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除了本職工作,總會有一些愛好,下棋吹牛、彈琴喝酒、寫書追姑娘。愛好不分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自己喜歡就好。有人可以半天打麻將半天看書,從麻將中建立圓融的人際關系,這種世俗智慧的收獲也不比讀書帶來的意義小。畢竟,大多數人都還要積極出世,在凡塵中謀生。有人會把愛好發展成為副業,比如愛美的姑娘天天琢磨著穿衣打扮,在以前,這個愛好可能還會被爸媽訓斥,被老師嫌棄,說你怎么不好好讀書,天天就知道臭美。可現在,穿衣打扮玩出個名堂來,當個穿搭網紅什么的,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說不定還能帶來一筆不少的零花錢。
其實我們喜歡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為喜歡的事情付出了哪些努力。
以前我總覺得我很喜歡舞蹈,為了舞蹈付出很多努力,更時常被自己如此堅持所感動。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喜歡舞蹈,我又真的為舞蹈付出過什么呢?
如果從接觸舞蹈的那一年開始,我已經認識舞蹈十個年頭了,正兒八經的跟著專業老師學習也有五六年。這聽起來時間不算短。作為一名舞蹈愛好者,基本上課不缺席,不遲到,但也僅此而已。課下很少自己練習和琢磨,明知道在舞蹈學習中肌肉的力量很重要,這個可以自己在家里鍛煉,但之前也很少在家去做這些訓練。課上呢?拉韌帶會痛,痛一點就不想拉,受不了那個苦。學習動作時,很多動作做的差不多就可以了,也沒有去追求動作的完美。有時達不到老師的要求,還會自我安慰,自認為已經達到自己的要求就算過關。跳舞時相對積極些,因為跳舞讓人開心讓人身心愉悅。這反而是種享受。所以,追問下來,學習舞蹈那么多年,我還是享受的多,付出的少。
這就像我們去探討吃苦,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吃苦呢?很多人第一印象可能是窮人更能吃苦,加班加點的工作人員更能吃苦,但千萬別陷入“自我剝削”的陷阱里。吃苦的本質是長時間為了一件事聚焦的能力,以及在長時間聚焦的過程中,所放棄的娛樂生活、無效社交、無意義的物質消費,以及在過程中所忍受的不能被理解和孤獨。耐得住寂寞,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本質是一種禁欲能力、自控能力、堅持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很大程度上說,靠自己做出成績變得富有的人,往往比窮人更能吃苦,否則他就不可能靠自己白手起家。你會發現,這些人富有了以后,還是比你勤奮,還是比你能忍受孤獨,還是比你能延遲滿足,還是比你簡單純粹,這才是吃苦。
對比到“喜歡”這件事情上,喜歡是件很容易發生的事情,喜歡讓人滿足,讓人享受,讓人快樂,所以我們才會去追求。但要真的談“喜歡”,是你為了喜歡的事情,能否力排眾議的去“吃苦”,去“付出”,去“堅持”和“努力”。否則就是“喜歡”在包養你,你還沉溺在自我感動中,還覺得自己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自欺欺人罷了。
怎樣為喜歡的事情去努力?
第一,端正態度。用專業的態度做業余的事情。你要知道,哪怕是愛好,你也是要花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的。既然時間都花了,就讓它物有所值。
第二,多點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任何喜歡,如果不進一步思考,那還是只停留在膚淺的階段。
第三,全力以赴。如果想在愛好上有所建樹,那為喜歡的事情,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這是基本。
舉個例子,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就說明了“真正喜歡”是什么樣子的。在《喜劇之王》里,周星馳飾演的尹天仇一直醉心戲劇,想成為一名演員,平時除了做跑龍套以外,還會在街坊福利會里開設演員訓練班,自己鉆研表演的書籍。在實際演戲中,對角色的一遍遍理解和嘗試,哪怕被人嘲笑,也堅持夢想。這才是喜歡啊。這才是為了喜歡的事情真的在付出努力。
謹以此文,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