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財務報表概述
一、財務報表的意義
財務會計作為企業的對外報告會計,是向外界傳遞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其重要職能之一,就是通過財務報表,向企業現在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使用者提供能使他們作出正確決策的財務信息,幫助他們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合理的評價。
根據美國會計師協會會計準則委員會發布的第四號公報,財務報表是采用系統的會計處理程序與方法,將企業的各種財務信息應不同使用者的一般需要予以匯總編制而成,并能夠及時地向這些使用者提供真實公正信息的報道。從日常會計核算來看,企業的會計人員應對企業所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按照系統的會計處理程序與方法,在有關賬簿中進行全面、連續、分類、匯總地記錄和計算,以報道一個企業在某一特定日的財務狀況以及在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為此,就有必要定期地將有用的財務信息,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工和處理,并按照一定的格式編制財務報表,向企業以外各方面傳遞關于企業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的有關信息。例如,可以通過資產負債表描述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或財務狀況,通過利潤表描述企業的盈虧狀況或經營業績,通過財務報表的附注或輔助信息形式及其他方法提供給財務報表使用者有用的信息等。
二、財務報表的目的
編制財務報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提供對經濟決策有用的信息。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于1978年11月發布了財務會計概念第一輯《企業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認為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編制的中心部分。常見的財務報告不僅包括財務報表,也包括其他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例如公司的年度報告、招股說明書、管理方面的預測或計劃及前景說明書等。因此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和財務報表基本相同,可以分為以下內容:
1.對投資和信貸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財務報表應能為現在和潛在的投資者、信貸者以及其他用戶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作出合理的投資、信貸和類似的決策。其中:投資者主要是指權益證券和債務證券的持有者;信貸者主要是指給企業以賣方信貸的貨物和勞務的供應人,對企業有求償權的客戶和職工、貸款機構、個別的貸款者,以及持有債務證券的人。此外,投資者和信貸者還可以理解為包括證券分析人員和顧問、經紀人、律師、主管機構,以及其他投資者和信貸者的顧問或利益代表人,或其他關注投資者和信貸者處境的人們。
由于個別投資者、債權人或其他潛在使用者,基于自身能力以及對企業及其經濟環境、企業活動,證券市場以及有關事項的了解程度各有不同,所以對財務信息的理解、使用的方法以及對財務信息的依賴程度可能就有很大差異。因此,企業的會計人員在編制財務報表時,應當在成本效益的考慮下,盡可能地提高財務信息的可理解程度,以滿足一般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2.為預測現金流量提供有用的信息
人們從事投資、信貸和類似的活動,主要是為了謀求增加其現金資源。衡量這些活動的成敗,關鍵是看回收的現金大于或小于投入現金的程度。一個經營成功的企業,不僅可以回收它的投資,而且還可以獲得一筆令人滿意的投資所得。因此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信息,應該有助于投資者、信貸者以及其他使用者評估有關企業未來凈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間和不確定性。例如,有關企業來自股利或利息的未來現金收入,來自出售或贖買證券所得的金額、時間以及不確定性的信息等。
3.關于企業資源、對資源的請求權及兩者變動情況的信息
財務報表應提供有關企業的經濟資源、對資源的請求權以及因交易、事項和環境的影響而造成資源及對資源請求權發生變動的各種信息。
針對這一目的,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加以說明:
(1)經濟資源、債務和業主權益財務報表應提供關于企業經濟資源、債務和業主權益的信息,以協助報表使用者認清企業財務狀況及其弱點,并評估其變現能力和償債能力。同時,這類信息也可以作為評估企業在某一時期內經營業績的基礎。
(2)收益和企業的業績。編制財務報表的首要目的是通過對收益及其組成內容的計量,提供關于企業業績的信息。所以財務報表應提供企業在某一期間內經營業績的信息,以協助財務報表的使用者評估企業的未來前景。
(3)變現能力、償債能力和資金流量。企業的變現能力、償債能力往往是投資者和債權人關注的首要問題。因此,從財務報表的編制要求來看,財務報表應提供關于企業如何籌措與使用資金、借款與償還、資本交易以及其他可能影響變現能力和償債能力因素的各種信息。
(4)管理方面的責任和業績。財務報表應提供企業管理當局如何運用其受托使用的資源,如何向業主或股東盡其監管責任的信息。
(5)管理當局的說明和解釋。財務報表應提供各種說明和解釋,以幫助財務報表的使用者理解所提供的財務信息。管理當局通常比企業的外部人士更了解企業的經營活動,所以管理當局做出某些必要的說明和解釋,將會增加財務報表使用者對財務信息的理解程度。
三、財務報表的種類
企業的財務報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1)按照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可將報表分為對內財務報表和對外財務報表。對內財務報表是指向企業內部管理部門提供的會計報表;對外財務報表是指向企業外部有關方面提供的財務報表。這些信息一般都是通過同一個會計程序和方法加以搜集和處理的,只是對內報表提供信息的詳細程度,往往高于對外報表。
(2)按照財務報表所反映的經濟內容,我國現行的主要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及若干附表。而美國的財務報表包括財務狀況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業主權益表和現金流量表。
①資產負債表,提供某一企業在某一時點上所有的資產、負債、權益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報表。
②利潤表,提供某一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內經營成果的報表。
③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是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各組成部分當期的增減變動情況的報表。
④現金流量表,提供某一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內因營業、投資及籌資活動所引起現金流量變化情況的報表。
(3)按照財務報表的編報時間,可以將報表分為月度報表、季度報表和年度報表。月度報表如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每月月末編制一次;年度報表如現金流量表,每年年末編制一次。
(4)按照財務報表是否反映某會計主體的分支機構或子公司的情況,可以將報表分為個別會計報表和合并會計報表。個別會計報表是只反映會計主體其自身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報表;合并會計報表是將某會計主體所屬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的會計報表與母公司的會計報表予以合并,以反映包括子公司在內的整個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5)按照財務報表的報送單位,可以將報表分為基層單位財務報表和匯總財務報表。這種分類一般適用于國有企業與其主管部門?;鶎訂挝回攧請蟊硎侵釜毩⒑怂愕幕鶎訂挝痪幹频谋締挝坏臅媹蟊怼R總財務報表是指各級主管部門根據基層單位的財務報表綜合匯總編制的會計報表,用以反映匯總部門或地區的總體指標。
四財務報表的構成要素
1.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的構成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三個部分,分別反映企業所擁有的經濟資源、所承擔的經濟義務以及資產減負債后歸所有者或業主所有的剩余權益。通過資產負債表,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可以了解企業的資本結構、經營業績以及企業的流動能力和財務彈性等。
2.利潤表
利潤表的構成要素,包括收入、費用、損失等項目,以表示企業在某一期間的經營成果。損益表提供企業各項收入來源及各項費用或成本的信息,以報道企業凈利益或凈損失所產生的原因以及對業主權益變動的影響。
在美國,每股盈余在利潤表上表達,并揭示其構成的組合項目,而在我國,每股盈余一般在上市公司的“主要財務數據與財務指標”中予以披露。
3.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所有者權益表的構成要素,包括投入資本、留存收益和其他股東權益的附加及抵銷項目,以表示股東權益的構成項目及其增減變動的情況。
4.現金流量表
1971年,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發布的第十九號意見書,規定財務狀況變動表作為企業的基本報表之一,采用現金或營運資金的編制基礎。1987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發布了第97號公報,主張以現金為基礎編制財務狀況變動表,并將報表名稱改為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的構成要素,包括企業在某一期間所有影響現金流量的來源、運用以及金額等,并分別按照營業、投資及籌資三種活動來揭示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