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基礎學艾灸
- 孟獻威
- 475字
- 2019-09-12 19:08:20
類風濕性關節炎 灸大椎穴、至陽穴
Rheumatoid Arthritis
本病多發于青壯年,起病多緩慢,早期有低熱、肌肉酸軟無力等癥狀。肝脾腎三陰本虧是根源,偏于寒者則為痛重,偏于風者則為走竄。故在艾灸配穴上,應加以綜合考慮,并確立長久施灸的信心。
寒濕邪,傷骨骼。肝脾腎,三陰虧。至陽烤,病魔消。配大椎,效昭彰。
《灸療歌》
零基礎 一灸就有效
穴位:大椎穴、至陽穴。
灸法:用艾粒直接灸的方式最為合適,一般每個穴位3或5壯。灸盒施灸也很方便,一般以10~15分鐘為宜。每天1次,10次為1療程。
1 大椎穴(DU 14)
定位:在項背部脊柱區,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線上。
取穴:正坐,把手放在頸后,低頭時位于最高隆起處骨頭的下方。
多學一點:古人排序以此為諸椎之長。

大椎穴
清熱祛風,宣痹通絡

2 至陽穴(DU 9)
定位:在背部脊柱區,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線上。
取穴:兩側肩胛骨下角連線與后正中線相交處椎體,其下緣凹陷處即是。
多學一點:人身背為陽,橫膈以上為陽中之陽,即陽之至也,故名至陽。

至陽穴
溫陽通脈

第1次灸要注意
類風濕性關節炎每次灸治應注重督脈和膀胱經,可以加灸命門穴,最好能灸到“兩腎如火之熱”,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