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中華經典藏書·升級版)
- 楊天才譯注
- 2837字
- 2021-03-03 17:32:19
泰卦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3]。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4]。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5],輔相天地之宜[6],以左右民。
【注釋】
[1]泰:卦名,下乾上坤
。《序卦傳》曰:“泰者,通也。”在《周易》里,一個卦象的吉利與否決定于三個方面的因素:交流、相應、變通。三者之中,“交流”與“相應”是“變通”的前提。交流,就是下卦與上卦交流,下爻與上爻交流。相應,就是爻與爻之間的陰陽屬性要相應。有了交流與相應,自然也就能夠實現變通。“變通”不僅是《周易》認識世界的方法,也是認識世界的目的。在《周易》六十四卦里,《泰》卦是唯一實現“交流”、“相應”和“變通”的卦。它一反大自然的本來面貌,將“天上地下”變化為“地上天下”。這種“反態”使得“天地交”泰,爻爻相應,氣象變通。
[2]小往:坤與乾比,也就是天與地比,則天大而地小。坤在外卦,純陰為小,于象為“往”,故曰“小往”。大來:乾為天,天在地下,為內卦,于象為“來”。純陽為大,故曰“大來”。
[3]上下交而其志同:上喻君子,下喻臣子,上下交則表明其志氣相投。
[4]君子道長,小人道消:陽為君子,陰為小人。陰陽二氣至《泰》卦時,已至于立春時節,這時陰氣已經漸漸消亡,而陽氣則漸漸興旺生長。
[5]后以財成天地之道:《泰》處于陰陽二氣運行的通泰之時,故君王分其時節以裁制時序之變。后,君王。財,裁也。
[6]輔相天地之宜:君王分時節序以指導百姓的生活。輔、相,助也。宜,適當。
【譯文】
《泰》卦象征著通順安泰:坤道柔小往外,乾道宏大來入內,吉祥,亨通。
《彖傳》說:“通泰,坤道柔小在外,乾道偉大在內,吉祥,亨通。”就是說天地交感而萬物亨通,上下交感互應則人們的志氣相同。內卦有陽而外卦有陰,內為剛健而外為柔順,內為君子而外為小人:于是君子之道興旺生長,小人之道軟弱消亡。
《象傳》說:天地交合,通泰。君王由此而裁制成天地運行之道,輔助天地以適當的方式運行,這樣就可以保佑百姓生存發展。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10],用馮河[11],不遐遺[12]。朋亡[13],得尚于中行[14]。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無平不陂[15],無往不復[16]。艱貞無咎[17]。勿恤其孚[18],于食有福[19]。
《象》曰:“無往不復”,天地際也。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復于隍[25],勿用師[26],自邑告命[27]。貞吝。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注釋】
[7]拔茅茹:就卦象而言,以初九之陽剛對應六四之陰柔,則茅茹之柔象已煥然而出,再深研其究,則六四位居坤下,有柔而又柔之容,更類如茅茹之象。茅,茅草。茹,茅根。
[8]以其匯:以其同類而聚集在一起。匯,類。
[9]征吉:坤為陰,為順;乾為陽,為健進。陽氣上升則為進,進而順,故曰“征吉”。
[10]包荒:包,包容,囊括。荒,同“巟”。《說文》曰:“巟,水廣也。”引申為廣大。
[11]馮(píng)河:徒步涉過河水。馮,通“淜”。《說文》:“淜,無舟渡河也。”
[12]不遐遺:遠而無所遺忘。遐,遐遠。遺,遺忘。
[13]朋亡:《坤》卦有“西南得朋,東北喪朋”之說,《泰》卦所處的位置正是東北方,故曰“朋亡”。
[14]得尚于中行:九二為臣,上應君王六五,二者俱居于卦中,以陽而應陰,故得陰陽中和之道。尚,保佑,輔助。
[15]無平:九三爻處天地相交之處,平而能分,故曰“平”。“平”而面臨變革,故曰“無平”。陂:通“坡”,即傾斜的山坡。
[16]無往不復:乾本在上、在天,因《泰》而互通至下,相交于地。九三上應上六,又復于本位,故曰“無往不復”。九三以“平”與“陂”和“往”與“復”為喻,說明世上的事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否極泰來,泰極否來。
[17]艱:九三所處的位置“上不在天,下不在地”,本有“夕惕若厲”之心,又位于陰陽相交之處,至六五互有震象,故曰“艱”。貞無咎:三雖“多兇”而“艱”,然以陽居陽,得位居正,又能應于上六,故曰“無咎”。
[18]勿恤其孚:不要擔心自己的誠信不為人所理解。恤,憂慮。孚,誠信。
[19]于食有福:九三在乾,乾為福。九二至六四互為兌,兌為口,上應坤象,坤有多食之象,故曰“食有福”。
[20]翩翩:疾飛的樣子。四與三接,下應初九之間,互有兌,兌為悅。兌下為乾,乾為天。兌,悅然于天,故有“翩翩”之狀。
[21]不富以其鄰:《泰》之互卦《歸妹》下兌上震,兌與震為鄰,故曰“其鄰”。《周易本義》曰:“陰虛而陽實,故凡言不富者,皆陰爻也。”六四以陰虛為鄰,又有乘陽之嫌,故曰“不富以其鄰”。
[22]不戒以孚:六四當位居正,雖有乘陽之嫌,然下應于初九,初九為乾,為君子,故可以“不戒”。
[23]帝乙:據《子夏易傳》、京房、荀爽等人注,皆認為是古帝商湯。六五尊居中位,故曰“帝”。歸妹:六五下應九二,九二至六四互為兌,兌為少女。九三與六五,互為震,震為長子,以兌為妹而歸之于九二。歸,古代女子出嫁。妹,古稱女子,少女。
[24]祉:獲得幸福。元吉:六五居《泰》之主,又有“歸妹”之喜,故曰“元吉”。
[25]城復于隍:九三至六五互為震,震為艮之覆象,艮為城,艮覆為震,則曰“城覆”。又九二至六四互為兌,“兌為澤”,“為毀折”,類如護城河,故有“城覆于隍”之象。復,通“覆”,傾覆。隍,護城的壕溝。
[26]勿用師:坤為眾,有兵眾之象。然上六在窮極之地,陰柔之甚,不可以用兵,故曰“勿用師”。
[27]自邑:坤為土,土筑城邑。坤性陰,陰皆有下降之志,故曰“自邑”。告:請,傳達。
【譯文】
初九,拔出茅草,匯聚同類,有利于出征。
《象傳》說:“拔出茅草與前進就會吉祥”,這說明初九的志愿在于向外發展。
九二,以包容之心,囊括之志,徒步涉過河水,無論多遠都無所遺棄。心中也不結黨營私,而以中正之德去輔佑君王。
《象傳》說:“以包容之心,囊括之志,徒步涉過河水,以中正之德去輔佑君王”,這是因為九二有光明正大的道德。
九三,世上的事物未有平坦而無坡的情況,也沒有往而不復還的情況。艱難曲折時須守持正道,就會免于災害,不要擔心自己的誠信不能被人理解,在食物供給方面會有幸福。
《象傳》說:“世上的事沒有往而不復還的情況”,這是因為九三處于天地交接之處。
六四,翩翩地飛來飛去,因上與陰虛為鄰,下有乘陽之嫌,故不富裕,這是因其不以誠信戒其行為的緣故。
《象傳》說:“翩翩地飛來飛去,因上與陰虛為鄰,下有乘陽之嫌,故不富裕”,原因全在于陰虛而失實的緣故。“不以誠信戒其行為”,這說明坤之陰爻都有下降而乘陽的愿望。
六五,帝乙嫁出了自己的妹妹,其妹因下嫁而獲得到幸福,這件事很吉祥。
《象傳》說:“求福而得吉祥”,六五以“中和”之德實現了自己美好的心愿。
上六,城墻傾覆于壕溝之中,這時不可出征用兵,城邑中的人請命不要用兵。因為占問的結果是有難。
《象傳》說:“城墻傾覆于壕溝之中”,這是因為陰乘于陽,尊卑顛倒,政令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