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打敗歌利亞
- 大衛王評傳
- (德)克魯馬徹
- 7312字
- 2019-07-04 17:49:19
(撒上17)
約書亞在世時發生的一件事可以為我們引入本章的主題,大衛可能每每想起這事,就大感振奮。這件事記在《約書亞記》第五章十三到十五節。嫩的兒子約書亞,以色列大軍的領袖,正要和他的百姓一起進入迦南的地界,神把這地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后裔為業。約書亞充分意識到了自己擔負的責任會面臨怎樣的困難。擺在他面前的是敵人在耶利哥無法攻破的堅固要塞。一場將產生重大影響的戰爭必須打響了。晚上,約書亞的眾軍在耶利哥周圍安營。一部分人入睡了,一部分人則活躍地交談著,估計即將遭遇的敵軍力量有多強。約書亞自己則在耶利哥周圍的山上漫步。他是在察看那地,考察戰場,制定作戰計劃嗎?史書告訴我們,約書亞“舉目”——我們知道,他舉目是要看哪里。他在與神相交。那么,發生了什么呢?很奇妙的事。但我們沒有理由驚訝,因為神會用神跡向選民顯明,他乃是活著的神。突然間,約書亞看到不遠處有一個威武的身影,身著兵甲,站在他面前。是人嗎?不可能!是天上的使者嗎?沒錯!豈不是后來成為了人的“為使者的耶和華”嗎?看到此景,約書亞幾近傾倒。他恐懼戰兢,不過還是鼓起勇氣,問:“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得到的答復是:“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于是,約書亞知道,至少他代表著至高者,唯有至高者決定著戰事的發展。同這樣一位盟友站在一起,約書亞勇氣倍增。“約書亞就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什么話吩咐仆人?’”我們理解他的做法。他摒棄了所有對自己的信靠,渴望在萬事上都對神的旨意忠實、順從、上心。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回答他的仆人:“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的。”這話是象征性的,但約書亞明白這一要求的屬靈意義。從那時起,他以真正的謙卑,行在神面前;他意識到無論自己去哪里,神都同在;他對此滿懷信心;他信靠主;任何時候,他都先求主的旨意,離棄任何不討主喜悅的事。主用一場又一場的勝利、一次又一次的祝福作為他的冠冕。大衛也腳踏約書亞的腳蹤,這話在他身上應驗了:“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太17:20)
大衛對非利士人說:‘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里。我必殺你,斬你的頭……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神。(撒上17:45—46)’
這段話是本章要探討的那一部分歷史。此外,這段話表明了整件事情最關鍵的是什么,特別是及時表明了這件事的核心意義。
在考察這件事的時候,讓我們注意兩方面:首先,以色列人的危險;其次,神通過大衛施行的拯救。
一、歌利亞叫陣
以色列境內再次響起戰爭的號角。所有能拿兵器的男人都披掛上陣,聚集在田野。這都是因為好戰的沿海居民非利士人,這些人總是無意識地充當了神管教頑梗選民的杖。他們再次大舉入侵猶大,大軍有戰車和馬兵,威脅到了以色列的中心地帶和堅固要塞。這個民族總是渴望打仗,就像海里的浪翻來覆去沖刷沙灘一樣,毫不安定。他們占據巴勒斯坦南面的海岸已經大約有一千年了。非利士人一部分來自埃及,埃及是他們的第二故鄉,而他們最初游牧時居住在阿拉伯地區,臨近波斯灣;另一部分來自克里特,所以保留了“基利提人”這個稱呼。在以色列人穿越曠野期間,非利士人就足以令他們恐怖,以至于寧可繞行困難的路線,也不愿與這些敵人展開沒有把握的戰爭。這些外邦人的主神是大袞,上半身是人形,下半身是魚。這一偶像的主廟位于迦特。除了大袞之外,非利士人也崇拜天王巴力和天后亞舍拉。他們似乎很擅長打仗。掃羅在位時期,他們的力量達到頂峰,擁有不下三萬戰車,六千騎兵,步兵多得“像海邊的沙”。非利士戰士的盔甲包括一件鐵制鎧甲,一個青銅頭盔以及黃銅的護脛甲。進攻的武器則是標槍、帶有鐵矛頭的矛、弓箭和刀。此外,還有一面能夠護衛全身的皮革盾牌。大軍中有一部分是巨人族亞衲人,以勇敢、力大而著稱。他們是來自埃及的那一民族的族長和創建者,被視為貴族,享有祖先傳下來的尊榮。
本章探討的歷史記載表明,非利士人已經到了梭哥,此地位于耶路撒冷西南22公里,他們扎營在一塊高地上。以色列軍隊也在他們對面的一連串小山上扎營。兩軍之間是山谷(橡樹谷)。以色列人看到敵軍矛戟連綿不絕,黑壓壓一大片,完全沒有得勝的信心。這不奇怪,因為他們看到己方指揮官的眉頭也陰云密布,眼神飄忽。王現在只倚靠血肉的膀臂,他認為自己已經失去了要求神幫助的資格。不奇怪,他所處的情況對他來說尤為關鍵,所以他認為保持防守勢態是明智之舉——不信會讓人膽怯。
非利士人也沒有立即進攻,不過是基于另外的原因。為了炫耀,他們想要向世人顯明,他們爭戰的力量不僅在于人多,而且在于個人的勇氣和作戰技能。所以,他們向敵人叫陣,要求單挑——這是古代戰爭中常見的做法,荷馬的史詩可以為證。一個生在伽特的古代巨人族的人全副武裝從陣中出來,身旁跟著給他拿兵器的人。他叫歌利亞,身高六肘零一虎口。他大聲威嚇以色列軍隊:“你們出來擺列隊伍做什么呢?我不是非利士人嗎?你們不是掃羅的仆人嗎?可以從你們中間揀選一人,使他下到我這里來。他若能與我戰斗,將我殺死,我們就作你們的仆人;我若勝了他,將他殺死,你們就作我們的仆人,服侍我們。”這個非利士人就這么狂妄自大地吹噓。他把國運和整個國家將來的境況都押在這場格斗上了。他在叫陣中表現出的對耶和華百姓的輕蔑,實在是無以復加了。他自己完全是有意識地這么做的,他自信能夠取勝,所以驕橫地向整個敵營挑戰:“我今日向以色列人的軍隊罵陣。你們叫一個人出來,與我戰斗。”現在,以色列人,尤其是王,應該回想起摩西的話:“耶和華是戰士;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做聲。”(出14:14,15:3)過去的日子里,神有多少次證實了他忠心仆人所說的這話,以他的護理之工來為之背書啊!而他們的后代更有理由留意歌利亞的叫陣,因為非利士人傲慢挑戰的不僅是他們,也包括神——是神恩惠地揀選他們作自己的百姓。這場戰爭之所以爆發,也跟宗教信仰有關,正如古代的大部分戰爭一樣。外邦人為他們的神大袞的榮耀而戰。他們希望大袞向全世界顯明它是真神。另一方面,耶和華必定是虛幻的,是沒有實體的幻影,當遭輕視。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民理當歡欣地滿心信靠全能者的膀臂,帶著得勝的把握,接受外邦人的挑戰。但是,實際的情形如何呢?以色列人害怕了,因為他們的王心虛了。他們不敢以孩子般的信心倚靠耶和華的應許。信心之翼本該帶著他們來到萬軍之耶和華面前,信心滿滿地倚賴他,但是,此時信心之翼已經破碎。那么結果將會如何呢?
二、大衛得勝
他們默不作聲地聽憑未受割禮之人狂妄地罵陣。以色列人中沒有一人宣稱自己愿意接受敵人如此傲慢下達的戰書。此時,發生了一件事,咋看起來,像是打破焦灼場面的一段活躍插曲。一個稚嫩的少年,“面色光紅,容貌俊美”,穿著牧羊人寒磣的衣裳,要求應戰。這個少年我們并不陌生。當戰爭的陰云浮現在以色列的地平線上,他的三個哥哥以利押、亞比拿答和沙瑪就不得不放下犁,拿起刀槍,脫下農夫的衣裳,為王披上戰袍。但是耶西已經請求王讓小兒子、琴師大衛回到伯利恒,幫他放羊——此時王的職責要求他上戰場,所以這一要求更加容易地得到了準許,而且掃羅在這之前就不太喜歡這個虔誠的琴師了,因為他在信仰上太虔誠。大衛對這樣的改變很滿意,又回去在家鄉平靜的鄉間給父親放羊。
但是作為父親,耶西也記掛在遙遠軍營中的幾個兒子,一天他對大衛說:“你拿一伊法烘了的穗子和十個餅,速速地送到營里去,交給你哥哥們;再拿這十塊奶餅,送給他們的千夫長,且問你哥哥們好,向他們要一封信來。”大衛是忠實、聽話的好兒子,總是毫不猶豫地遵行父親的要求,即使這要求與他自己的意愿不符。他一早起身,就在兩軍對壘之際來到了軍營。大衛把帶來的給養交給軍營里看守物件的人,然后就匆忙前往戰場,在士兵中尋找哥哥們。找到了,就真心實意地問他們安,轉達家人的問候,告訴他們自己不期而至的目的,并把受命從父家帶來的禮物交給他們。突然,從非利士人營地所在的高地上傳來獅子一般的聲音,那個自吹自擂的巨人又在罵陣。為了羞辱以色列人,接連幾日,他都在罵陣,要求單挑,但還沒有人敢應戰。以色列全軍都散布著關于這個可怕之人的消息,他竟公然羞辱以色列人和他們的神。他們告訴大衛,王如何允諾,誰消滅這個褻瀆者,就賜給他巨額財富,并且把女兒嫁給他,還要免他父家納糧當差,即把他全家升為貴族。掃羅心里作戰的勇氣已經如此微弱,以至于只能像這樣給出重賞了。如果當他在王帳中躺臥時,就能夠用重賞換來勝利,不需要流血,那么他該多么高興啊!
大衛意識到事態之后,非常吃驚。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他聽到未受割禮的戰士又一次侮辱地叫陣,他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以色列營中竟然沒有一個人義憤填膺,預備著為神的榮耀前去應戰。他問自己:“以色列人中信心的最后一點火星都熄滅了嗎?神的膀臂縮短了嗎?他曾把法老的馬兵埋葬在紅海的波浪之中;他因摩西的禱告而摧毀了亞瑪力人的勢力;他帶領基甸,使之帶領三百人就掃清了曠野里成千上萬的米甸人;他讓恐嚇全地的迦南人西西拉的頸項彎倒在弱女子的腳前。萬軍之耶和華曾經能夠做這些事,現在難道他把權利交給非利士人的神祇,以至于以色列人必須順從新的統治者?”大衛如此反思,面對敵營中褻瀆神的人,面對自己百姓的沮喪,圣潔的熱情在他里面高漲。他向身邊的戰士打聽王的話,以確保自己有權采取行動——他心里圣潔的熱情敦促他站出來捍衛神的榮耀。他問旁人,誰若擊殺了那個非利士人,使以色列人免受羞辱,會得到怎樣的待遇。同時,他也無法向站在身邊的人隱瞞他心里的感受。他心急火燎地問:“這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是誰呢?竟敢向永生神的軍隊罵陣嗎?”這話充分顯明了他心底的想法。
大衛的舉動沒能逃過哥哥們的注意,但他們只是因此而悲傷、發怒。以利押說:“你下來做什么呢?在曠野的那幾只羊,你交托了誰呢?我知道你的驕傲和你心里的惡意,你下來特為要看爭戰。”以利押很了解這個勇敢的男孩,相信只要關系到神的榮耀,他就會大膽地站出來擔當最險惡的任務。以利押想:“擔當這一任務會有什么后果呢?不僅我弟弟會死,而且以色列也會覆沒,更糟糕的是,在外邦人看來,以色列的神被擊敗了。”大衛的另外兩個哥哥也表示贊同。即使大衛的兄長,身上也失去了信心和勇氣。面對以利押的責備,大衛心平氣和地反問:“我做了什么呢?我來豈沒有緣故嗎?”這話是讓哥哥們自己想想父親耶西交代的事,或者去思想更高、更奧秘的命令。他同身旁士兵的談話愈加明白地顯明,他清楚地意識到照著神的旨意,自己現在有什么職責。所以,他們最終相信,有責任把這個牧羊男孩來到營中的消息,以及他特別的話,通報給掃羅王。
于是,掃羅說:“帶他來見我。”大衛來了,尊敬地向王問安:“人都不必因那非利士人膽怯。你的仆人要去與那非利士人戰斗。”“什么!”掃羅答道,“你不能去與那非利士人戰斗,因為你年紀太輕,他自幼就作戰士。”大衛又告訴王,他年少放羊的時候曾經有過得勝的戰績,先是勝過一頭獅子,后來又勝過一只咆哮的熊,并說:“你仆人曾打死獅子和熊,這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向永生神的軍隊罵陣,也必像獅子和熊一般。耶和華救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也必救我脫離這非利士人的手。”在這里,耶西小兒子的內心展露無遺。他全心信靠列祖之神耶和華的幫助,因為他有意識地只尋求神的榮耀,神是他的幫助和力量。這樣的信心令王也驚訝、欽佩,甚至向他怯懦的心里注入了一些得勝的信心,正是這樣的信心令少年大衛躍躍欲試。掃羅說:“你可以去吧!耶和華必與你同在。”
但是,王接下來的舉動表明,他完全不理解當大衛宣布自己英雄的決定時,是處于什么樣的位置。他要大衛穿上他的頭盔和戰衣,拿上他的刀。大衛絲毫沒有反對,因為這是他主人的意志。但是,他并不懷疑,王很快就會信服,這些裝備并不適合他。事情也確實如此。大衛對掃羅說:“我穿戴這些不能走,因為素來沒有穿慣。”因此,掃羅沒有阻止大衛脫下身上的沉重裝備,換上自己牧羊人的簡樸衣裳,帶上牧羊的囊、杖和機弦,此舉令所有人都吃了一驚。然后,大衛走出以色列大營,在谷中干涸的河床上撿了五塊光滑的石子,就前去應戰那個非利士人。那人跟他的同袍都嘲笑大衛,而以色列全軍都懷著熱切、焦急的期待,觀看戰斗進程。
在屬靈生命的領域,歷史上有許多與年輕的大衛這一英雄的壯舉類似的各樣例子。我只請你回想路德(Luther),他鄙棄膽怯的博學之士的質疑,撇下了世俗小學的沉重盔甲,自由地前進,用他要理問答的五個主題擊敗了羅馬天主教這個巨人。我們也要提一下教會內部的見證人和斗士,他們以圣潔的勇氣破除了講道和禮拜的形式束縛,按他們得到屬天膏抹的靈,使用了新的更加生機勃勃的講道方式,因而為蘇醒并鼓舞教會的生命打開了大門,使之碩果累累。
歌利亞看到牧羊少年迎上來,確認手無寸鐵的他確實是真心要來應戰,就甩開拿盾牌的人,要去會會這個狂妄的男孩。還隔著一段距離,他就展開了言語攻擊,所說的話是最苦毒的嘲諷和最深的蔑視。他叫喊道:“你拿杖到我這里來,我豈是狗呢?愿我神大袞詛咒你!來吧!我將你的肉給空中的飛鳥、田野的走獸吃。”聽到咆哮的獅子吼出這樣的話,有誰不顫栗呢?但是大衛心里知道自己是為誰的榮耀而來,毫無懼怕,沉著地答道:“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里。我必殺你,斬你的頭;又將非利士軍兵的尸首”(即非利士全軍都注目的歌利亞的尸首)“給空中的飛鳥、地上的野獸吃,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神;又使這眾人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他必將你們交在我們手里。”
大衛剛說完這話,那非利士人就向他沖過來,手里拿著自己倚賴的巨矛。然而,說時遲那時快,他年輕的對手從牧羊人的囊中拿出一粒石子,熟練地套上機弦。大衛用有力而熟練地臂膀將石子甩過頭頂,石子快如閃電,正中目標,就是非利士人的額頭,以可怕的力量嵌入了巨人的頭骨,打出了腦漿。這個亞衲族人搖搖晃晃倒在地上,抽搐著,四肢發抖,發出可怕的死亡呻吟。得勝者快步上前,從這個倒下的巨人自己的刀鞘里拔出刀來,割下了他的頭。“非利士眾人看見他們討戰的勇士死了,就都逃跑。”他們這么做,就違反了約定,本來根據約定,他們應該在以色列人面前放下武器,服從得勝者的權力。所以,以色列和猶大眾人高喊著得勝的口號追趕逃散的非利士人,他們這么做是正當的。他們甚至追到了以革倫——非利士人的五個最重要的大城之一——他們在戰斗中殺死了許多敵人,并且占領了敵人丟棄的營盤,把其中的一切都當作戰利品。(撒上17)
后來,大衛把非利士人歌利亞的頭帶到耶路撒冷,先前他已經把這人的兵器放在自己帳篷里,很可能跟他的哥哥們分享了。以色列人就這樣取得了一場大勝,這場勝利戰果巨大,十分榮耀,也無比重要。這是耶和華得勝,而不是人的勝利。這是真實、活著的神勝過假神的整個王國——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之神的信仰勝過當時以及將來全世界各樣的不信和迷信。神就是如此莊嚴而恢弘地證實了給以色列人的應許:“我要用伸出來的膀臂……救贖你們……你們要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出6:6—7)并且,“我必顯我的榮耀在列國中”(結39:21)。
但是,這一預料之外的變化來臨后,掃羅怎么說呢?當然,對于自己那么突然,以那么驚人的方式脫離窘境,他自然十分欣喜。但是,經文一點都沒有表示,他因自己不信、絕望而自責,或者謙卑地向主獻上感謝和贊美。相反,他心里生出了嫉妒的毒蟲。他問元帥押尼珥,這個得勝的少年是誰,是誰的兒子。押尼珥回答:“我敢在王面前起誓,我不知道。”掃羅說:“你可以問問那幼年人是誰的兒子。”但是,當大衛不久后帶著那非利士人的頭來見王時,他問了同樣的問題:“少年人哪,你是誰的兒子?”大衛簡單地回答他,語言透著誠心的謙恭:“我是你仆人伯利恒人耶西的兒子。”然后就站著等候王的進一步指令。
必須承認,這件事有些奇怪。掃羅不認識大衛了,這個年輕的琴師先前還用琴聲為他驅逐惡魔,因而得到他的青睞,成為他的實習騎士和為他拿兵器的人。許多解經者被這件令人吃驚的事誤導,推斷本章講述的經文是之前經文的附錄,把同非利士人的戰爭放在大衛首次進宮之前。但是,這樣的推斷太武斷了。那么,我們如何解釋掃羅竟然不認識大衛呢?首先,掃羅為了強化王權的輝煌,不僅在身邊安排了一千名強壯的護衛和一班樂手,而且正如之前已經提及的,他還安排了一班實習騎士和拿兵器的年輕人,作為儀仗隊。所以,不要指望在他風雨飄搖的統治中,他能認得每一個身邊的人,記住他們的名字和父輩。此外,大衛回到伯利恒給父親放羊,似乎已經離開掃羅的視線相當長的日子了。也許掃羅對牧羊少年最初來覲見之時自己所處的糟糕境況只有模糊的回憶了,對于這個少年本人則不再有任何清晰的記憶。最后,很可能掃羅只是想不起來這個男孩的家世和出生地,因為他只是問押尼珥,這個少年是誰的兒子。由此可見,根本沒必要覺得不可能解釋這一難題。不僅如此,因為大衛相信應該給予王應有的尊敬,所以只是回答了王問的問題,沒有添上別的。
以色列人就這樣看到了又一抬舉他們的顯著證據,即他們列祖的神確實仍舊與他們同在;并且,只要相信他們神的應許——信心同時也知道當如何單純地持定那些應許——就能成就萬事。在《詩篇》第三篇中,大衛唱道:“你耶和華是我四圍的盾牌,是我的榮耀,又是叫我抬起頭來的。雖有成萬的百姓來周圍攻擊我,我也不怕。”在第十八篇中,他說:“你曾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能爭戰。我藉著你沖入敵軍,藉著我的神跳過墻垣。”在第六十篇中:“我們倚靠神,才得施展大能,因為踐踏我們敵人的就是他。”第六十八篇:“神是為我們施行諸般救恩的神;人能脫離死亡是在乎主耶和華。”在這些喜氣洋洋的詩句中,有誰聽不到勝過歌利亞的那位所發出的聲音呢?這些都是信心之手在大衛的琴上彈奏的聲音,難道它們不跟從前一樣,能夠驅逐讓人灰心絕望的鬼魔?愿每一個需要的人都得到這樣的經歷!愿他能學會跟使徒一同得勝——大衛那時還沒學會——“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