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問題研究:基于文化資本分析方法視角
- 韓巧霞
- 1318字
- 2020-03-11 14:22:29
序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始終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關注度較高的領域,接受問題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關鍵所在,亦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根本問題。文化資本理論是馬克思資本理論在多個學科領域拓展后形成的研究成果集,因此其不僅僅是從經濟視角看待文化問題。根植于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深厚土壤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應旗幟鮮明地聚焦中國問題,并結合國外理論借鑒的比較研究,推動具有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符合中國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發展。文化資本是一定的思想觀念及其物化體現,也是行為方式及生活方式的物化體現,是經過不斷學習逐漸積累起來的一種能夠促使既有文化資源進一步增殖的文化資源。文化資本理論在個人層面上強調個體在發展過程中由家庭、學校、社會共同作用和影響所形成的文化形態的資本積累及其所蘊含的社會意義。但文化資本又不僅僅停留在個人層面,文化要素以資本的形態固定下來,由個體發散并集聚,得以在更廣泛的社會空間積累和傳遞。這其中,使傳統與現代交融成為個體接受活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力。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本質上是一種對具有意識形態屬性的思想文化客體的深刻理解和領悟活動,在文化資本理論成果之中蘊含著豐富的接受理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問題的研究起到重要的借鑒作用,可以為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積極的方法論指導。
韓巧霞的新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問題研究——基于文化資本分析方法視角》,立足于文化資本的分析方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資源、環境、效果及其接受過程的分類指導等問題做了系統分析。選題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問題的理論研究,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實踐的推進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在研究視角上,嘗試運用文化資本理論,從文化資本三種形態入手,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問題,這在以往的研究中是不太常見的;在研究內容上,以文化資本理論中的“場域”理論為基礎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場域環境分為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加以分析,以文化資本理論中的“慣習”理論為基礎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選取CGSS數據庫的相關數據樣本進行分析,構建了計量模型,嘗試用數量分析的視角研究三種形態文化資本的影響。
總之,作者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進行了翔實的資料考證工作,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問題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把握,體現了作者扎實的理論功底,表明作者具有一定的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需要持續關注的領域,因此本書的研究也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局限或不足,如書中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文化資本效用的實證分析還需持續動態追蹤相關數據,不斷完善模型的構建。相信在作者的后續研究中會繼續遵循嚴謹的研究態度,更為深入地將文化資本分析方法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問題研究相結合。
韓巧霞的這部著作是在她的博士畢業論文的基礎上完善而成的,她的博士畢業論文是其所在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優秀畢業論文,我想這也是對她讀博期間孜孜不倦的求學態度的肯定。作為韓巧霞的導師,我為她在求學道路上的潛心積累和不斷進步深感欣慰,也希望她能繼續堅持這樣的執著和堅定,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徐國亮
2018年6月12日于泉城澄風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