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節(jié)結(jié)構(gòu)與方言分組:鄂東南方言的個案研究
- 李佳
- 584字
- 2020-12-04 18:26:40
1.2 方言分區(qū)與分組
語言之間呈現(xiàn)相似性,除了類型相似、擬聲詞以及極為罕見的偶然相似以外,大體上出于同源分化和地域接觸兩類,前者主“分”,后者求“合”;前者多以“譜系樹”理論進行描摹,后者常用“語言聯(lián)盟”觀念加以概括,如表1-1所示。
表1-1 語言相似類型比較表

漢語方言的“分區(qū)”即由譜系樹模式驅(qū)動,較為公認的標準是丁邦新(1982)提出的,以音變條件的早晚作為方言分區(qū)層級的標準。可以說,分區(qū)是20世紀漢語方言研究的中心問題,1989年《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一版)》的出版是其標志性成果。
然而,從20世紀60年代袁家驊編寫《漢語方言概要》時最早將吳湘并提以來,漢語大方言之間屢屢出現(xiàn)兩兩并提的情況,其中既有長期以來存在系屬爭議的贛客、吳徽等方言,又有系屬雖無爭議但卻存在較多深層次聯(lián)系的吳閩、閩客、湘贛、粵贛等方言,以張光宇(1999)的梳理最為詳備。我們以張文為基礎(chǔ),結(jié)合前人研究,列為表1-2。
表1-2 兩兩并提的方言分組

由于漢語存在文獻參照、漢字基準,以上分組標準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歷時觀照,沒有純粹的共時標準。以“輔音韻尾三分”為例,這一標準雖然最像共時的類型標準,但它卻以《切韻》音系作為參照,其實仍是歷時標準。另一方面,除吳方言和湘方言之外,所有兩兩并提的方言分組都存在現(xiàn)實的地理連續(xù)性。如果相信“贛方言沖斷說”,吳湘方言顯然也具有歷史地理的連續(xù)性。因此,除了歷史分化以外,以上分組考慮更多的還是地域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