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貝祖貽

汪仁澤

貝祖貽,原名騏祥,字淞蓀。江蘇吳縣人。1893年3月12日(清光緒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出生。父親貝理泰,早年考取秀才,被蘇州知府聘為幕僚。1915年入股上海商業儲蓄銀行,1917年在蘇州創設該行分行,任經理。生有八子四女,貝祖貽排行第三,幼年就讀家鄉私塾,十歲時到上海澄衷學堂就讀,以優異的成績(尤其是英語)畢業。1907年考入蘇州東吳大學中學部,畢業后進唐山礦山路礦學堂學習兩年。1913年卒業后南下,任漢冶萍煤鐵公司上海辦事處會計。次年轉任中國銀行北京總行司賬。由于工作勤奮,又能講流利的英語,提升甚速。1915年調往廣州任該行廣東分行營業部主任,僅三個月即通粵語,業務迅即展開。1917年升任廣東分行副經理。1918年去香港籌建分行,后任該分行經理。此時廣東革命政府成立,急需軍餉,廣東分行經理馬嘉錫因無力應付而辭職,所遺之職亦由貝兼任。

1924年廣東政府擬成立中央銀行(以后簡稱“央行”),籌備員宋子文欲將已存入中國銀行(以下簡稱“中行”)兩廣鹽款十一萬元轉入央行,但貝祖貽以未經總行同意不允許提轉而遭監視;不久,貝攜眷化裝后潛往香港并報告北京總行,得復函指示貝設法與宋緩和關系,并暗中予以協助。貝即親赴廣州,退還鹽款,協助央行整理貨幣,并給予貸款五十萬元,提高央行信用。1925年8月廣州央行發生擠兌風潮,省港中行大力支援,借給巨額現金,使風潮很快平息。從此,宋、貝兩人結為莫逆之交。1927年總行調貝祖貽任中行滬行經理。次年中行改組,成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總管理處從北平移至上海。11月召開的中行股東大會上,貝當選為商股十二人董事之一。

上海自開埠以來,租界成為“國中之國”。華人在租界上處于無權地位。20年代起愛國人士發起華人參政運動,提出“無代議士不納稅”的口號。經過長期斗爭,工部局同意華董三人參政。1928年4月上海納稅華人會推選貝祖貽等三人為首任華董進入公共租界董事會。當月董事會通過決議,6月1日起,外灘、兆豐(今中山)等公園一律向華人開放。此后貝連選連任歷屆華董。在董事會上,凡涉及華人權益必與各華董共同據理力爭。

1930年,貝祖貽轉任中行外匯部主任后,積極開展外匯業務。通令國內外各分支行加強經營外匯業務,并作為考績內容;對進出口商行和外貿經營者,給予信用貸款和提供保證金;擴展僑匯業務,提供各種方便和服務。此后陸續建立國外直接通匯處六十三處、特約代理處九十六處。不僅打破了外商銀行對我國的外匯匯兌的壟斷,且為今后中行外匯業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31年,貝祖貽代表中國赴美出席華盛頓國際商會聯合會,并在歐美考察經濟。1932年,在他的籌劃和組織下,中行在世界主要城市先后創建了十八家分行。1933年,我國白銀大量外流,引發“白銀風潮”。貝祖貽積極主張“廢兩改元”,參加財政部組織的七人研究會。4月,當局正式頒布《廢兩改元公告》,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白銀外流。

1934年,貝祖貽參與幣制改革的準備工作。翌年3月,中國銀行改組,增加官股,由宋子文任董事長。11月國民政府實行幣制改革,放棄銀本位制,以中央、中國、交通三行鈔票為法幣,可無限制買賣外匯,使法幣對外匯匯率基本趨于穩定。

1937年抗戰軍興,引起財政困難。貝祖貽掌握的中國銀行外匯部與中央銀行合作,共同經營外匯交易,以維護法幣信用。隨著戰事的延續,中行行務日趨繁重,1938年4月決定增設副總經理一人,由貝祖貽擔任,仍兼滬分行經理。是年中行外匯部與香港匯豐銀行合作,以公開牌價提供外匯,避免了法幣的急劇貶值。

由于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為了維持法幣幣值,1939年中英合作,由中國、交通二行與匯豐銀行、印度專利銀行和澳大利亞合組中英外匯平衡基金委員會,中方出資一千萬英鎊,貝祖貽任五人委員會中方代表。1941年基金用完后,中、英、美外匯基金平衡局隨之建立,由中方出資二千萬美元,英、美各出資五百萬英鎊和五千萬美元,組成五人董事會,貝祖貽、陳光甫、席德懋三人為中方董事。是年貝升任中行代總經理,任職期間確定“應以扶持國內生產為范圍,以期增加出口貿易,減少進口貿易,平衡國際收支,而以裨益國計民生的一切生產事業為貸款的對象”。1942年發放貸款八億三千七百萬元,1943年十七億七千四百萬元,1944年二十九億八千二百萬元,1945年達九十五億三千六百萬元中國銀行行史編輯委員會編:《中國銀行行史1912—1949》,中國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第495頁。。其中雖含有通貨膨脹的因素,但也體現了貝對戰時民族企業的積極財政支持。

1944年,貝祖貽赴美作為中國代表之一,出席聯合國貨幣財政會議。1945年再度赴美,代表中方與美國政府商議對華五億美元的戰后復興貸款。后因國內戰爭爆發而告中止。

1945年,宋子文出任行政院院長,次年3月任命貝祖貽為中央銀行總裁,并與宋子文等商定《管理外匯暫行辦法》,試圖以開放外匯市場穩定幣值。法定美元一元合法幣二千零二十元,黃金十兩為法幣一百六十五萬元。最初三個月,外匯供應尚屬正常。此時中央銀行擁有外匯資金八億七千萬美元、黃金六百萬兩及大量白銀和銀圓,以及沒收的敵偽產業五億多美元和美援的剩余和救濟物貨,可供隨時運用。但自1946年7月國民黨挑起內戰后,財政支出激增,外匯市場逐步惡化。8月19日外匯匯率提高至法幣三千三百五十元對一美元,立即引起輿論攻擊,隨之外匯黑市猖獗、物價大幅度上漲。宋子文、貝祖貽商議后,迫不得已大量拋售黃金、美鈔,以冀壓抑通脹。黃金最多一天售出達十萬兩。據統計1946年12月售出七十八萬余兩,1947年1月售出六十七萬余兩。但黑市價格反而愈抬愈高,套匯、逃匯之風也愈演愈烈。1947年2月15日,中央銀行正式宣布停售美元、黃金,宋、貝同時宣布下臺。在此期間共售出黃金三百五十萬兩、美金三億五千四百二十萬余元。蔣介石聞訊后,十分震怒,著即查處。次日當局宣布經濟緊急措施方案,規定法幣一萬二千元換一美元。此后金價、黑市外匯和物價再次出現驚濤駭浪式的狂漲,市民發生騷亂,釀成“上海金潮案”。3月5日,監察院發表調查報告,對宋、貝及央行業務局長等人提出彈劾。除宋被指為執行政策錯誤外,余均被指為有舞弊行為任建樹主編:《現代上海大事記》,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年版,第977、989頁。。6月4日,國民黨政務官懲戒會議決定對貝予以申誡,次日上海地方檢查處票傳,貝接受申誡任建樹主編:《現代上海大事記》,第977、989頁。。此后貝回任中國銀行,8月繼陳光甫任該行常務董事。但貝既曾蒙此不白之冤,已無心再復原職。1949年貝曾任國民政府技術代表團代表,赴美商談美援,但以失敗告終。

全國解放前夕,貝祖貽離開大陸寓居國外,曾任美亞保險公司董事長、紐約斯泰保險公司顧問。1959年起任香港上海商業銀行副董事長。1973年退休后定居紐約。1982年12月2日因病在紐約逝世。長子貝聿銘,1935年留美學建筑,國際知名建筑師。

主要參考資料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中國、中央二銀行檔案。

中國銀行總行、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合編:《中國銀行行史資料匯編》,檔案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中國銀行行史》(1912—19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远市| 文昌市| 甘南县| 衡阳县| 兴国县| 乌兰察布市| 股票| 铜川市| 遂平县| 邮箱| 永川市| 平度市| 闻喜县| 阳新县| 镇安县| 泰来县| 溧水县| 米林县| 天长市| 多伦县| 汕头市| 永春县| 武汉市| 额敏县| 永德县| 封开县| 边坝县| 利津县| 莫力| 闵行区| 吉首市| 信阳市| 邹城市| 巧家县| 华蓥市| 揭阳市| 宁晋县| 张掖市| 锦屏县| 德庆县|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