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西方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西方經濟學史學家一般將西方經濟學產生以來的發展過程分成三個歷史時期:從產生到19世紀70年代的古典經濟學時期、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的新古典經濟學時期、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現代經濟學時期。

1.2.1 古典經濟學時期

西方經濟理論發源于古希臘、古羅馬時期色諾芬、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經濟思想。他們探討了商品、貨幣、貿易和生息資本等問題,其見解就歷史地成為現代經濟理論的出發點。但是,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經濟學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形成的。15世紀左右,在封建主義崩潰和資本主義誕生的過程中,出現了資本主義最早的經濟理論——以研究交換為中心的重商主義。它產生于15世紀末,全盛于16、17世紀。重商主義者認為,金銀是唯一的財富形式,它來源于流通領域,商業是致富之源,增加一國金銀財富的最有效途徑是發展對外貿易,因此,國家應積極干預經濟生活,保護本國的工商業,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重商主義的理論觀點,反映了原始積累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其理論研究僅限于流通領域,因而,重商主義的出現尚不能標志經濟學的誕生。但是,在重商主義時期,人類的經濟思想開始獨立出來,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有了可能。

1776年,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1723—1790)出版了著名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即《國富論》)一書。該書集當時一切經濟思想之大成,建立了經濟學的第一個理論體系,宣告了經濟學的誕生。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批判了重商主義理論,奠定了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礎,并對市場機制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在政策上,他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出了自由競爭、自由放任的口號。

但是,亞當·斯密的經濟學說帶有濃厚的二元論色彩。因此,在亞當·斯密之后,西方經濟學理論沿著兩條截然不同的路線發展。一條是以大衛·李嘉圖(1772—1823)為代表的科學路線,他繼承了斯密體系中的科學成分,批判了其庸俗成分,將古典經濟學推向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可能達到的最高峰。另一條是以薩伊和馬爾薩斯等人為代表的庸俗路線,這就是早期庸俗經濟學的產生。

古典經濟學從亞當·斯密開始,經過李嘉圖、薩伊等人的發展,最后由約翰·穆勒(1806—1873)作了綜合。他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原理》中融會了前人幾乎所有的有見地的經濟思想,重新組織了亞當·斯密之后的經濟學體系,使經濟學在內容和形式上趨于完備。他盡管被稱為折衷主義者,但事實上,他不僅按照古典經濟學的傳統綜合了經濟學,而且以自己獨特的分析豐富了經濟學。

古典經濟學的理論內容很多,既有對國民收入決定、經濟增長這些宏觀經濟問題的研究,又有對價值、價格、分配這些微觀經濟問題的分析。而且,在此時期,微觀經濟分析與宏觀經濟分析并沒有明顯的區分。

1.2.2 新古典經濟學時期

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初的半個多世紀,成為西方經濟理論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此時期,西方經濟學家以前人的經濟理論為基礎,吸收了當時心理學和數學發展的某些成果,將心理分析與增量分析引進經濟學的研究領域,使得西方經濟理論有了較大發展。

19世紀70年代初,英國經濟學家杰文斯(1835—1882)、奧地利經濟學家門格爾(1840—1921)、瑞士經濟學家瓦爾拉(1834—1910)幾乎同時但各自獨立地出版了自己的著作。在他們的著作中,在分析方法上,他們將心理分析與增量分析引入經濟分析,在理論內容上,他們提出了商品的價值決定于商品的邊際效用的邊際效用價值論等一些新的理論,由此,揭開了西方經濟學史中的“邊際革命”的序幕。古典經濟學家們所提出的“生產費用價值論”和邊際主義者的“邊際效用價值論”,構成了現代微觀經濟理論在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理論支柱,從而為現代西方微觀經濟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1890年,英國經濟學家、劍橋學派的創始人和代表人物馬歇爾(1842—1924)出版了其著名的《經濟學原理》一書。在該書中,他綜合了前人的理論,將供求論、邊際效用價值論、生產費用論融為一體,提出了著名的均衡價格理論,并奠定了現代西方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此后,美國經濟學家克拉克(1847—1938)在1899年出版了其《財富的分配》一書,明確而系統地提出了“邊際生產力論”。這一理論的提出又為現代西方微觀經濟學關于分配的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至此,現代西方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理論都已基本確立。

這一時期的宏觀經濟分析主要是瑞典經濟學家的動態均衡理論、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英美經濟學家的貨幣數量理論以及美國經濟學家對國民收入和經濟周期的研究等。總的來說,在此階段,宏觀經濟分析尚屬起步階段。

1.2.3 現代經濟學時期

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時期過渡到壟斷時期,伴隨著現代化大壟斷企業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出現,傳統的、以完全競爭為理論前提的自動均衡理論不再適用。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學得到全面而深入的發展,無論是在研究的內容、方法,還是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是過去所無法比擬的,但其中心還是宏觀經濟學的建立與發展。

在此時期,微觀經濟學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廠商理論”的建立與發展。該理論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張伯倫(1899—1967)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1903—1983)等人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并逐步發展起來的。1933年,張伯倫和羅賓遜同時各自出版了《壟斷競爭理論》和《不完全競爭經濟學》,兩者內容基本相同。在書中,他們都拋棄了傳統的完全競爭假定,分析了不同市場條件下產量和價格的決定,補充了馬歇爾所代表的傳統價格理論。同時,該理論的出現也極大地促進了其他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廠商理論的建立和發展,標志著現代微觀經濟學的完成。此外,在此時期,微觀經濟學在分析方法上,數量分析大為加強;在理論內容上,研究領域不斷拓展,福利經濟理論和企業決策理論相繼成為微觀經濟學的內容。

宏觀經濟學方面,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1833—1946)出版了其著名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標志著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形成。面對1929—1933年大蕭條的現實,他否定了傳統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原理,即供給會自行創造需求的薩伊法則和儲蓄必然轉化為投資的傳統論斷,從而拋棄了傳統經濟學的基本思想,即自由競爭、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經濟可以自動實現充分就業和經濟發展的思想,論證了資本主義經濟因有效需求不足而發生危機的必然性,從而提出了政府干預經濟的理論和政策。同時,在分析方法上,他開創了現代宏觀經濟分析方法,即所謂的“凱恩斯革命”。凱恩斯革命奠定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基礎,為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起點。但是,凱恩斯所建立的理論體系,是一種短期的比較靜態的封閉的總量分析,這對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的復雜現實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其追隨者從很多方面補充和發展了凱恩斯的理論體系。由凱恩斯所創立并為其追隨者所發展的宏觀經濟理論體系被稱為凱恩斯主義。從二戰以后到20世紀60年代末,凱恩斯主義在西方經濟學界一直處于統治地位,并且是西方各國政府經濟決策的主要依據。

但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國家普遍發生“停滯膨脹”的現象,滯脹的出現嚴重動搖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統治地位。在滯脹面前,凱恩斯主義者在理論上提不出能使西方經濟學界信服的解釋,在實踐上也拿不出能使西方政府同時對付通貨膨脹和失業的政策措施。在這種情況下,貨幣學派、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等自由主義流派迅速崛起并向凱恩斯主義發出了強有力的挑戰。20世經70年代末80年代初,這些學派在英美等國曾取代凱恩斯主義而成為這些國家制定經濟政策的理論依據。

貨幣主義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從理論上對凱恩斯進行詰難。作為現代貨幣數量論者,貨幣主義經濟學家認為貨幣數量是決定經濟活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自然失業率的存在決定了貨幣在長期是中性的。在政策主張上,貨幣主義者反對凱恩斯主義的政府干預,提倡自由放任,推崇“一個私有制的自由的市場經濟”。貨幣主義理論在主流經濟理論中被廣泛接受,一度構成了對凱恩斯主義的最強有力的挑戰。

供給學派是在美國20世紀70年代形成的一個流派,其理論基調是經濟自由主義,相信市場作用,反對政府干預。它重新搬出薩伊定律作為理論基礎,強調供給和生產,其理論和政策精髓在于其“稅收政策”。其主張通過降低稅率,減少所得稅和企業稅,刺激人們多儲蓄、多投資、多生產,增加產品和勞務供給,用“拉弗曲線”強調減稅的生產性、效率性。供給學派的出現,糾正了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單純從需求角度分析經濟運行的傾向。

理性預期學派是20世紀7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學派,又稱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經濟當事人的最大化、理性預期和市場出清是理性預期學派經濟學的基礎,由此出發,他們得出了著名的資本主義經濟可以自動實現充分就業均衡,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無效的結論。理性預期學派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它明確地把微觀理論作為宏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加以分析,并把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微觀分析中推導出對宏觀經濟問題的說明。

但是,新自由主義學派在20世紀80年代短暫輝煌后,都不同程度在實踐面前暴露出了各自的局限性。與此同時,以薩繆爾森等人為代表的后凱恩斯主流派的經濟學家們則吸收和容納了一些現代非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觀點和理論,在原有綜合的基礎上進行了范圍更為廣泛的綜合,并將其理論更名為“現代主流經濟學新綜合”。一批年輕的凱恩斯主義者,在繼承了原凱恩斯主義傳統的同時,在許多方面又有所突破,并對克林頓政府的政策制定影響很大。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重新活躍起來。

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制度研究”在西方經濟學界又形成風氣,以科斯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又時興起來。這種傾向,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西方經濟學研究方法向古典經濟學的一種回歸,因為古典學派是重視制度研究的。但從實質上說,二者是有區別的。新制度經濟學不可能像古典經濟學那樣比較客觀地對待資本主義制度。

新制度經濟學包括企業理論、產權理論、經濟增長理論、制度和制度變遷理論。其理論的核心在于證明資本主義的種種制度都是“看不見的手”的不同形式,而且這些制度本身也是由“看不見的手”締造的。交易費用理論是新制度經濟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交易費用理論通過對交易費用的分析,探討了市場交易費用對組織結構和行為的影響,從而摒棄了新古典經濟學中市場交換不存在交易費用的假設。這是對現代西方經濟學的重要補充,從而使經濟分析建立在更現實的假設之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广河县| 五家渠市| 滕州市| 泾源县| 白银市| 毕节市| 九龙城区| 伊宁县| 莱阳市| 望城县| 年辖:市辖区| 股票| 新郑市| 康马县| 乐至县| 沽源县| 屏山县| 沅陵县| 岑巩县| 东城区| 磐安县| 桦川县| 朝阳区| 浦城县| 马关县| 金秀| 八宿县| 峨眉山市| 沙雅县| 宝丰县| 增城市| 衡阳县| 丰镇市| 商城县| 乾安县| 金阳县| 湘潭县| 微博| 岗巴县| 庆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