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變被動為主動,唯一選擇勝過沒選擇
- 向司馬懿借智慧
- 海華 萬墨軒圖書策劃編輯
- 1735字
- 2019-08-01 15:50:30
第一節 智識明主,為人老練避鋒芒
建安十三年,曹操殺呂布、滅袁紹、得袁尚,除掉了不少競爭對手,同時為自己搜羅各路人馬。同年7月,曹操率領15萬大軍發動赤壁之戰,結果被諸葛亮的火攻戰術打得潰不成軍。赤壁之戰對曹操造成重創,讓他不得不放棄擴大疆域的計劃而休整和恢復軍力。赤壁之戰后不久,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眼看大勢已定,司馬懿也深知曹董既重才又妒才,在曹董面前耍小聰明是極其愚蠢的行為。對形勢已洞若觀火的司馬懿,在接受曹董的聘請時,一改之前態度倨傲、恃才傲物的作風,而是變得兢兢業業、畢恭畢敬。
理想與現實在大多數時間都是不同步的,甚至有些出入。如何做到將骨感的現實也豐滿起來是需要智慧的,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但是,司馬懿做到了。當我們追求職業理想時,也不能忽略了實際問題。當兩者有分歧時,我們要分三步走。
第一,面對現實,先求得溫飽。有了一定的收入,你才能從中得到物質的享受。第二,學會隱忍,從實際出發,做好上司交給你的工作。第三,積蓄力量,逐步實現理想。做你不是最愛的工作,等待時機成熟之時,再慢慢向你夢寐以求的理想靠攏。
司馬懿剛入曹氏集團時,也不是做自己喜好的工作,司馬懿雖處于有才不能施的境地,但卻沒有放松對自己的歷練。我們也應該借鑒司馬懿這種智識明主并從小事做起直至成功的精神和態度,并運用到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定能有所增益。
第二節 大飆演技,以退為進博信任
赤壁之戰兵敗后,曹操急需人才。此時被譽為“神駿”的司馬懿以自己獨特的眼光選擇了曹操,在別人最不看好曹操的時候,他卻來到了曹操門下,打算在這里開始自己的人生征途。從此,司馬懿韜光養晦、不露鋒芒,逐漸在曹府站穩了腳步。
有意偽裝是手段,獲取信任是目的;信任度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所以想要獲取別人的信任,首先必須讓懷疑自己的人對自己放松警惕,其次才是實施下一步計劃,這也許正是司馬懿務實、苦干,順應曹操之心的緣由。為了成就自己的事業,光投其所好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善于尋找自己的堅強靠山,司馬懿很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獲得曹丕的信任,司馬懿無疑為自己找到了更大的靠山,為其今后進入集團內部權力決策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后,想要贏得上司的信任,我們必須做到以身作則。通俗一點說,你想要別人信任你,友好地理解你的意圖和話語,首先要信任別人,樹立一種有信譽的誠信形象。
第三節 守靈三年,隔岸觀火表忠誠
建安十三年,曹操的愛子曹沖因病早逝。這件事來得如此突然,讓司馬懿對曹家誰會成為曹操接班人的問題陷入迷惑之中。司馬懿認為要在曹府混下去,就一定要在將來的接班人身邊做事。可是,時下他還看不出曹操支持哪位公子,于是他索性決定為曹沖守靈三年。這一舉動可謂是一舉兩得,既讓曹操看到自己的忠誠,又讓自己有時間通過細心觀察找準“靠山”。
現實啟發是:
1.讓你的忠誠先行一步,才能拿到老板重用你的令牌
職場中的我們要走入老板的眼中,除了擁有過硬的工作能力之外,還要拿出自己的忠誠,這才是得到老板認可的雙保險。
2.形勢不明朗不要立即做決定,觀察好了再決定
曹董主動提出讓司馬懿在眾公子中做出選擇的時候,司馬懿的所言在我們普通人看來是不能理解的。事實證明,他這種做法是非常聰明的。在情況不明的時候,難免會選到垃圾股,自己很容易被套牢,就更談不上實現自己的勃勃雄心了。
我們身在職場,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事情的發展形勢不明朗的時候,我們就不要著急做出選擇,而應該先觀察周圍的情況,靜下心來認真思考。
第四節 假癡不癲,反客為主斗曹爽
公元249年,司馬懿經過長達一年的裝瘋賣傻終于找到了時機,他發動了高平陵事變,從曹爽手中奪回了兵權,并誅其三族。拔掉了這顆“眼中釘”之后,司馬懿終于重新回到了高層。
司馬懿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替郭太后寫詔書的時候就避開了鋒芒,措辭比較委婉,留了一定的余地。置身職場,我們不要讓自己總是鋒芒畢露,這對個人的發展其實是非常不利的。
同時,要有足夠的耐心,欲速則不達。司馬懿可謂是耐心的典范,一年多的時間中認真觀察,耐心等待時機,終于找到了機會,一舉戰勝了曹爽。因此,職場中的我們不要急躁。在奮斗的過程中,如果浮躁占據著我們的思維,那么我們就不能正確地制定方針、策略而穩步前進。只有扼制住自己的浮躁心態,專心做事,拿出自己的耐心,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