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談判課(經典案例升級版)
- 哈佛公開課研究會
- 1753字
- 2019-10-21 16:10:52
談判——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談判,或許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無論你是否喜歡,它都對你的生活產生著不容忽視的影響,那么,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理解談判呢?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談判的定義,談判是有關方面對有待解決的重大問題進行會談。換句話說,談判是統籌運用個人的信息與力量,在所有力量組合成的制衡網絡內去影響談判對手的習慣性行為和反應。
通過定義,我們不難發現,事實上,談判某種意義上來說包括了工作、生活等諸多方面。換句話說,我們在生活中很多重大問題都在與別人談判。
那么,我們的生活為什么會受到談判行為的影響呢?或者說談判究竟是怎樣影響我們的呢?丈夫與妻子談判,妻子也會和丈夫進行談判——婚姻其實就是一種合作無間的雙贏談判。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為都在對身邊的人產生著影響,這種影響也就變成了各種無意識的談判。除此之外,在類似以下的情況中,談判更是常見:當房東沒有提供基本的生活設施或是準備提高房租時;當一位專家向你索取提供服務后所需支付的費用時;當一名汽車經銷商試圖推銷汽車時;當你已明知酒店還可以預訂但服務人員還是對你說“客滿”時……
在家庭生活中,談判依然是隨處可見,父母與孩子時常會因為某事而陷入談判狀態。
兒子:“上學真的好煩!”
父親:“看來你現在很厭學啊?”
兒子:“沒錯,上學讀書有什么用?”
父親:“哦?這么說,你覺得上學讀書沒有用?”
兒子:“是的,學校教的不一定對我有用。你瞧瞧住在咱們對面的托馬斯,他現在掌握著高超的修車技術,我認為學習這些東西才實用。”
父親:“你認為他的這個不上學而去選擇學修車的選擇是正確的?”
兒子:“對啊,而且從某個角度來說是非常正確的,你瞧瞧他,現在的收入不菲。不過……”
父親:“不過什么?”
兒子:“不過也許過幾年他會后悔。”
父親:“為什么?你認為過幾年后他會為自己的這個選擇而后悔?”
兒子:“對,并且這是很有可能的,因為在現如今的社會里教育程度不高是會吃虧的。”
父親:“這么說你認為教育很重要?”
兒子:“如果我高中都沒畢業,上不了大學,也找不到工作。你不會告訴媽媽吧?”
父親:“你不想讓你媽媽知道吧?”
兒子:“跟她說也無妨,她遲早都會知道的。今天學校進行閱讀能力測驗,結果我的閱讀能力只相當于小學文化程度,而我已經高二了!”
父親:“我有個想法,也許能幫助你加強閱讀能力。”
兒子:“說來聽聽?”
父親:“你可以報名參加閱讀補習班啊!”
兒子:“這個我已經打聽過了,但是每個星期都要浪費幾個晚上的時間。”
父親:“你認為補習占用了你的時間?。”
兒子:“是的,因為我已經答應同學,晚上另有其他安排。”
父親:“看來你想對同學信守諾言啊。”
兒子:“可是,如果補習真的對我有幫助的話,我還是可以與同學商量一下重新安排時間的。”
父親:“也就是說你是愿意在學習上下一些功夫的,但是擔心補習沒用?或是學習沒用?”
兒子:“可以這樣理解吧!你覺得會有效嗎?”
以上這段簡短的對話就是一場精彩的談判。父親和兒子就學習的事情展開討論,各自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態度,并且整個談話過程都是建立在互相包容與尊重的基礎之上的,因而雙方能夠很快地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共識。
哈佛商學院提醒廣大讀者,千萬不要以此將談判單純地理解為尊重與包容,因為談判的特征有許多,其中一個特征便在于談判雙方的競爭性、對峙性。換句話說,并不是所有的談判都能通過相互尊重和理解就能讓雙方達成一致。
但是談判畢竟只是談判,無論是從戰略角度還是從心態方面來說,都應該做到張弛有度,處變不驚。就像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在就職演講中提到一句名言:“我們不要因心生恐懼才談判,但我們也絕不畏懼談判。”
其實,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就是一張巨大的談判桌,無論你是否喜歡談判,你都逃脫不了這個談判桌上之人的身份。既然是這談判桌上的人,那么就免不了要與別人談判。在生活中,任何的社會個體都不可避免與其他個體產生沖突,家人、業務往來、競爭者等。這些沖突或關系能否處理得當直接決定你是否能夠獲得成功,或直接決定了你是否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哈佛商學院談判學專家這樣告誡人們:談判與其他所有能夠給人養分的東西一樣,是需要用知識和勤奮來經營的,它能夠讓你從那些你有所求的人中得到幫助,也能讓你獲取一切于自身有利的東西。總之,談判,是一個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能夠給你帶來莫大的幫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