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兩度“潛龍”三度搬遷的王府——醇親王府

關(guān)于醇親王府有很多傳奇故事,按說一個朝代醇親王的頭銜只有一個,府邸自然也是唯一的,那么北京同時存在兩座醇親王府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醇親王府會成為兩個皇帝的“潛龍邸”?有人說醇親王府里面有納蘭性德種的明開夜合花,納蘭性德和醇親王府又有什么關(guān)系?他為什么要種植明開夜合花?

北京城為何會有兩座醇親王府

按說一個朝代醇親王的頭銜只有一個,府邸自然也是唯一的,那么北京同時存在兩座醇親王府是怎么回事呢?

位于北京宣內(nèi)太平湖的這座深宅大院的主人叫奕譞,奕譞是道光皇帝第七子,咸豐皇帝的親弟弟,奕譞在1850年2月咸豐登基時按例被封為了醇郡王。奕譞在政治上并不出色,咸豐帝死后,慈禧太后開始重用奕譞,同治十一年晉封親王。此外,奕譞19歲時奉旨與慈禧太后的妹妹成婚,先行分府出宮,所賜府邸正是宣內(nèi)太平湖的宅院。奕譞曾由醇郡王晉升為醇親王,住的地方也自然稱為醇親王府。

1875年的一個深夜,宣內(nèi)太平湖的這座王府里,突然間喧鬧異常,人頭攢動,慌亂的家人叫醒還在熟睡中剛滿四歲的孩子,迅速給他穿上剛從宮中送來的龍袍,接著孩子被抱上停靠在府門外等候的馬車,從此離開了自己的家。

這個迷迷糊糊被抱走的孩子就是奕譞的長子——光緒帝載湉。載湉繼承皇位使醇親王府發(fā)生了重大改變。

根據(jù)雍正皇帝即位后,即雍王府升為雍和宮,“皇帝發(fā)祥地”又稱“潛龍邸”,須升為宮殿,或者空閑出來,改為廟宇,總之不能再作居住之用。這就意味著奕譞必須搬離自己居住已久的家,隨著醇親王奕譞的遷出,原來的醇親王府前半部改建為“醇王祠”,后半部作為“潛龍邸”,供人們瞻仰、祭拜。

如今的西城區(qū)后海北沿46號,正是另一座醇親王府府址,也稱“北府”“后海醇親王府”。這座宅院坐北朝南,西部為王府花園,在這里同樣誕生了一個日后成為皇帝的孩子,這座宅院中的孩子出生后不久,光緒帝駕崩,生前未曾留下子嗣。國不可一日無君,于是慈禧經(jīng)過斟酌,最終欽點(diǎn)了在這座宅院出生的孩子為繼承人,這個孩子便是史上有名的“末代皇帝”溥儀,而他父親是這座宅院的主人,名叫載灃,是光緒皇帝載湉的弟弟,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灃繼承了父親奕譞的“親王”爵位,自然便成為了什剎海醇親王府的主人。

由于溥儀的降生,什剎海北岸所在的醇親王府再一次成為了“潛龍邸”,載灃一家需要再次搬遷。當(dāng)?shù)谌加H王府正在修建時,辛亥革命爆發(fā),封建制度被推翻,延續(xù)了268年的清王朝走向覆滅。然而,兩度“潛龍”、三次搬遷的醇親王府卻成為了多年后人們記憶中頗為神秘的一段傳奇。

醇親王府里為何有納蘭性德種的明開夜合花

后海的醇親王府的前身是清朝康熙年間曾為宰相的武英殿大學(xué)士明珠的宅第。到了清朝末年,此王府又成為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載灃的住所。在這座古老的醇親王府中有明珠之子——清初大詩人納蘭性德(公元1655~1685年)親手種植的明開夜合花。

醇親王府南樓前、綠水邊的兩株明開夜合花(又名合歡樹,因葉子晝開夜合而得名。正式名稱為白杜,俗名絲綿木),這種樹在北京地區(qū)不多見,古樹更少,這兩株據(jù)說樹齡已有300余年。

這兩株明開夜合花是納蘭性德少年的時候,有一次去西山游玩,回來時移來兩株合歡樹的樹苗,種植到了自家的花園里。每日里澆水、松土,悉心照料。也許最初只是一個少年的玩心而已,可誰想到這兩株明開夜合花竟頑強(qiáng)地活了下來,還長成了樹。后來,納蘭性德每日在樹下讀書,在樹前習(xí)武,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樹長高了,納蘭性德也長大了,煩惱多了,心事也多了,無人傾訴的時候,就說給合歡樹聽,也許納蘭性德的秘密,它們都知道。納蘭性德還寫有和明開夜合花相關(guān)的詩句: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華榮。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影隨筠箔亂,香雜水沉生。對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

恩波亭是不是淥水亭原址

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寫景狀物關(guān)于水、荷花的比較多。納蘭性德把屬于自己的別業(yè)命名為“淥水亭”,一是因?yàn)橛兴且驗(yàn)槟剿乱宰员取2炎约旱闹饕差}為《淥水亭雜識》。

康熙年間的某個春日,武英殿大學(xué)士明珠的府邸花園中熱鬧非凡,相國之子納蘭性德正在淥水亭前大宴賓客,座上有很多來自江南的名士。

納蘭性德當(dāng)場寫了一篇《淥水亭宴集詩序》,其中用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自家園林的周邊風(fēng)光:予家,象近魁三,天臨尺五。墻依繡堞,云影周遭;門俯銀塘,煙波滉漾。蛟潭霧盡,晴分太液池光;鶴渚秋清,翠寫景山峰色。云興霞蔚,芙蓉映碧葉田田;雁宿鳧棲,秔稻動香風(fēng)冉冉。

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將此花園賜予第十一子成親王永瑆,稱為成王府花園。成親王永瑆將“淥水亭”修葺翻建成新。為感謝朝廷特許引玉河之水入園,所以將王府花園池水邊的六角亭子命名為“恩波亭”——即感恩皇上賜清波的意思。

新中國成立后,花園成了宋慶齡的故居,現(xiàn)在列為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對游人開放。根據(jù)滿族文史專家溥任先生考證,現(xiàn)宋慶齡故居中的“恩波亭”,即建在當(dāng)年納蘭性德宴集賓朋之“淥水亭”原址上。

宋慶齡晚年為什么會住在醇王府

20世紀(jì)50年代初,宋慶齡常在北京、上海兩地工作和生活。她在北京的住所位于方巾巷。那里道路狹窄,環(huán)境較為嘈雜,政府考慮為她另修一幢新住宅。宋慶齡覺得國家正在大興建設(shè),各處都需要用很多資金,就一再謝絕。1960年,政府安排她遷入北京西河沿居所,但由于房屋潮濕,經(jīng)常引起她的關(guān)節(jié)疼痛。

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考慮到宋慶齡是我們國家的領(lǐng)導(dǎo)人物,為中國革命做出過無可取代的重要貢獻(xiàn),而且她在國際上享有聲望,經(jīng)常要在住所會見一些中外賓客,應(yīng)該有一處適宜居住的地方。盡管當(dāng)時國家經(jīng)濟(jì)處于困難時期,中央規(guī)定不讓蓋新房,但考慮到宋慶齡的特殊身份和需要,仍然破例決定為宋慶齡新建住所。

1962年,周恩來總理受黨和政府的委托,親自主持在北京后海北沿已經(jīng)荒蕪的醇親王府里開辟出一處幽靜花園,為宋慶齡修建了一幢中西合璧的兩層寓所。第二年春天,宋慶齡遷入新居。這座門牌為后海北沿46號的院落,成為她生命最后18年的安居地。

盡管她內(nèi)心一直很不安,從不認(rèn)為這是自己應(yīng)該享受的,但對于這處環(huán)境幽美安靜的新寓所,宋慶齡很喜歡,因?yàn)槟鞘欠浅A私馑郧榈闹芏鱽砜偫碛H自選址修茸的。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同志在醇親王府逝世。1982年5月29日這里被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yù)主席宋慶齡同志故居”,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廣大人民學(xué)習(xí)中國近現(xiàn)代史,學(xué)習(xí)孫中山、宋慶齡革命精神的場所。同年,宋慶齡故居被列為國家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此后,還被命名為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仓市| 瓮安县| 监利县| 宽甸| 弥勒县| 甘德县| 平凉市| 正安县| 孟州市| 林口县| 东阳市| 丘北县| 安远县| 喀喇| 杂多县| 屏南县| 白水县| 长葛市| 麻江县| 淮北市| 理塘县| 葵青区| 静乐县| 唐河县| 麟游县| 黔东| 南平市| 会宁县| 大冶市| 无极县| 巴彦淖尔市| 九龙坡区| 精河县| 左贡县| 聂拉木县| 宁陕县| 那坡县| 长春市| 理塘县| 尉氏县| 章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