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博弈論
  • 翟文明
  • 2835字
  • 2019-08-28 15:45:24

第3節 前提是理性

在博弈論中有一個假定前提,也是我們談論博弈論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博弈的所有參與者都是“理性人”。

“理性人”源自經濟學術語“理性經濟人”,這是西方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假設,是指參與者都是利己的,在幾種策略中他們會選擇能給自己帶來最大利益的那一個。在博弈論中,參與者是理性人是指每個參與者的基本出發點是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每個人在制定決策的時候,都會選擇能給自己帶來最大利益的那個決策。

因為每個參與者都是理性的,所以參與者在理性地制定決策的時候,會考慮到對方的決策,因為對方也是理性的。參與者做出的決策越是理性,這樣的博弈案例就越是經典,越有代表性,經典的博弈案例往往能套用在更多現象中。

舉例來說,前面提到的夫妻二人爭奪電視頻道的博弈中,正因為丈夫要看體育頻道,妻子要看連續劇頻道,雙方都是利己的,才有博弈發生。如果妻子考慮丈夫平時工作太忙,難得有時間看一場球,那就把電視讓給丈夫吧。這樣的話就不存在博弈了,因為妻子作為博弈參與者,已經不再是理性人了,她已經放棄了為自己爭取利益。理性人必須是利己的,這樣雙方或者多方之間才會有博弈產生,放棄了對最大利益的追求,就意味著不再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也就失去了博弈的基本特征。

用同樣的分析方法,我們來分析一下前面提到的幾個博弈案例,看一下為什么說理性人是博弈論必不可少的前提。

我們前面提過一個博弈案例,是參加同學生日聚會的時候酒店突然失火,并且酒店只有兩個安全門,兩個門與你之間的距離不同,兩個門的擁擠程度也不同,你該選擇從哪個門逃生。我們最后給出的最優策略是,估算從哪個門逃生會用更短的時間,就走哪個門,而不一定非走最近的那個門,因為那個門可能會非常擁擠。這場博弈中,你的博弈對手是其他需要逃生的人,如果他們擁擠在一個門口的時候,你的最優策略可能是走另一個門逃生。在講述這場博弈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假設,那就是假設在逃生的時候不考慮道德因素。這個假設是為了保證博弈的發生而設置的,因為現實中如果我們碰到這樣的事情,出于人類基本的道德觀,是不會一跑了之的。如果發現更好的逃生方案,應該組織大家一起逃生,并且照顧老幼。假如真是這樣的話,你的利益就會與其他人一樣,也就不存在利己和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的說法,你也就不屬于博弈中的“理性人”。這樣的話,前面提到的你為了爭取最快逃生而與其他人之間發生的博弈就不存在了。所以,為了保證這是一個博弈案例,我們做了“不考慮道德因素”這樣的假設,根本目的是保證你是一個“理性人”。

“空城計”很明顯是一場博弈,由于博弈雙方諸葛亮與司馬懿都非常聰明,非常理性,所以這場博弈也特別具有代表性。諸葛亮是這場博弈中的勝者,他正是利用司馬懿天性多疑的性格,制定出了最優策略,嚇退司馬懿的大軍。在這場博弈中,諸葛亮與司馬懿都是理性人。諸葛亮之所以敢使出空城計,正是因為他知道司馬懿是理性的。司馬懿的想法他早就想到了,如果攻入城內可能有兩種結局,要么城內有伏兵,自己全軍覆沒;要么城內沒有伏兵,自己大獲全勝。如果不攻城,自己不會勝也不會敗,但是能保全部隊實力。以司馬懿的性格,他肯定會選擇保守的做法,那就是退兵。如果諸葛亮的對手不是司馬懿,而是一員魯莽、喜歡冒險、不理性的猛將,那么諸葛亮就可能無力回天了,這場博弈也就不存在了。

我們已經知道了理性人是博弈的前提,理性人的基本特征便是利己,這樣的話理性人是不是就等同于自私自利呢?博弈的參與者是不是就沒有道德呢?下面我們就講一下博弈論中的“理性”與道德和自由有沒有沖突。

首先,理性的選擇是指能為自己獲得最大利益的選擇,這其中不考慮道德因素。就好比下圍棋的博弈中,選擇走哪一步棋,考慮的只是能不能最后為自己帶來勝利,下棋的博弈中是不會考慮道德因素的。人們也不會因為你贏了一盤棋便說你沒有道德。

但是在現實的博弈中,很多“理性”的選擇是與道德相違背的。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了特大地震,造成人員和財產的重大損失。5月22日,有人在論壇上發帖子,詳細描述了自己經歷地震時的情景。發帖人是一名私立學校的教師,他聲稱自己在意識到地震后第一個從教室沖到操場上。后來有學生問他為什么不顧學生就跑了。他解釋道:自己雖然追求自由和公正,但不是那種勇于犧牲自我的人。在當時那種生死抉擇的時刻,除了為了女兒之外,他不會犧牲自己,就是自己的母親他也不會去救。因為他覺得在那樣的情境下能逃出一個是一個,如果情況危險,他也無能為力;如果情況不危險,學生都是十七八歲的人了,完全有自己逃生的能力。自己不會有道德上的負疚感。

這個帖子一石激起千層浪,因為主人公姓范,所以被人戲稱為“范跑跑”。這件事情在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人們議論的熱點話題?,F在我們從博弈論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件事情。

博弈論的前提是參與者為理性人,理性人的最大特點就是以追求最大利益為行動目的。在“范跑跑”遇到地震的時候,根據地震危險程度與他的選擇,將會出現4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情況非常危險,選擇留下,結局很可能是學生與他都陷入危險。

第二種情況:情況不是很危險,選擇留下,結局很可能是他與學生都平安無恙。

第三種情況:情況非常危險,選擇逃生,結局很可能是他逃生,而學生陷入危險。

第四種情況:情況并不是很危險,選擇逃生,結局也是他和學生都平安無恙。

由此來看,在遇到地震這種突發事件的時候,如果他選擇逃生,無論情況危險與否,都會最大可能地保全性命;而選擇留下的話,如果情況不危險還好說,如果情況危險則將陷入困境。所以說,在這場博弈中,保住性命的最優策略便是逃跑。

“范跑跑”是這場博弈中的理性人,他做出了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的選擇。但是我們要明白,這場博弈的參與者是人,而且博弈的內容不是下圍棋,而是關乎學生的生死。保護自己的學生是教師的義務和責任,是師德的一種體現。在這個時候,真正的理性不是自己逃跑,而是留下來組織學生逃生,或者指揮學生避難。

由此可見,有的博弈中理性人是與道德無關的,而有的博弈中理性人是與道德相違背的。違背道德的理性不是真正的理性,這種情況下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便是自私自利的表現。“范跑跑”就為我們做了很好的說明。

除了道德之外,理性與自由之間有時也存在悖論。這種悖論在家長與孩子圍繞學習問題上的博弈中體現得最明顯。

家長總是想讓孩子更好地學習,如果孩子學習不認真,便會采取一些獎勵手段或者懲罰措施。孩子呢,會針對家長的措施制定自己的策略,予以對付。這場博弈中,雙方都有自己的策略,也會根據對方的策略改進自己的策略。比如說,某一門課考到70分會給予什么獎勵,一旦孩子考到了70分,就會馬上推出新策略,考到80分將會有更大的獎勵。對于孩子來說,自由,便是擺脫枯燥的教育,痛痛快快地玩,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而家長最希望的也是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而不是承受教育的重壓。但是,他們在圍繞著學習的博弈中作為策略的制定者是理性的,不過這種理性讓雙方都沒有得到自己的自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安县| 容城县| 东安县| 通城县| 舒城县| 普洱| 浦城县| 平安县| 固始县| 夹江县| 洪洞县| 章丘市| 东明县| 乐山市| 莎车县| 沂源县| 汶上县| 松滋市| 陕西省| 麻阳| 丰原市| 黑山县| 莱芜市| 菏泽市| 漳平市| 遵义县| 会同县| 安平县| 尤溪县| 抚顺县| 诸暨市| 泌阳县| 康平县| 合江县| 松江区| 万年县| 五莲县| 汨罗市| 黄陵县| 舞钢市| 镇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