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八堂國史課
- 王國維 呂思勉
- 2086字
- 2020-02-28 18:47:23
項羽與巨鹿之戰
張蔭麟
項燕的先人累世做楚將,封于項,因以項為氏,而家于下相。項燕有子名項梁,梁有侄名項藉,字羽。項羽少時學書不成,棄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責他。他說:書寫只可以記姓名罷了,劍是一人敵,也不值得學,要學萬人敵!項梁于是教他兵法。他略通大意,再不深求。項梁曾因事殺人,帶著項羽,逃匿于吳(今吳縣,秦會稽郡治),吳中名士大夫都奉他為領袖,遇著地方有大徭役或大喪事,每請項梁主辦,項梁暗中用兵法部勒賓客子弟,因此他的干才為人所知。項羽長成,身材魁岸,力能扛鼎,尤為吳中子弟所敬畏。
二世元年九月,會稽郡守和項梁商議起兵響應陳涉,打算派項梁和某人為將,是時某人逃匿山澤中。項梁說,只有他的侄子知道某人所在。說完,離座外出,對項羽囑咐了一番,又走進來,請郡守傳見項羽,使召某人。項羽進見后,項梁向他使個眼色,說道:“可以了!”項羽拔劍,砍下郡守的頭。項梁拿著郡守的首級,佩了他的印綬。項羽連殺了好幾十人,闔署懾伏聽命,共奉項梁為會稽守。項梁收召徒眾,得八千人。項羽為裨將,時年二十四。
二世二年二月,項梁叔侄率兵渡江而西。先是廣陵人召平為陳勝取廣陵不下,聞陳勝敗走。秦兵將到,渡江至吳,假傳陳勝之命,拜項梁為上柱國。項梁一路收納豪杰,到了下邳(今江蘇邳縣)已有了六七萬人。離下邳不遠,在彭城之東,有秦嘉所領的一支義軍,奉景駒(舊楚貴族景氏之后)為楚王。是時陳勝的下落,眾尚不知。項梁聲言秦嘉背叛陳王擅立景駒大逆不道,即進擊之。秦嘉敗死,軍降,景駒走死。
既而項梁得知陳勝確實已死,乃從居巢老人范增之策,訪得楚懷王之孫(名心)于牧場中,立以為王,仍號楚懷王,都于盱眙(安徽今縣),項梁自號武信君。這是六月的事。
自四月至八月間,項梁軍叔侄與秦軍轉戰于今蘇北、魯南及豫東一帶,連獲大捷。項梁由此輕視秦軍,時露驕色,部下宋義勸諫他道:戰勝而將驕卒惰乃是敗征;現在士卒已漸形怠懈,而秦兵日增,大可憂慮。項梁不以為意。九月章邯得到關中派來眾盛的援兵之后,還擊楚軍,大破之于定陶,項梁戰死。
章邯破項梁軍,認為楚地無足憂慮,乃渡河擊趙。先是趙地內亂,武臣被殺,張耳、陳余訪得趙王室之后趙歇,繼立為趙王,居信都。章邯入邯鄲,遷其民于河內,夷其城郭。張耳與趙王走入巨鹿城,章邯使王離圍之,而自軍于巨鹿南。陳余北收兵于常山得數萬人,軍于巨鹿北。巨鹿城被圍數月,糧乏兵單,危在旦夕,救援于陳余,而陳自以力薄非秦敵,按兵不肯動。
項梁死后,楚軍集中于彭城附近,懷王亦移節于彭城。巨鹿圍急,求救于諸侯,懷王擬派兵赴之。宋義自預言項梁之敗而中,以知兵名于楚軍。懷王召他來籌商,聽了他的議論,大為贊賞,派他為援趙軍的統帥,稱上將軍,以長安侯項羽為次將軍,范增為末將。宋義行至安陽(河南今縣),逼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主張急速渡河,與趙軍內外夾擊秦軍。宋義卻主張先讓趙、秦決戰;然后秦勝則乘其疲敝而擊之,秦敗則引兵西行,乘虛襲取咸陽。于是嚴申軍令,禁止異動。宋義派其子某為齊相,大排筵席為其餞行。是時歲荒糧絀,又適值天寒大雨,士卒饑凍。項羽昌言軍中,責備宋義但顧私圖,不恤士卒,不忠楚王。一天早晨,項朝見宋義,就在帳中把他的頭砍下,號令軍中;說他通齊反楚,奉懷王令把他誅戮。諸將盡皆懾服,共推他為“假上將軍”。項羽使人報告懷王,懷王就派他代為上將軍。自殺了宋義之后,項羽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項羽既受了援趙軍統帥之任,立即派二萬人渡河救巨鹿,先鋒連獲小勝,除余又請添兵。項羽于是率全軍渡河。既渡,鑿沉船只,破毀釜甑,焚燒房舍,令士卒每人只帶三日糧,示以決死無歸還之心。既至巨鹿,反圍王離,九戰秦軍,絕其糧道,大破之,王離被虜,其部下要將或戰死或自殺。這是二世三年十二月的事。先是諸侯援軍營于巨鹿城外的,不下十幾個壁壘,都不敢出戰。及楚軍開始進攻,諸侯軍將領皆從壁上觀看。楚兵無不以一當十,吶喊聲動天地,諸侯軍士卒無不心驚膽震。項羽既破秦軍,召見諸侯軍將領,他們將入轅門,個個膝行而前,不敢抬頭瞧望。于是項羽成了聯軍的統帥,諸侯軍將領皆隸他麾下。
是時章邯尚軍于巨鹿南,外見迫于項羽,內受二世的責備,又見疾于趙高,陷入進退維谷之境。陳余乘機投書給他,說道:
白起為秦將,南征鄢郢,北坑馬服(馬服謂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子括,此指長平之戰),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里,竟斬陽周。何者?功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今將軍為秦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并起,滋益多。彼趙高素諛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夫將軍居外久,多內隙,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縱,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鈇質、妻子為戮乎?
章邯得書,心中更加狐疑,秘密派人和項羽議降。議未成,項羽連接進擊章邯軍,大破之。章邯遂決意投降。項羽以軍中糧絀,許之。二世三年七月,章邯與項羽相會于洹水南殷墟上(即今安陽殷墟),立盟定約。章邯與項羽言及趙高事,為之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