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法是個有趣的方法論。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道德經》:“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边@都是事物之間的變化規則。
從這種事物之間的辯證法延伸開來,于是就有了行為上的辯證法。有時候要達到某種目的,用直接的手段不容易達到;反其道而行之,或許能有一線生機?!缎〈坝挠洝防锩婢蛯懙溃骸吧颇词悄苷Z,用晦即是處明,混俗即是藏身,安心即是適境?!边@就是辯證的規律。
善默即是能語
對著高明的人,如果要表現自己有智慧,說兩句就行了。但許多人偏偏喜歡長篇大論,結果越說越錯。保持緘默,有時反而成了最出眾的“口才”。
保持緘默最出名的人物,莫于錢鐘書先生。因為他的字就叫“默存”??墒钦l都知道,錢先生的口才一流。從少年時代開始成名,他就一路高歌、縱論古今,也因此遭人妒忌。新中國成立以后的歷次運動,他卻懂得用沉默去應對。無論誰來叫他出版書籍、發表意見,“他只是微笑,總不點頭?!苯Y果在時代的凄風冷雨之中,他和妻子得以度過難關。
熬過“文革”的錢鐘書,重新出書、演講,尋得了晚年難得的安謐。沉默的人,比愛說話的人說話的時間更長,也說出了更多的話。世事就是這么奇妙。
用晦即是處明
“用晦”出自《易經明夷卦》:“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比艘胂裉栆粯臃懦龉鉄幔纫[藏、培育自己的能量。換個詞語來說,這叫“韜光養晦”。
“韜光養晦,有所作為”,那是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外交政策。當時我們正處于發展的大好勢頭,因此不能像美國一樣大張旗鼓地擴張勢力。前蘇聯的教訓歷歷在目?,F在的美國同樣如此。山姆大叔在中東等地區已經嘗盡苦頭。反觀中國的實力卻在穩步攀升,成立亞投行、發展“一帶一路”,都讓中國在國際上大放異彩。
“藏明于內,乃得明也;顯明于外,巧所辟也?!敝袊说奶幨轮腔?,正在于此。
混俗即是藏身
小隱隱于林,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最高明的隱藏,是與世同流,卻不合污。
傳說中國最有智慧的人,叫東方朔。而東方朔最大的智慧,在于能夠隱身于朝廷。沒事的時候,他會跟漢武帝說說笑話,混個眼熟;與大臣們相親相愛,人畜不害。結果漢武帝身邊的大臣一批又一批地換掉了,他還安然無恙。等到發生大事,比如諫建上林苑,他又顯得一身正氣。最后他也算得到了善終。
混俗的目的是要讓人覺得自己不外如是,這樣才算安全。然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真正大雅之士,從來都不怕任何污穢。
安心即是適境
人世間一切問題,其實都可以歸結于心與境的關系:是追求心安,還是追求外在環境的舒適,幾乎成了決定生命質量的分水嶺。
但正如一句俗語所說:“你無法改變世界,那么你就改變自己。”世界這么大,看都看不完;看好自己的心,才是人生快樂的根源?!度A嚴經》里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在心安者看來,這世界云淡風輕,逍遙自在;在心亂者看來,卻到處是山窮水盡,前路茫茫。
所謂善默,所謂用晦,所謂混俗,所謂心安,歸根結底,都是以靜制動。一靜到底,可以存身,可以養心,可以功成。那就是辯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