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魯迅到張愛玲:文學史內外
- 陳子善
- 5407字
- 2019-08-09 18:51:11
郁達夫《她是一個弱女子》手稿本
保存、整理和研究作家的創作手稿,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筆者十多年前就提出要“重視手稿學的研究”,36后來又有論者進一步重申和發揮,研究現代作家手稿的學術成果也已陸續出現。37但是,與魯迅、胡適、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等重要作家手稿不斷印行38相比,郁達夫這位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不滅印記的創造社代表作家的手稿的出版和研究,實在是乏善可陳,連他的中學同學、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存世手稿也早已問世,39但他除了一些詩歌、題詞和書信手稿已經印行外40還可以說些什么呢?
不妨先回顧郁達夫手稿的發表情況。
在郁達夫生前,他的新文學創作手稿的刊登僅見二次。1933年3月,上海天馬書店出版《達夫自選集》時,書前刊出了《序》手稿之一頁;1935年3月,郁達夫編選的《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出版時,《良友圖畫雜志》《新小說》等刊出了他的《編選感想》手稿一頁。在郁達夫身后,他的一些舊體詩詞手稿在海內外陸續有所披露,但小說、散文、雜文、評論等新文學作品手稿的發表,哪怕只有一頁,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段也幾乎完全空白。
1982至1985年,廣州花城出版社與香港三聯書店合作出版《郁達夫文集》(十二卷本),作為插圖之用的郁達夫新文學作品手稿共刊出如下數種:
1992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郁達夫全集》(十二卷本),新刊出的作為插圖之用的郁達夫創作手稿僅有如下二種:
2007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新的《郁達夫全集》,刊出的插圖中,除了一些詩詞和題詞等手跡,郁達夫新文學作品手稿的蒐集并無進展。
有必要指出的是,上述已披露的郁達夫新文學作品手稿中,僅有《〈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編選感想》一頁是一篇完整的手稿,其他都只是文中一個小小的片段而已。換言之,除了這篇短小的《編選感想》,迄今為止,郁達夫完整的新文學作品手稿從未與世人見面。由此足見,郁達夫手稿整理和研究工作的嚴重滯后。由此也有力地證明,郁達夫中篇小說《她是一個弱女子》手稿本的影印問世,不僅使讀者能夠欣賞難得一見的郁達夫鋼筆書法,對郁達夫手稿的研究更是零的突破,對整個郁達夫研究也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在郁達夫小說創作史上,《她是一個弱女子》占著一個特殊的位置。這是郁達夫繼《沉淪》《迷羊》之后出版的第三部中篇小說。小說以1927年“四·一二事變”前后至“一·二八事變”為背景,以女學生鄭秀岳的成長經歷和情感糾葛為主線,描繪了她和馮世芬、李文卿三個青年女性的不同人生道路和她的悲慘結局。小說的構思和寫作過程,正如郁達夫自己在《〈她是一個弱女子〉后敘》中所說:
查《日記九種·村居日記》,在1927年1月10日日記中,郁達夫先記下了他完成周作人大為賞識的短篇《過去》,并打算一鼓作氣續完中篇小說《迷羊》的感受,強調自己的“創作力還并不衰”,然后寫道:
顯而易見,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創作計劃,如能全部實現,那該多好。可惜后來中篇《蜃樓》只發表了前十二章,43《春潮》無以為繼,44《清明前后》毫無蹤影,“明清之際的一篇歷史小說”也只是一個設想,唯獨《她是一個弱女子》雖然拖延了不少時日,終于按計劃大功告成。
從《她是一個弱女子》作者題記和末尾“后敘”的落款時間可知,這部作品1932年3月殺青,正值震驚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變”之后,郁達夫后來在《滬戰中的生活》中對寫作《她是一個弱女子》的經過又有進一步的回憶:
必須指出,郁達夫這段話已把他在《她是一個弱女子》中塑造三個不同的年輕女性的創作宗旨和盤托出,小說中這三位女子的同性戀糾葛也應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才有意義。但是,后來竟有人自動對號入座,認為這部小說是在影射作者自己的家庭糾紛,46未免把小說創作和現實生活混為一談。
《她是一個弱女子》完稿后,并沒有像《蜃樓》那樣先在刊物上連載,而是像《沉淪》《迷羊》那樣直接交付出版。1932年3月31日,此書由上海湖風書局付梓,4月20日出版,列為“文藝創作叢書”之一,印數1500冊。據唐弢查考,《她是一個弱女子》出版后不久即被當局指為“普羅文藝”而禁止發行。湖風書局被查封后,上海現代書局接收湖風書局紙型于當年12月重印,但為了躲過檢查,倒填年月作“1928年12月”初版,又被當局加上“妨礙善良風俗”的罪名,下令刪改后方可發行。次年12月,刪改本易名《饒了她》重排出版,不到半年又被當局認定“詆毀政府”而查禁。47《她是一個弱女子》命途如此多舛,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像它這樣一再被查禁的作品,并不多見。
對郁達夫這部中篇的評價長期以來也是毀譽參半。湖風初版本問世不到四個月,就有論者撰文評論,認為“這依然是一部寫色情的作品”,“在結構和文章上都并不十分出色,可是它的描劃人物都是非常成功的。作者本是這方面的能手。他寫鄭秀岳的弱,寫李文卿的不堪,都能給予讀者一個永遠不能忘記的形象。這是不依靠文字的堆琢的白描的手段,在國內作品中很難找到類似的例子”。48也有論者認為《她是一個弱女子》“不失為郁先生作品中的杰作之一”。491950年代初,論者在批評《她是一個弱女子》“對革命人物的塑造”“顯得有些浮沉平面”,反讓“他過去作品中的主調——肉欲和色情的描寫占了上風”的同時,還承認“這篇小說在達夫先生作品中仍不失為具有進步意義的作品”。50但隨著認為郁達夫作品有很大消極面的看法占據統治地位,《達夫全集》胎死腹中,51《她是一個弱女子》這樣的作品當然也無法重印,更難以展開探討了。直到1980年代改革開放以后,《她是一個弱女子》才在問世半個世紀后首次編入《郁達夫文集》重印,這部中篇手稿的第一頁也作為插圖首次與讀者見面。但是,在一個不短的時間里,對《她是一個弱女子》仍然不是視而不見,就是評價不高。52近年這種狀況才有所改觀,已有研究者重新注意《她是一個弱女子》,重新研究這部小說的主人公,試圖運用女性主義理論、女同性戀理論、心理分析理論等重新解讀這部中篇小說。53
《她是一個弱女子》手稿書于名為“東京創作用紙”的200格(10×20)稿紙之上,黑墨水書寫,共一百五十四頁(絕大部分一頁二面,也有個別一頁一面),又有題詞頁一頁,對折裝訂成冊,封面有郁達夫親書書名:“她是一個弱女子”。除了封面略為受損和沾上一些油漬以及第二十一頁左面撕去一部分外,整部手稿有頭有尾,保存完好,只是書末缺少了達夫作于1932年3月的此書《后敘》,想必《后敘》是他在此書交稿后或校閱清樣時所作,未包括在這冊手稿本中。
翻閱這部《她是一個弱女子》手稿本,打開第一頁就有個不小的發現。《她是一個弱女子》初版本題詞上印有:
但是手稿題詞頁明明寫著:
不過,后一句又被作者全部劃掉了。由此可知,這段題詞原來有兩句,但最后付梓時,郁達夫刪去了后一句,僅保留了第一句。為什么要刪去?耐人尋味。
經與《她是一個弱女子》初版本核對,又可知這部手稿既是初稿,又是在初稿基礎上大加修改的改定稿,頗具研究價值。手稿本從頭至尾,幾乎每一頁都有修改,大部分用黑筆偶爾用紅筆的修改,或涂改,或刪棄,或增補,包括大段的增補。有時一頁修改有九、十處之多,還有一些頁有不止一次修改的筆跡。郁達夫創作這部中篇小說的認真細致、反復斟酌,由此可見一斑。
品讀手稿,我們可以揣摩郁達夫怎樣謀篇布局,怎樣遣詞造句,怎樣交代時代背景,怎樣描寫風土人情,怎樣設計人物對話,怎樣塑造主人公形象,一言以蔽之,可以窺見郁達夫是怎么修改小說的。這樣的例子在手稿本中俯拾皆是,不妨舉幾例。
在交代時代背景方面,小說第一章寫主人公鄭秀岳求學經歷,手稿初稿有這么一小段:
手稿上修改后的定稿,也即初版本所印出的這一段是這樣的:
兩相比較,手稿上增添的這些字句顯然并非可有可無。
再如小說第十六章中,寫到國共合作北伐時,手稿初稿有這么一段:
而手稿上修改后的定稿,也即初版本所印出的這一段是這樣的:
兩相比較,手稿定稿修改增添的字句,當然更具體,更準確,作者的態度也更愛憎分明,更能激起讀者的憤怒和同情。
在描寫景物和人物心情方面,小說第廿一章寫到鄭秀岳和吳一粟墜入愛河,手稿初稿有這么一段:
手稿修改后的定稿,也即初版本所印出的則作:
顯而易見,經過修改補充的手稿定稿更細膩,更生動,更好地烘托出主人公兩情相悅的歡快心情。
《她是一個弱女子》手稿本所展示的作者的各種修改,當然舉不勝舉,讀者如果仔細比對,一定還會有許許多多有趣的發見。
西方當代文學理論中,有“文本發生學”一脈,也即“考察一個文本從手稿到成書的演化過程,從而探尋種種事實證據,了解作者創作意圖、審核形式、創作中的合作與修訂等問題”。54就發生學研究而言,手稿(包括草稿、初稿、修改稿、定稿乃至出版后的再修訂稿等)的存在和出現,是至關重要的,它將大大有助于讀者和研究者捕捉作者的“創作心理機制”,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闡釋文本。以此觀之,《她是一個弱女子》手稿的影印出版,就意義決非一般了,因為它為我們進一步打開探討這部備受爭議的郁達夫小說的空間提供了新的可能。
總之,歷經八十多年的風雨滄桑,《她是一個弱女子》完整的同時也是十分珍貴的手稿得以幸存于世,毫不夸張地說,確實是郁達夫研究的大幸,同時也是中國現代作家手稿研究的大幸。這部手稿得以完好地保存,郁氏后人功不可沒。當年手稿正文第一頁首先在《郁達夫文集》刊出,就是原收藏者、郁達夫長子郁天民先生熱情提供的。關于這部手稿本的收藏經過,郁峻峰兄已有文詳細介紹,不必筆者再饒舌了。
今年12月7日是郁達夫誕辰120周年,《她是一個弱女子》手稿本的影印出版,也是對這位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極具個性的天才作家的別有意味的紀念,書比人長壽。
2016年10月30日于海上梅川書舍
(原載2017年1月中華書局初版《郁達夫手稿:〈她是一個弱女子〉》)