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藝味說
  • 陶禮天
  • 675字
  • 2019-08-06 15:47:21

第一章 “藝味”說的發端與儒道思想

從整體角度說,古人觀物取象、直覺認知的方式,是以“味”論“藝”的思維方式,就“藝味”說的發端而言,這是最為重要的原因;古代思想家、文藝理論批評家對審美通感心理的發現與論述,是“藝味”說的重要審美心理基礎;古代豐富的飲食文化及其理論觀念,是“藝味”說的重要的文化背景和產生土壤;而“藝味”說的主要哲學思想基礎,就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以及后來的佛教思想;當然,古代的樂、詩、書、畫等各種藝術創作本身,既是“藝味”說的理論研究和批評論述的對象,同時也是其文藝理論批評得以提煉出種種“味”的美學范疇的直接的根基,下文各章節的論述也力圖與文藝發展史結合起來進行分析。研究古代中國人的美意識(美感)的起源和審美觀念的發展,不能僅僅著眼于“美”這個詞(字),暫且撇開這個話題不談,問題在于:“味”是如何成為一個哲學范疇、美學范疇的?這是研究“味”這一美學范疇、研究中國古代“藝味”說的首要問題。本章將首先從“陰陽五行”說與“聲亦如味”論的關系角度,對此問題作出探討;接著本章還將論述儒家的“和味”論和道家的“無味”論及其對后代的重大影響問題;最后本章將較為詳細地討論《禮記·樂記》中的“遺音遺味”說的淵源與發展問題。《樂記》繼承和發展了先秦時期的儒家及其他各家有關音樂的理論觀念,建立起相當完備的儒家音樂思想體系,影響了其后兩千多年音樂藝術及其理論批評的發展。其“遺音遺味”說,成為后代論音樂“雅淡”之味的思想源頭;另外,“遺味”說又是后代劉勰提出的“余味”論的前奏,而“余味”論可謂是司空圖提出“味外之旨”(即“味外味”)論的先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洛县| 纳雍县| 屏边| 英山县| 民丰县| 鄂伦春自治旗| 北流市| 枞阳县| 康定县| 江都市| 五家渠市| 宜州市| 安义县| 伊金霍洛旗| 福安市| 中卫市| 福泉市| 错那县| 六安市| 丹寨县| 阳高县| 赫章县| 夏河县| 美姑县| 宁蒗| 清远市| 隆安县| 沙坪坝区| 舒兰市| 陆河县| 思茅市| 长乐市| 格尔木市| 通江县| 岳普湖县| 镇赉县| 乐昌市| 汕尾市| 大安市| 丹江口市| 久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