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〇中華民國十六年丁卯(1927年) 先生二十三歲

任保定私立培德中學國文教員,兼保定私立志存中學國文教員。

2月26日,《甲寅周刊》第1卷第44號“通訊”發表2月21日先生致章士釗(行嚴)函及章士釗回覆:

……前歲曾有蕪箋,辱蒙省覽,浮辭鄙意,無當偉懷。嗣因叢感百端,復欲有所陳述,疏懶因循,操翰旋止。適會??熘轮休z。今《甲寅》繼起,蝕日重明,凡屬同心,忭慰無量。讀三十六期,知先生方于撰述馀暇,研討《論衡》。王充絕學,久湮塵土。近人習于淺嘗膚受之風,雖震其說之驚創,稍稍稱道之,然終無大裨。先生以精邃之思,治深美之籍,闡發微義,昭宣士林,庶幾仲任之子云乎?乃觀近數期,先生與人往復,似殊注意于校勘考訂。鉞竊以為治學者,宜以閎識孤懷,旁搜遠紹,校同異,辨根枝,執其綱紀,則以簡御繁;泛其波流,則由博返約。呼吸千載,卓然撢古人之用心。而居今之世,文軌溝通,尤宜取吾先哲遺寶,散漫者條理之,幽隱者闡揚之,發潛德之耀,增邦國之榮。若夫校訂訓詁,乃學術之蘧廬,可一宿而不可久留,縱研之至深,不為造極。譬如自滬赴都,秣陵、歷下,為所必經。然若終身徘徊于秦淮河邊、大明湖畔,訪六朝之遺跡,挹山水之靈光,即使選勝搜奇,纖細不漏,亦只可為抵寧抵濟而已,豈可謂已抵都乎?恒持此義,譏評清儒,以為唯休寧戴君,濯漢暴陽,邈不可及;會稽章氏,亦嘉禾秀出,穎豎群倫。馀則雖如高郵王氏父子,吾未敢許其為成學。鉞甚愿先生為戴、章,不欲先生為王氏。甚愿先生能取《論衡》,剝膚存液,本邏輯妙術,加以推闡,選為一書,使仲任之學,大明于世,承學之士,均受沾溉,不欲先生僅為一《論衡集解》,高者視孫仲容《墨子間詁》,下者仿佛王益吾莊、荀《集解》而已也(33)。又《甲寅》“通訊”一欄,博致眾義,隨事發攄,通人己之情,廣應求之效。至善!至善!而鉞又希先生特辟一欄,使天下學子,皆得條舉疑難,廣徵解析;鴻生碩彥,亦可藉資研討,發布心得。本以文會友之意,免獨學寡聞之苦,施者受者,兩有所裨。據地無多,為益甚宏。去歲友人李君杏南,曾建此議,嗜學之士,必多同心。先生肯惠而許之乎?……繆鉞 保定西河沿(一九二七年)二月二十一日

彥威所規一義,所提一事,均極善。夫校刊者為學之初步也,止于初步,故不得謂學,然初步不為,學亦難日起有功。此象形文字之國治古學者之特征,非他土所能比也。至彥威所持閎識以下各義,字字精當。釗雖不敏,敢不拜嘉。辟欄舉疑,正合釗意。但有此類函件,當即開始,彥威、杏南諸君,試倡為之。欄名是否即用“質疑”二字,希酌。士釗

2月,五弟繆鍾赴京。鍾,字君山。時年18歲。此次赴京,蓋欲謀職養母(34)。

3月13日,金毓黻日記記:“閱《甲寅》周刊,繆鉞致章行嚴書云:‘治學者宜以閎識孤懷,旁搜遠紹,校同異,辨根枝,執其綱紀,則以簡御繁,泛其波流,則由博轉約,呼吸千載,卓然撢古人之用心。而居今之世,文軌溝通,尤宜取吾先哲遺寶,散漫者條理之,幽隱者闡揚之,發潛德之耀,增邦國之榮。若夫校訂訓詁,乃學術之蘧廬,可一宿而不可久留,縱研之至深,不為造極(35)?!愠执肆x譏評清儒,以為唯休寧戴氏,濯漢暴陽,邈不可及;會稽章氏,亦嘉禾秀出,穎豎群倫;馀則雖如高郵王氏父子,吾未敢許其為成學?!陨纤?,精當之至,足為治許、鄭學者下一針砭,訓詁之業,為治學門徑,謂古人之文字難解,不通其郵,則無以知其命意之所在,始從事及此,為之不懈;若既通其郵,而猶徘徊于聲音文字之間,是以升堂為極致,而入室為不足尚也,豈理也哉?衡其大小輕重,自以繆氏之論為當?!?a href="../Text/Chapter-4_0036.html#ch36" id="ch36-back">(36)

6月2日,王國維自沉于頤和園排云殿西魚藻軒前昆明湖中。年51歲。

8月10日,先生謁先父墓于江蘇義塋(37)

9月23日,吳宓(雨僧)將其《吳宓詩集》副本寄先生(38)。此前,先生經友人李濂鏜(杏南)向吳宓轉達了傾慕之意,并示以詩文(39)。

10月,先生寫就《讀〈吳宓詩集〉題辭》,并寄吳宓。吳宓1927年10月7日日記:“謁黃節先生于高井胡同宅。黃先生談次。謂(一)六朝人詩,似若一體,然實各有面目。宜深研以得其真,而當從陶淵明入手(按繆鉞君保定。頃細讀宓詩稿,為序以評之,所論亦同。其謂宓詩欠精練,亦中宓之病根)。”(40)“繆彥威(鉞)先生評他(41)的詩,大加贊揚,但又說‘若求白璧微瑕,惟在未臻精練’。這是公允的批評。”(42)

冬,五弟繆鍾因患肺結核病逝,先生從學校趕回家中,已成永訣。先生為作《自校歸家君山弟已卒口占一絕》詩。出殯后,先生又作《送君山弟葬》詩。

是年,先生寫錄詩稿二十馀首,請人介紹,就正于任丘籍忠寅(亮儕),籍忠寅覆書嘉勉(43)。

編年詩

《夏歷正月送五弟君山北上四首》 《寄周式南》 《李杏南以近作修辭學見贈賦此報之》 《呈張效直先生》 《夏歷七月十三日謁先君墓于江蘇義塋》 《與梁鶴銓論詩》 《嘉桔》 《月下有作示梁鶴銓》 《奉呈沈雨人丈》 《夏歷九月初七張效直先生招飲寓廬謹呈一律》 《雨后西郊訪李杏南》 《寄懷吳雨僧北京》 《讀李杏南近作》 《寒夜感懷》 《自校歸家君山弟已卒口占一絕》 《送君山弟葬》 《偕梁鶴銓在李杏南齋中話舊并觀其秋林課詩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定县| 印江| 贵定县| 保德县| 抚顺县| 万全县| 汾阳市| 宜兰县| 遵义市| 霞浦县| 嵊州市| 运城市| 江源县| 元朗区| 田林县| 廉江市| 盐山县| 上虞市| 青岛市| 洛川县| 嫩江县| 永胜县| 万载县| 临潭县| 玉环县| 清新县| 闸北区| 白山市| 松江区| 巨野县| 怀化市| 巴塘县| 波密县| 永仁县| 册亨县| 永德县| 湖北省| 茂名市| 左权县| 普陀区|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