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企業財稅基礎
- 馮強 杜君 高曉倩
- 2710字
- 2019-10-21 16:04:46
前言
一、關于非會計、審計、稅收、財務管理類的經管專業開設“企業財稅基礎”的思考
據我們所掌握的情況來講,一直以來,經管類專業,不論是否為會計、稅收、審計、財務管理類的經管專業,一般均開設了“會計基礎”(亦稱“基礎會計”“會計學原理”)課程。對于會計、審計、稅收、財務管理類專業而言,“會計基礎”是核心性專業基礎課;對于非會計、稅收、審計、財務管理類的經管專業而言,“會計基礎”則是作為一般性的專業基礎課,是為了使學生了解會計核算流程和一般核算方法,形成基本的核算能力。但是,在開展人才需求調研過程中,通過對畢業生的就業、創業以及實際從業活動情況和部分企業管理層對人才需求內容的分析,我們發現:非會計、審計、稅收、財務管理類經管專業畢業生,將來不論處于何種事業發展層次,一般主要還是從事營銷活動或者經營管理活動。這樣的實務,要求我們的畢業生除了應當具備基本的會計核算知識與能力外,至少還必需以下兩方面的通用知識與基本能力:一是具有正確的納稅意識,了解國家稅收制度,能夠正確計算應納稅額;二是能夠釋讀財務報表,基本理解報表數據蘊含的經濟意義。有鑒于此,我們認為,非會計、審計、稅務、財務管理類經管專業現有的“會計基礎”課程已經難以滿足這樣的要求,必須適時地予以調整和改革,將“會計基礎”課程變革為“企業財稅基礎”。
本書即是我們思考與探索的初步成果。拋磚引玉,希望促成變革的漣漪。
二、“企業財稅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及內容架構
堅持就業導向、學用一致原則,是當代職業技術教育的基本方針。非會計、審計、稅收、財務管理類的經管專業,不以賬務處理能力培養為目標,而以能夠了解賬務處理流程、看懂賬務資料、讀懂財務報表數據為目的;不以納稅會計處理和納稅申報為重點,而以明確稅制內容、正確計算應納稅額為終點。因此,以講解會計核算過程及方法為內容、以掌握會計核算流程和培養扎實的會計核算能力為目的的“基礎會計”是不能適合非會計、審計、稅收、財務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的,需要也應當按照學用一致原則加以改革,合理精簡原有會計核算過程與方法內容,適當拓展補充納稅義務知識與報表信息釋讀等內容。
基于課程目標的分析與判斷,我們認為,《企業財稅基礎》的課程內容應當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明稅制,會計算掌握納稅義務的基本內容”;二是“識會計,懂賬務熟悉報表信息的來龍去脈”;三是“閱報表,知內涵理解報表數據的經濟意義”。并以其中的一、三方面為主要內容,第二方面的內容最終是服務于第三方面。
在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為什么我們要把稅收知識放在第一部分的位置上呢?有人說:“財稅基礎”當然應當體現先“財”后“稅”呀!確實,我們也曾經糾結過這個問題。但是,我們咨詢了企業專家,專家認為,應當將稅收知識放在最前面,因為只有了解、把握、合理運用好稅收政策、法規,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企業會計核算;社會對稅收的關注度遠遠大于會計,稅收既是合理化經營行為的經濟結果,其政策又是會計核算必須遵守的規則。可以說,稅收政策的規定影響甚至制約著會計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的方法和內容。
另外,基于財務服務于管理的要求,我們在最后專設一個關于財務管理決策知識的項目,以期幫助學習者實現必要的拓展,同時也使得本書的內容在整體上實現“閉合”。
三、內容組織與闡釋特點
1.指導思想和目標定位
第一,始終堅持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的基本原則與要求,彰顯“高等性”“職業性”“技術性”特征,切實注重并體現“應用性”,突出應用能力培養,并恰當處理基礎性與延伸性之間的關系。
第二,始終堅守適用于非會計、審計、稅收、財務管理類經管專業這個基本立足點。
2.內容組織與闡釋原則
第一,圍繞培養目標要求,以正確計算應納稅額和釋讀財務報表為重點,本著“適用、實用、夠用”的原則,采用“項目驅動,任務支撐”的體例進行內容構架。
第二,充分考慮到“企業財稅基礎”作為非會計、審計、稅收、財務管理類的經管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性課程,同時也充分尊重財稅實務的高度規范性以及稅收制度的相對動態性特征,注意選擇經營活動中非專職財稅人員一般均可能涉及的知識、制度、方法(選擇應用面相對廣泛、實用性相對較強的內容)。
第三,在內容質量要求方面,著力于規范、新穎、實用。所謂“規范”,就是必須遵循現行稅收和會計核算法律法規及行政規章的強制性規定,在表述上也盡可能直引或轉述相關規定,充分尊重和體現文件原文規定內容。所謂“新穎”,就是必須依據最新的有關制度、政策規定和業務操作規范進行闡釋,所舉事例信息盡可能選用近期事項。所謂“實用”,既要面向現實工作和生活的實際需要選取和闡釋有關內容,更要注意針對非會計、稅收、審計、財務管理類經管專業人才目標要求還適當注意選用一些學生生活中發生或易見之“身邊事”,促進學生形成所學財稅知識與所需培養之能力是“我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產生相應的學習興趣,激發應有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即:身邊實際→實用性→激發興趣→主動學習→提升實效→實現教學目標任務。
3.充分體現能力培養為核心
職業教育必須堅持應用為根本、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基本準則。在編寫中,不僅盡可能體現“應用事例為中心”,以事例闡釋規范和方法;而且,各相關部分均設置了“基本技能訓練”素材,促進配套實訓活動開展。通過這樣的設計和安排,著力強化學生基本應用能力的有效養成。
全書內容由四大項目、十七個任務系統地集成,由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馮強、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杜君、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高曉倩主編,由馮強、杜君具體進行籌劃與設計,最后由馮強負責統稿工作。
中國注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四川省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四川天信石業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吳玲女士受邀擔任主審,百忙之中為本書內容的設計和寫作提出了若干具體而準確的指導意見,并仔細審讀了全稿。在此,編寫組對她給予的悉心幫助深表謝意!
其他具體參加編寫工作的人員還有: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付曉亮(副主編) 董婭(副主編) 陳佳麗(參編) 劉雯(參編)
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向 煒(副主編)
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李春華(參編) 楊鵬(參編)
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楊 舟(參編)
本書適用于高職高專非會計、審計、稅收、財務管理類經管專業和其他相關專業教學,也可滿足社會人士自學企業財稅基礎知識之用。
編寫過程中,我們不僅認真以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有關稅收、會計工作的規范性文件為準繩,而且還廣泛學習和借鑒了近年來企業財稅領域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參閱了大量專家的著述。在此,謹對這些成果的創造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時間倉促,編者水平有限,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誠請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不勝感謝!
編者
二〇一六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