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書力求從服裝結構設計藝術性的角度來講解結構設計的訓練方法。試圖簡化結構設計入門的學習路徑,而著重于結構設計在運用表達上的創造性,強調在結構設計過程中的靈活性和變化性,提倡一種自由式的結構入門學習方法,以期在結構設計的實踐中能活學活用。因此,強調基礎學習方式和材料的簡練性和有效性,強調設計訓練的實踐性和系統性,強調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強調培養人的判斷力和創造力,以及要先入為主地培養立體造型的觀念和習慣等,是本書成書的重要理念。以便“使每一件的服裝材料不是被裁剪,而是被創造?!?/p>
本書中提出了感性思維這個概念,強調在結構設計中需要理性和感性思維的結合。也提出了熟悉面料對結構設計的重要性。因為服裝結構不是一個單獨的存在形式,它的設計形態的相關性被人們所熟悉,而它的工藝形態和面輔料材質的相關性卻是常常被忽略的。
本書批判性地探討了服裝原型裁剪法的優勢和劣勢。并且從學習和訓練方式的角度,闡述了駁樣訓練的重要性。對駁樣方法的介紹可謂詳細無余,用了較大的篇幅來介紹服裝駁樣的各種方法和實踐技能。
另外也簡要介紹了中式及東方式的裁剪法。這一裁剪形式有其獨特的美學價值,完全可以與西式裁剪并駕齊驅。應發掘其應用的潛能以期被發揚光大。
隨著社會和服裝科技發展的趨勢和潮流,重復性勞動的價值將越來越低,所以服裝結構設計訓練的著重點應放在其設計性的角度上,從提高判斷力、對造型尺寸的敏銳度和提高美學性的設計觀感等方向入手。在基礎得到扎實鞏固之前就學習很多的經典款式,以及在還沒有多少經驗的情況下就學習過多的規則,反而可能讓初學者搞混許多概念從而欲速則不達。無論何種學習或訓練,一旦失去方向和目標,所得的信息就是一種淹沒和災難。
有了正確合理的指導思想,再配合好的學習方法,才能期待在結構設計學習上有較快的成長。建立起數據和觀感之間的聯系,看到數據能預見成衣效果,這才是設計中有效的記憶形式和狀態,是學習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因此,本書結構設計的論述方式力求最簡化、最基本、最少記憶和計算形式,內容力求簡潔和概括,能活學和活用,并將控制篇幅。摒棄一般羅列式的說明和講解,而注重在對基本原理熟練掌握的基礎上,對款式解讀以及變化設計的能力也即判斷力和感悟力的培養上。
浙江農林大學
鐘 堯
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