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高速鐵路的定義和特點

1.1.1 高速鐵路的定義

對于“高速鐵路”一詞,目前世界上并沒有統一的定義,不同的組織或國家均對“高速鐵路”有各自的定義,但近年來均趨于接近。目前,世界上最為廣泛接受的“高速鐵路”定義為:最高(日常/商業)運營速度達到200km/h的鐵路。不過,由于許多國家的傳統鐵路也進行高速化,一旦速度提升達到200km/h的范圍,會使高速鐵路的定義趨于模糊。狹義上的高速鐵路,是指傳統的輪軌式高速鐵路,這也是最普遍的一種理解;而廣義上的高速鐵路則包含使用磁懸浮技術的高速軌道運輸系統。以下為各主要國家或組織對“高速鐵路”的定義。

1.1.1.1 歐盟(EU)

為了組織建立泛歐高速鐵路網(Trans-European High-speed Rail Network,簡稱TEN-R)體系,歐盟在1996年對“高速鐵路”提出新的定義,并發布了“96/48/EC號指令”(DIRECTIVE96/48/EC),給出“高速鐵路”和“高速鐵路機車車輛”兩方面的標準。此標準現在普遍適用于歐盟各成員國。

(1)高速鐵路

經既有線升級改造的高速鐵路,其容許速度達到200km/h。新建高速鐵路的容許速度達到250km/h或以上。

(2)高速鐵路機車車輛

在既有鐵路上,運行速度達到200km/h。在新建高速鐵路上,運行速度最少達到250km/h。

1.1.1.2 國際鐵路聯盟(UIC)

國際鐵路聯盟也對“高速鐵路”和“高速鐵路機車車輛”兩方面的標準提出了建議。

(1)高速鐵路

經升級改造(直線化、軌距標準化)的高速鐵路,其設計速度達到200km/h,甚至達到220km/h。新建高速鐵路的設計速度達到250km/h以上。

(2)高速鐵路機車車輛

商業營運速度最少達到250km/h的高速動車組列車。商業營運速度較低(200km/h),但服務質量較高的列車,例如擺式列車。商業營運速度達到200km/h的傳統機輛模式(鐵路機車牽引鐵路車輛)鐵路列車。

但UIC僅提出建議,對“高速鐵路”并無固定的定義。UIC認為,各國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確定本國“高速鐵路”的概念,例如在既有線上提速改造而最高速度達到200km/h以上;或者在一些鐵路運輸比較落后的國家,即使列車最高營運速度僅達到160km/h,但同時提供了優質的服務,也可稱為“高速鐵路”。

1.1.1.3 日本

日本政府在1970年發布第71號法令,考慮制訂全國新干線鐵路發展的相關法規,對高速鐵路的定義是:凡一條鐵路的主要區段,列車的最高運行速度達到200km/h或以上者,可以稱為高速鐵路。

1.1.1.4 美國

美國聯邦鐵路管理局對“高速鐵路”的官方定義為最高營運速度高于145km/h的鐵路。但從社會大眾的角度,“高速鐵路”一詞在美國通常會被用來指營運速度高于160km/h的鐵路。

1.1.1.5 中國

中國2014年1月1日起實施的《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第一百零七條規定:高速鐵路是指設計開行時速250km以上(含預留),并且初期運營時速200km以上的客運列車專線鐵路。

1.1.2 高速鐵路的特點

1.1.2.1 速度快

速度是高速鐵路技術水平最主要的標志。各國都在不斷提高列車的運行速度。法國、日本、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高速列車最高運行速度分別達到300km/h、300km/h、280km/h、270km/h和250km/h。如果進一步改善,運行速度可達350~400km/h。相比于最高運行速度,旅客更關心的是旅行時間,而旅行時間是由旅行速度決定的。以北京至上海為例,在正常天氣情況下,乘飛機的旅行全程時間(含市區至機場、候檢等全部時間)為5h左右,如果乘高速鐵路的直達列車,全程旅行時間則為5~6h,與飛機相當;如果乘既有線鐵路列車,則需要15~16h。若與高速公路比較,以上海到南京為例,滬寧高速公路長274km,汽車平均速度83km/h,行車時間為3.3h,加上進出滬、寧兩市區一般需1.7h,旅行全程時間為5h,而乘高速列車,則僅需1.15h。

1.1.2.2 安全性好

高速鐵路由于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自動化運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統,所以其安全程度是相當高的。高速鐵路問世35年以來,日、德、法三國共運送了50億人次旅客,其事故率及人員傷亡率也遠遠低于其他現代交通運輸方式。因此,高速鐵路被認為是最安全的。與此相比,據統計,全世界由于公路交通傷亡事故每年約死亡25萬~30萬人;民用航空交通(1994年數據)全球范圍有47架飛機墜毀,1385人喪生,死亡人數比前一年增加25%,比過去10年的平均數高出20%。

1.1.2.3 舒適度高

高速鐵路列車走行性能好,運行平穩,減振、隔音效果好,車內布置整潔干凈,工作、生活設施齊全,座位寬敞舒適。乘坐高速列車旅行幾乎無不便之感,無異于愉快的享受。

1.1.2.4 客運量大

目前,各國高速鐵路幾乎都能滿足最小行車間隔時間4min及其以下(日本可達3min)的要求,扣除維修時間4h,則每天可開行的旅客列車約為280對;如每列車平均乘坐800人,年均單向輸送能力將達到82000萬人;如果采用雙聯列車或改用雙層客車,載客高達1.65億人。四車道高速公路,單向每小時可通過小轎車1250輛,全天工作20h,可通過25000輛。如大轎車占20%,每平均乘坐40人;小轎車占80%,每車乘坐2人,年均單向輸送能力為8760萬人。航空運輸主要受機場容量限制,如一條專用跑道的年起降能力為12萬架次,采用大型客機的年單向輸送能力只能達到1500萬~1800萬人。

1.1.2.5 正點率高

高速鐵路采用自動化控制,可以全天候運營,除非發生地震等其他自然災害。根據日本新干線風速限制的規范,若裝設擋風墻,即使在大風情況下,高速列車也只需要減速行駛,例如風速達到25~30m/s,列車限速在160km/h;風速達到30~35m/s(類似11、12級大風),列車限速在70km/h,而無須停運。飛機機場和高速公路等,在濃霧、暴雨和冰雪等惡劣天氣情況下,則必須關閉停運。

正點率高也是高速鐵路深受旅客歡迎的原因之一。由于高速鐵路系統設備的可靠性和運輸組織水平的高效性,可以保證旅客列車極高的正點率。西班牙規定高速列車晚點超過5min就要退還旅客的全額車票費;日本規定到發超過1min就算晚點,晚點超過2h就要退還旅客的加快費,1997年東海道新干線列車平均晚點只有0.3min。高速列車極高的準時性深得旅客信賴。

1.1.2.6 能耗低

研究表明:若以普通鐵路每人公里消耗能源為1單位,則公共汽車為1.5,小汽車為8.8,飛機為9.8,而高速鐵路僅為1.3。高速列車利用電力牽引,不消耗寶貴的石油等液體燃料,可利用多種形式的能源,是全球可持續發展下的一種重要的交通方式,對人口眾多、能源緊缺的我國來說,意義更加重大。

1.1.2.7 污染輕

高速鐵路沒有粉塵、煤煙和其他廢氣污染,噪聲比公路要小5~10dB。

1.1.2.8 占地少

與四車道的高速公路相比,高速鐵路的用地只有高速公路的一半。

1.1.2.9 效益高

高速鐵路投入運行以來,倍受旅客青睞,如果強化管理,其經濟效益也將十分可觀。日本東海道新干線開通后僅7年就收回了全部建設資金,自1985年以后,每年純利潤約2000億日元。德國ICE城市間高速列車每年純利潤約5.4億歐元。法國TGV年純利潤約2.9億歐元。

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時期,高速鐵路給沿線城市帶來的高速交通優勢,將使城市資源重新得到評估、定位和布局,實現周邊城市在高鐵圈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下同步發展。

由于高速鐵路通車,運力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既有鐵路運力得以釋放,緩解了長期以來運能緊張的矛盾,加快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生產要素的流通。因此,高速鐵路沿線城市重新受到國內外投資商的青睞,紛紛前來考察項目,投資辦廠。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的開發價值,也被再次評估,重新煥發出發展活力。

例如,武廣高速鐵路開通后,長沙成為長株潭“一小時經濟圈”的中心城市。利用高速鐵路帶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湖南省已承接多項產業轉移項目,并為此推行涉及稅收、工商、財政、人力等方面的優惠新政。

鄭州高速鐵路客運站附近的區位優勢,吸引企業競相進駐。國內500強企業、央企、跨國公司等戰略投資者,在這里大力培育核心骨干企業,促進支柱主導產業的形成。

京滬高速鐵路于2011年7月開通運營,經過近三年的運營,已2014年首次實現盈利。

大量數據表明,高速鐵路沿線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和最具潛力的地區。可以預見,高速鐵路在支撐區域協調發展、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構建高效綜合運輸體系、降低社會物流成本、促進城鎮一體化進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林格尔县| 潞城市| 安新县| 称多县| 拉孜县| 墨竹工卡县| 广平县| 牟定县| 乐业县| 积石山| 阿图什市| 若羌县| 卢氏县| 东辽县| 木里| 改则县| 峨眉山市| 宿州市| 邮箱| 秭归县| 平山县| 青神县| 阿瓦提县| 新邵县| 耒阳市| 依安县| 迭部县| 丽水市| 大荔县| 富川| 阿鲁科尔沁旗| 德令哈市| 育儿| 准格尔旗| 盐山县| 方山县| 邵武市| 湖北省| 彝良县| 盐津县|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