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史·人物傳(第一卷)
-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 3776字
- 2021-03-04 18:07:21
邊守靖
邊守靖,字潔清,亦作潔卿,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生,直隸靜海人。邊家是靜海望族,其父邊仲三是清光緒甲午科舉人,但未及參加會試即病故,其時邊守靖尚在母親襁褓中,不久,邊守靖交由叔父邊錫三收養。邊錫三非常喜愛這個侄子,讓其夫人斷了親生女兒的奶哺育邊守靖,稍長又親自授以詩書,使邊守靖得以考中秀才。
科舉廢除后,邊守靖被送到天津中學堂就讀,中學畢業后考入師范。幾年后以優異成績考取公費赴日本留學資格,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法律科學習。在日本,邊守靖受當時高漲的革命潮流的影響,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0年回國,到保定師范學堂任教。
辛亥武昌起義爆發后,邊守靖回到天津與同盟會員王葆真等商定發動靜海民團響應,邊守靖隨即返回靜海鼓動四十八村民團約一千余人準備開往天津,被其保守畏禍的祖父嚴厲制止。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各省成立議會。邊守靖以留日學生和同盟會員資格當選為直隸臨時省議會副議長,翌年當選為省議會議長。
當時的邊守靖年輕氣盛,銳意革新,很想有所作為。他對人說:“民國議會是立法機關,各國皆然,決不同于清朝諮議局的咨詢機構。當此民國初建民智初開之際,議會要根據約法賦予的權利獨立行使職權,不能唯行政機關的馬首是瞻,更不能成為行政機關的附庸。我們要各盡職責,不能辜負直隸省三千萬鄉親父老之委托與期望。”邊守靖當選議長后不久,與一部分志同道合的議員經過商討,擬定了整飭吏治、整頓稅收、疏浚河道、大辦教育等十大議案,交省議會審議通過,咨請行政當局采擇施行。十大議案的提出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好評。
1913年國民黨發動的“二次革命”徹底失敗,袁世凱隨即在全國范圍對國民黨實行嚴厲鎮壓,勒令國民黨自動解散,取消國民黨員的軍政職務,公開通緝參加“二次革命”的重要領導人。邊守靖為了保住自己既得的地位,遂改變革命黨人的初衷,與北洋軍閥、官僚同流合污。袁世凱見邊守靖已完全屈服,遂決定加以籠絡。1915年下半年,袁世凱先后授予邊守靖勛四位、二等文虎章、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邊氏欣然接受,并加入到勸進隊伍中來,聯絡省議員以直隸省議會名義向袁世凱勸進書。袁世凱收到勸進書后,立即派人給邊氏送來五萬元“袁大頭”(即鑄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圓),并允諾登基后另外給予加官。
1916年9月,直系軍閥首領曹錕任直隸督軍。當時,直隸督軍公署在保定,直隸省長公署和直隸省議會在天津,每逢有重大事情,邊守靖都要親自到保定拜見曹錕,以博取他的好感。1918年1月,曹錕四弟曹銳署理直隸省長(次年7月改為實任)。2月6日,曹錕率軍南下作戰。臨行前,曹錕委派曹銳以署理直隸省長代理督軍職務。從此,曹氏兄弟全面掌握了直隸的軍政大權。邊守靖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一意結交曹氏兄弟,特別是同在天津辦公的曹銳,不久兩人即結拜為金蘭兄弟,曹銳年長,邊守靖稱曹銳四哥。邊守靖滿腹文才,口才好,又足智多謀,深得曹銳的賞識。從此,邊守靖成為曹銳的頭號親信。他們這對金蘭兄弟,曹銳任直隸省長,邊守靖為直隸省議長。省公署交議之事,省議會無不通過;省議會欲辦之事,省公署一一照準。兩人狼狽為奸,包攬了直隸的事務。曹銳讀書不多,能力有限,省中要政、人事更動,曹銳都依邊守靖裁決。久而久之,直隸各道、縣官員到省城請見時,往往先謁議長邊守靖再見省長曹銳,說到底,邊守靖的意見也就是曹銳的意見。
直皖戰爭后,直奉矛盾開始激化,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不斷對直系挑釁。面對和戰問題,曹銳問計于邊守靖。邊守靖為曹銳具體分析了直、奉兩方的情況后指出,張作霖占據東北,兵力雄厚,如與奉系開戰失敗,曹氏兄弟多年苦心經營的一切將化為云煙;再則,吳佩孚大有功高蓋主之趨勢,作為直系領袖曹錕不能全聽部屬吳佩孚的,應結援張作霖兒女親家,以抑制吳佩孚的氣焰。邊守靖的意見,與曹銳不謀而合。曹銳聽從邊守靖的主張,決定勸說三哥曹錕對奉系主和,不能開戰。他奔走于保定和奉天之間,調停兩方的矛盾,甚至不惜遷就奉方,張作霖提什么條件,曹銳都答應,只要張作霖不開戰就行。曹銳主和,而吳佩孚等高級將領則主張與紅胡子張作霖決一勝負。1922年4月11日,曹錕在保定督軍公署召開會議,商討和戰問題。曹銳一向依仗曹錕之勢,盛氣凌人,在會上對主戰派將領出口不遜,還掏出手槍來耍橫,激起直系高級將領的憤慨。曹錕不得不決定對奉系開戰,并請吳佩孚擔任前敵總司令。曹錕為了安撫各將領,還當場責備了曹銳幾句,遂使曹氏兄弟間發生沖突。為了妥善處理曹氏兄弟之間的僵局,邊守靖多方設法,最后達成體面的解決辦法,曹銳以有病為由提出辭去直隸省長職務,然后由曹錕任命曹銳為直、魯、豫三省礦務督辦作為補償。
直奉第一次戰爭后,直系分成“津保派”和“洛陽派”。“津保派”以駐保定的曹錕和駐天津的曹銳為首,邊守靖作為“津保派”的靈魂人物,極力贊同曹錕直接入主大總統府,與吳佩孚的迂回主張形成對立。為讓曹錕盡快當上大總統,邊守靖多次向曹錕獻策,其中心意思是將黎元洪迅速趕下臺,然后以重金收買國會議員,讓他們投票選舉曹錕為大總統。邊守靖不僅是獻策者,還是這些決策行動的指揮者、參與者。
邊守靖與眾議院院長吳景濂策劃,指控財政總長羅文幹受賄,由吳景濂在眾議院提出查辦案,逼迫黎元洪總統下令逮捕羅文幹,直系軍閥由曹錕帶頭紛紛通電要求治羅文幹之罪,邊守靖也以直隸省議會的名義發出通電,斥責羅文幹誤國違法。邊守靖還通過曹銳放出“秀才不倒,大選不成”的話,矛頭直指吳佩孚。通過羅文幹案,迫使王寵惠內閣總辭職,同時也給吳佩孚以沉重打擊,迫使他服從曹錕強制驅逐黎元洪下臺,重金賄選為大總統。
邊守靖的第二步就是逼黎元洪盡快下臺。為了辦事方便,他在北京南池子買了一所房子,長住北京,為曹錕賄選進行謀劃。為了制造民意,邊守靖花大價錢雇用大批流氓地痞組成所謂“公民團”,1923年6月8日起在北京天安門前搭起高臺,舉行所謂國民大會,要黎元洪退位,以讓賢路。“公民團”還到總統府所在的新華門前游行高喊:“改造時局,總統下臺!”與此同時,直系將領由陸軍檢閱使馮玉祥和京畿衛戍總司令王懷慶率領下級軍官宣布集體辭職,表示不再負責維持治安,并撤走了大總統府和黎元洪官邸的軍警,北京警察也宣布罷崗。逼宮行動一步步升級,“公民團”從天安門移師到東廠胡同,將黎元洪官邸包圍起來,搖動手中小紙旗吶喊:“總統下臺!”“市民餓!總統肥!”黎元洪困守總統官邸,形同囚徒,寸步難行,僵持至6月13日悄悄離開北京前往天津。
黎元洪下臺后,曹錕即按照邊守靖事先提出的“議員當中多數宦囊不滿,錢能通神,每人酌給一筆款即為我所用”之策,抓緊進行賄選。但賄選得需巨款,邊守靖向曹錕、王承斌建議用“捉財神”的辦法籌集賄選經費,即逮捕販賣毒品人,令其交出數千至數萬元后再釋放。他們隨意將有錢的士紳均列入毒品販子名單,敲詐勒索。邊守靖還從天津長蘆鹽稅中為曹錕籌集了一筆款賄選。曹錕將搜括勒索來的賄選款除一部分讓曹銳以化名存在外國銀行外,大部分款存在邊守靖開辦的大有銀行。邊守靖與吳景濂等經過數月奔波,終于達成賄選協議。普通議員投曹錕一票,給五千銀圓支票(部分重要議員給予一萬甚至更多的票價)。待投票后,議員們持加蓋有邊守靖和王承斌等人私章的支票分別去銀行取錢,支票以邊守靖的大有銀行最多。
曹錕賄選前后,邊守靖不僅出謀劃策,而且赤膊上陣,為賄選成功立下汗馬功勞。曹錕為酬其功,決定以邊守靖為交通總長。但吳佩孚堅決反對,沒有實現。曹錕為此多次向邊守靖表示歉意,答應以后適當時機一定給予調換更高的官職。但為時不久,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直系遭到慘敗,吳佩孚全軍覆沒逃亡長江流域,曹錕被囚禁于中南海延慶樓,曹銳因舍不得家財吞鴉片自殺,邊守靖的幾大靠山頃刻全部倒臺。但邊守靖善于隨機應變,很快與新入主直隸的奉系軍務督辦兼省長李景林拉上了關系。1926年李景林倒臺,褚玉璞上臺,邊守靖又與褚玉璞搭上了關系。時局多變,直隸督軍、省長換了一波又一波,但邊守靖的議長職務卻始終連任,這在北洋軍閥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直到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占領北京,將北京改為北平,直隸省改為河北省,省議會取消,邊守靖才結束他把持了十六年之久議長職務。
邊守靖退出政界后,將過去搜刮來的巨額財產(有人說他有七千萬元家財,知情人認為是夸大了)投資天津的工商業,長期擔任恒源紗廠(后成為紡織廠)董事長,一度兼任總經理。此外,邊守靖還開設有信記銀號、稻香村食品店、西服店、醬園、鐵廠等,成為天津最有實力的民族資本家之一。
1937年7月,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本侵略者幾次想拉邊守靖出來擔任偽職,邊守靖堅持民族氣節,保全了晚節。
1949年1月,遼沈戰役結束,東北全境解放。接著,東北野戰軍與華北野戰軍一百萬大軍發起平津戰役,攻克新保安、張家口,兵鋒直指北平、天津。天津的大官巨賈紛紛離開天津南下。恒源紡織廠總經理曹郁文(曹銳之孫)惶惶不安,對邊守靖說:“時局阽危,我們必須趕快走,否則慢了后果不堪設想。”邊守靖開始也憂心忡忡,后來他看了共產黨有關政策的宣傳材料,決意留下。他對曹郁文說:“還是留下為上,不必出走。”
曹郁文最終還是去了香港,但邊守靖沒走,留在天津兼任恒源紡織廠總經理。天津解放后,他曾先后擔任天津市政協常委、天津工商聯副主委、中國人民救濟總會天津分會副主委。在邊守靖的帶領下,恒源紡織廠順利完成公私合營,獲得模范廠稱號,為天津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樹立了榜樣。
1956年7月6日,邊守靖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