯得協調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