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帶著朦朦的薄霧,英靈便去了自家武場。
武場建在郡主府后花園那邊,按柳老爺心思,一直希望子孫中能出個厲害的武將。英靈的父親雖是習武,但論起天分,比不過英靈。當年柳老爺發現英靈這塊練武好材料后,可是滿心歡喜地上奏提了要求的。所以,這個武場比起一般武將家里的占地更大、裝備也更精良。
紅音和綠袖也習慣早起,但今日主子進政殿、月底太后六十大壽以及府上的諸多事宜可得兩位丫頭和老管家好好商量,所以現在只有英靈在武場里練。
“簌簌,咻”,英靈的槍法是柳老爺手把手教的,是最原始的苗蠻之法。而她現在,眼睛盯著槍上的紅纓,只見那槍尖寒光點點,行動處若電閃雷鳴,“嘩嘩”幾聲,穿下從樹上飄落的葉子。人槍合一,心境如沉水,仿佛什么也無法打破她的境界。
點、撥、撲??????隨著她手法越來越快,英靈低喝一聲:“破!”隨即,所有葉子化作碎片,零零星星,從空而降,似一場綠色的雨。
一旁,十丈外伺候的仆人看呆了。不知什么時候來的親衛也似是愣住了,但片刻后,發出陣陣叫好聲,“將軍威武!”、“好!”
英靈走近,拿起仆人里的汗巾,擦拭著額頭。擦完后,對著將士笑罵道:“你們這群混小子!還不去訓練?你們隨我來北華,其他兄弟還在鎮南練著呢,到時候回去若是比不過那幫兄弟,有你們好果子吃!”
-----------------------------------------------------------------------------------------------------(分割線)------
把將士趕到武場后,英靈回去換下了練武時的衣服。正同綠袖、紅音吃著早飯,門外校吏跑了進來:“主子,禮部侍郎在門外請您上殿議事”。
三人聞言都是一愣。英靈皺了下眉,咽下口里的粥,端過桌旁的茶,用巾擦嘴后,掃過對面兩個丫頭寫滿問號的臉,無奈道:“這禮部侍郎應該就是昨天那游街狀元,昨個皇上命我們兩去政殿議事”。
綠袖含糊問道:“怎么這么早?”英靈手里把弄著那塊毛巾,“我也不知道他怎么這么早來邀我,可能是皇上吩咐的?”說罷,把毛巾扔進了銅盆,大步向門口走去。
英靈今日穿的是紅黑色的劍客裝,一般都是男子穿的衣裳,而英靈在鎮南那邊也穿慣了。看上去瀟灑挺拔。
只見一頂素色雙馬轎子停在門口,轎身普普通通,可看轎旁仆人那冷峻、嚴肅的神色,轎中主人的身份可見一斑。
英靈上前一揖手,算是禮儀,問道:“閣下可是來邀我去政殿的?”只聽轎中傳來清朗的聲音:“應召議事,郡主宜早去。”
英靈回答道:“閣下跟同陛下上朝,習慣早去。只是,我這粗鄙之人還沒吃完早膳。”
隨即,又道:“不知閣下是欲先行一步,還是在我府上一同用膳?”轎中人答道:“郡主相邀,在下本不該推辭;只是政殿事務繁多,臣請先行一步,再恭候郡主”。
本是尋常的音調,不知怎地總覺得怪壓迫人。“如此,甚好”,英靈說完便長吁一口氣,轉身打算進府。身后悠悠傳來某人的聲音:“郡主宜早去”。英靈“嗯”的一聲后,飛速走進了府。
“怎么樣?”、“沒事吧?”二女急切地問她,英靈嘟囔道:“北華,哪都好,就是這官禮官話頗為嚴重,說個話還得兜幾圈;這段海喻官腔官調的,和他講話是真的累。”
說罷,坐下繼續喝粥。二女看著她,都是“噗呲”一笑,紅音忙給她夾菜:“那,主子可得多補補啊”,綠袖偷挪道:“比練兵習武是不是累的多啊?小姐果然是個武將。”英靈瞪了她一眼,繼續喝粥。
介于段海喻的提醒,英靈沒坐轎子,讓紅音從馬廄里拉了兩匹馬,直接騎馬去了皇宮。
-----------------------------------------------------------------------------(分隔線)----------------------------------
待英靈上殿,殿前太監上前:“稟郡主,皇上吩咐,讓您直接進去,無需通報”。英靈便讓紅音在外邊候著,自己進了殿,只瞧見啟元帝正坐,而段海喻在桌前論述著。
“河東之地崎嶇不平,多山多水,三年一災,派人治理無效。不若遷民河西,把河東土地按面積收回,并補貼百姓,將河東用作經商之地,改渠換道,興水路,再引商販,建新城??????”
英靈正聽得起勁,心里琢磨著把鎮南那塊也弄個小商都,卻突然聽見皇上叫她:“英靈,既然來了,為何站在門前不進來?”英靈立馬行禮,解釋道:“英靈來遲,見侍郎與您正在議事,不好打斷,請陛下諒解”。
皇上說道:“朕同海喻處理政事向來尚早,其他官吏則在此之后,你還不算遲”,說罷,用手指著左側座椅,“先坐,聽聽海喻的意見”。
海喻繼續論述:“倘若有不愿搬遷者,可于河東另置,并予以補恤。問其是否愿意經商,若是愿意,則在河東租店;若不愿意,則為他在河西分田”。
“河西雖然地廣人多,可是,可開墾的土地有限,且開墾需費時間。屆時,萬一河西的田不夠分,河東遷過去的人無米可購,豈非要鬧饑荒了?”英靈忍不住打斷道。
段海喻淡淡地掃她一眼,在桌上攤開了東西兩岸的地圖,指畫給皇上和郡主看。
“這里,是河西的現在耕植之地,而據戶部近日呈上的文件,這塊和這邊兩處都可作為開墾之地,故土地足夠;
而河東,土地有限,又多山,本就不適合種植,即便是水稻,在山地也難以存活。若以水開路,更便于交通,且多山之地風景秀美,能吸引人來觀賞,也促進商業價值”。
待英靈點了點頭,他又道:“至于郡主所說的無米可購的情況,屬于引商問題,國內幾家大米行我已問過,都有投資意向。
屆時,他們一則可以賣米,二來在新城算是站穩了腳,而這也解決了我們的短處。是個雙贏,不會有人不愿意。因此,只要我們先解決基本民生問題,再進行上層建筑,新城計劃必得施行。”
英靈暗道:這個商業計劃一旦施行,河東鬧災問題解決,還推動全國貿易往來,河東成了國家土地,商販要向國家繳稅,這一年得創收多少啊!能想出這種計劃的人,的確有見識。
思罷,英靈打量了一會站在桌前的段海喻。他面色溫潤如玉,雙眼沉靜,正立著,在等皇上的意見。
“英靈,對于海喻的計劃,你可有什么看法?”皇上冷不丁問道。
英靈連忙收回了打量的目光,起身說道:“這河東,具有地理優勢,它離夷越、苗蠻和東國都不算遠,但也不屬于前沿邊地,開通運渠后,只要水軍堵住運渠,前方有戍邊將士抵擋,也不怕哪個國家眼紅。所以,侍郎的計劃當然好。
另外,我的建議是,這山多水多的地段,適合培養軍隊。不如一邊開發,一邊為我國軍事獻一份力量。”
“哦?這軍事和商業怎么結合呢?朕倒是好奇了”,皇上再次發問。
英靈不急不忙地解答:“臣鎮守邊地數年,對邊境還算熟悉。在鎮南那邊,將士們有自己的軍隊屯田,老百姓也有耕地,但,有時戰亂,錯過農時,將士自是有國家糧草供應,而百姓有國家補貼,也有自己的購買渠道。
他們通過商隊往來,或是某個大米行的分店可以購得比平時略貴的糧食。且其他日用品也是有分店的,故斷然不會缺乏。商趁戰亂售貨,民因商獲得便利。”
英靈頓了下,又道:“至于河東,可以考慮用山水地形訓練野戰軍和水軍。在山上練兵,不會打攪到下邊的商業貿易;在水里練兵,一則展示國力,二來對于某些百姓落水、商船沉水等情況可以救急。利軍利民。”
英靈說完后,看著段海喻,又道:“不過,軍隊安置問題屬于建城問題;而軍需物資運輸航道線路,得靠段侍郎謀劃了”。
海喻不言,只是看了她一眼,又看向了皇上。
皇上似在沉思,片刻后,回神道:“英靈說的,確實有些理,不愧是我北國的扶凌將軍”。又看了看他們二人,道:“你們先坐下,愛卿,北國有你們實乃舉國之幸。只是這計劃工程大,細節上,朕還得同海喻好好討論。”
兩人剛坐下,還沒來得及喝口水就聽見太監通報:“東國使者求見---”
只得雙雙起身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