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習題

3.1 簡答題

(1)曾有人假設一個橋形自由基中間體產生于3-苯基丙醛的光化脫羰反應中,試提出一個實驗證實該設想是否合理。

(2)下列反應是經由碳負離子還是卡賓中間體重排進行的?

(3)設計一個實驗區別乙二酮衍生物在堿性條件下的重排是按分步機理(a)還是按協同機理(b)進行的。

(a)

(b)

3.2 分析下列兩步反應,并從位能圖(圖3-1)判斷:

(1)反應有幾個過渡狀態?哪一個對反應速率影響最大?

(2)正確排出k1k2k3k4的大小順序。

(3)整個反應從A到C是放熱,還是吸熱?

(4)B、C兩個產物中哪一個比較不穩定,為什么?

圖3-1 位能圖

3.3 解釋下列問題:

(1)丙酮和混合物中,在中性條件下沒有18O同位素交換,但在微量酸性存在下,會存在下列平衡過程,說明理由。

(2)將1mol縮氨脲(A)加進1mol環己酮(B)和1mol呋喃甲醛(C)的含微量酸的乙醇溶液中,得到D和E的混合物。若反應在5min后停止,混合物主要含D。然而,若反應過夜,產物幾乎定量地完全是E。試解釋這一事實。

3.4 為下述實驗事實提出合理的反應機理。

(1)乙烯基烷基醚(RCHCHOR')能很快被稀酸水溶液(含)水解成醇(R'OH)和醛(RCH2CHO18)。

(2)

3.5 乙酸苯酯在AlCl3存在下進行Fries重排變成鄰或對羥基苯乙酮:

(1)這兩個產物能否用水蒸氣蒸餾分離?為什么?

(2)為什么在低溫時(25℃)以生成對位異構體為主,高溫時(165℃)以生成鄰位異構體為主。

3.6 Bamford-Stevens反應涉及對甲苯磺酰肼對脂肪酮的加成,緊接著強堿處理和加熱,產物是烯烴。寫出反應機理,如何對反應活性中間體進行檢測?

3.7 2,2-二甲基-4-苯基-3-丁烯酸進行熱脫羧反應,得到2-甲基-4-苯基-2-丁烯和二氧化碳。

在a位上用D取代H,觀察到同位素效應kH/kD=2.87,同樣,在b位上碳的同位素效應k12/k14=1.035(對碳而言,這是較大值),這些現象如何說明脫羧反應是協同機理?試擬定一個可能的過渡態。

3.8 根據給出的數據,用彎箭頭符號畫出下列轉變的反應機理,反應機理可能不止一步。

(1)

(2)

3.9 苯甲醛與氨基脲反應時可觀察到動力學同位素效應。

判斷kH/kD是一級同位素效應還是二級同位素效應?kH/kD是恒定的還是隨pH變化的?

3.10 假定正離子中間體是一個穩定中間體,寫出下列反應的速率方程。

3.11 沒有任何假設,寫出含有k1k-1k2值的速率方程,這個速率方程能夠描述下列反應產物的形成速率。

3.12 某環氧化物和順二苯乙烯的反應式如下。反應有兩種可能機理,分別涉及了含有取代芐基正離子和烷氧基負離子的中間體。寫出這兩種機理,推導它們的速率定律,并利用動力學說明怎樣區分它們,需要做哪些精確的實驗?

3.13 苯甲酰氯與乙醇和吡啶反應生成苯甲酸乙酯和吡啶鹽酸鹽,這個反應的第一步可以是乙醇或吡啶進行進攻。吡啶進行親核進攻,形成酰基-吡啶鹽物種,這種反應就相當于是加入此堿的親核催化反應。如果乙醇先進攻,吡啶僅僅只是捕獲反應過程中產生的HCl。寫下這兩種可能的機理,推導區分這兩種可能性的速率定律。

3.14 苯甲醛與HCN在20℃乙醇中加成,其ρ=+2.33,試判斷下列反應的快慢。

(1)

(2)

3.15 從苯甲醛生成半縮二氨基脲的反應機理,包括縮合反應,接著是消除水的反應。

PhCHO+NH2NHCONH2PhCH(OH)NHNHCONH2

PhCH(OH)NHNHCONH2PhCHNNHCONH2+H2O

第二步(k2)是酸催化反應,在苯甲醛的苯環上,取代基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和pH有關,如表3-1所示。

表3-1

計算在這兩個pH時哈姆密特ρ值,并根據速率控制步驟的變化,解釋哈姆密特ρ值的差別。

3.16 萘與異丙基溴在不同條件下烴基化數據如表3-2所示。

表3-2 萘與異丙基溴在不同條件下烴基化數據

(1)什么因素引起兩種反應介質中產物比率的區別?

(2)為什么產物比率隨時間變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赤壁市| 稷山县| 岐山县| 紫阳县| 壤塘县| 仪征市| 垦利县| 门头沟区| 武安市| 库尔勒市| 镇安县| 漳平市| 平遥县| 金塔县| 筠连县| 通化市| 广州市| 息烽县| 海盐县| 饶平县| 怀柔区| 电白县| 冕宁县| 大关县| 东光县| 锦州市| 民县| 五指山市| 务川| 澎湖县| 道孚县| 贵港市| 蒙阴县| 浠水县| 西平县| 池州市| 全州县| 禹州市| 崇明县| 招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